Board logo

标题: [求助]谁有如此完整的预案 [打印本页]

作者: cdcgzry    时间: 2007-7-13 16:16     标题: [求助]谁有如此完整的预案

前几天省里的领导来检查传染病防制与网络报告,谈到每一种传染病都要有一个防控预案,不知道哪位同仁有完整的预案发一个,供大家学习交流。
作者: 采菊天下    时间: 2007-7-25 08:43

是啊,我也需要,
作者: 风平浪静    时间: 2007-7-25 11:59

以下是引用cdcgzry在2007-7-13 16:16:35的发言: 前几天省里的领导来检查传染病防制与网络报告,谈到每一种传染病都要有一个防控预案,不知道哪位同仁有完整的预案发一个,供大家学习交流。

每一种传染病都要有一种防控预案?我没看错吧?粗略估算一下,常见的传染病不下百余种哦(法定报告传染病就已经37种了),真是吃饱了撑着,没事找茬![em06]


作者: 剡城游侠    时间: 2007-7-29 09:29

这些省里的就是吃了没事干,只知道下派任务,也不管下面吃的消不?
作者: zhyshfyzh    时间: 2007-8-3 08:59

同感
作者: 风的影子    时间: 2007-8-14 20:27

重点传染病都要有预案的,包括霍乱\禽流感\非典\炭疽等,还应该有呼吸道\肠道传染病防治总体预案等,是有要求的.不过要整理出来一个预案体系,不是件容易的事.
作者: ycljh    时间: 2007-12-10 17:46

大家可以齐心协力搞一个,一劳永逸,未偿不可。前面就有一个提供了好几种病的预案,大家可以参考下的: http://www.cdcman.com/bbs/dispbbs.asp?boardID=52&ID=4595&page=1
作者: 云里走    时间: 2008-2-29 09:43

玄武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1 总 则   1.1 编制目的   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危害,指导和规范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公众健康造成的危害,保障公众身心健康与生命安全。   1.2 编制依据   依据《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制定本预案。   1.3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   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划分为特别重大(级)、重大(级)、较大(级)和一般(级)四级。   其中,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   (1)肺鼠疫、肺炭疽在大、中城市发生并有扩散趋势,或肺鼠疫、肺炭疽疫情波及2个以上的省份,并有进一步扩散趋势。   (2)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并有扩散趋势。   (3)涉及多个省份的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并有扩散趋势。   (4)发生新传染病或我国尚未发现的传染病发生或传入,并有扩散趋势,或发现我国已消灭的传染病重新流行。   (5)发生烈性病菌株、毒株、致病因子等丢失事件。   (6)周边以及与我国通航的国家和地区发生特大传染病疫情,并出现输入性病例,严重危及我国公共卫生安全的事件。   (7)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1.4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身心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或社会安全等事件引起的严重影响公众身心健康的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   1.5 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提高全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范意识,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做好人员、技术、物资和设备的应急储备工作。对各类可能引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情况要及时进行分析、预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范围、性质和危害程度,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实行分级管理。区人民政府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统一领导和指挥,各有关部门按照预案规定,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有关工作。   (3)依法规范,措施果断。区人民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立健全系统、规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制度,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可能发生的公共卫生事件做出快速反应,及时、有效开展监测、报告和处理工作。   (4)依靠科学,加强合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要充分尊重和依靠科学,要重视开展防范和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科研和培训,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提供科技保障。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通力合作、资源共享,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要广泛组织、动员公众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   2 应急组织体系及职责   2.1 应急指挥机构    在本级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负责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并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的实际需要,向本级人民政府提出成立地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的建议。   根据本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的建议和实际工作需要,决定是否成立地方应急指挥部。   要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切实做好本行政区域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  区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指定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的日常管理工作。   2.3 专家咨询委员会  区级卫生行政部门可根据本行政区域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需要,组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专家咨询委员会。   2.4 应急处理专业技术机构   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机构、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专业技术机构。应急处理专业技术机构要结合本单位职责开展专业技术人员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培训,提高快速应对能力和技术水平,在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要服从卫生行政部门的统一指挥和安排,开展应急处理工作。 3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预警与报告   3.1 监测   各级医疗、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和出入境检疫机构负责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日常监测工作。    3.2 预警   区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机构提供的监测信息,按照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发展规律和特点,及时分析其对公众身心健康的危害程度、可能的发展趋势,及时做出预警。   3.3 报告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向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隐患,也有权向上级政府部门举报不履行或者不按照规定履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职责的部门、单位及个人。   区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机构、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卫生行政部门、区人民政府和检验检疫机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环境保护监测机构、教育机构等有关单位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责任报告单位。执行职务的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卫生人员、个体开业医生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责任报告人。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责任报告单位要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准确地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处置情况。   4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反应和终止   4.1 应急反应原则   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事发地的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按照分级响应的原则,作出相应级别应急反应。同时,要遵循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结合实际情况和预防控制工作的需要,及时调整预警和反应级别,以有效控制事件,减少危害和影响。要根据不同类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和特点,注重分析事件的发展趋势,对事态和影响不断扩大的事件,应及时升级预警和反应级别;对范围局限、不会进一步扩散的事件,应相应降低反应级别,及时撤销预警。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要采取边调查、边处理、边抢救、边核实的方式,以有效措施控制事态发展。   事发非本区,接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情况通报后,要及时通知相应的医疗卫生机构,组织做好应急处理所需的人员与物资准备,采取必要的预防控制措施,防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本行政区域内发生,并服从上一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的统一指挥和调度,支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地区的应急处理工作。   4.2 应急反应措施   4.2.1 区人民政府   (1)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   (2)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需要,调集本行政区域内各类人员、物资、交通工具和相关设施、设备参加应急处理工作。涉及危险化学品管理和运输安全的,有关部门要严格执行相关规定,防止事故发生。   (3)划定控制区域:甲类、乙类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报经上一级地方人民政府决定,可以宣布疫区范围;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决定,可以对本行政区域内甲类传染病疫区实施封锁;封锁大、中城市的疫区或者封锁跨省(区、市)的疫区,以及封锁疫区导致中断干线交通或者封锁国境的,由国务院决定。对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事故,根据污染食品扩散和职业危害因素波及的范围,划定控制区域。   (4)疫情控制措施:当地人民政府可以在本行政区域内采取限制或者停止集市、集会、影剧院演出,以及其他人群聚集的活动;停工、停业、停课;封闭或者封存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公共饮用水源、食品以及相关物品等紧急措施;临时征用房屋、交通工具以及相关设施和设备。   (5)流动人口管理:对流动人口采取预防工作,落实控制措施,对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采取就地隔离、就地观察、就地治疗的措施,对密切接触者根据情况采取集中或居家医学观察。   (6)实施交通卫生检疫:组织铁路、交通、民航、质检等部门在交通站点和出入境口岸设置临时交通卫生检疫站,对出入境、进出疫区和运行中的交通工具及其乘运人员和物资、宿主动物进行检疫查验,对病人、疑似病人及其密切接触者实施临时隔离、留验和向地方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机构移交。   (7)信息发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有关部门要按照有关规定作好信息发布工作,信息发布要及时主动、准确把握,实事求是,正确引导舆论,注重社会效果。   (8)开展群防群治:街道、乡(镇)以及居委会、村委会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和其他部门、医疗机构,做好疫情信息的收集、报告、人员分散隔离及公共卫生措施的实施工作。   (9)维护社会稳定:组织有关部门保障商品供应,平抑物价,防止哄抢;严厉打击造谣传谣、哄抬物价、囤积居奇、制假售假等违法犯罪和扰乱社会治安的行为。   4.2.2 卫生行政部门   (1)组织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卫生监督机构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调查与处理。   (2)组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家咨询委员会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评估,提出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级别。   (3)应急控制措施:根据需要组织开展应急疫苗接种、预防服药。   (4)督导检查: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对全国或重点地区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进行督导和检查。省、市(地)级以及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应急处理工作进行督察和指导。   (5)发布信息与通报: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或经授权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及时向社会发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或公告。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及时向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以及军队有关部门通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情况。对涉及跨境的疫情线索,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向有关国家和地区通报情况。   (6)普及卫生知识。针对事件性质,有针对性地开展卫生知识宣教,提高公众健康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消除公众心理障碍,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7)进行事件评估:组织专家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包括事件概况、现场调查处理概况、病人救治情况、所采取的措施、效果评价等。   4.2.3 医疗机构   (1)开展病人接诊、收治和转运工作,实行重症和普通病人分开管理,对疑似病人及时排除或确诊。   (2)协助疾控机构人员开展标本的采集、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3)做好医院内现场控制、消毒隔离、个人防护、医疗垃圾和污水处理工作,防止院内交叉感染和污染。   (4)做好传染病和中毒病人的报告。对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而引起身体伤害的病人,任何医疗机构不得拒绝接诊。   (5)对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和新发传染病做好病例分析与总结,积累诊断治疗的经验。重大中毒事件,按照现场救援、病人转运、后续治疗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处置。   4.2.4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区疾控机构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收集、报告与分析工作。   (2)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疾控机构人员到达现场后,尽快制订流行病学调查计划和方案,地方专业技术人员按照计划和方案,开展对突发事件累及人群的发病情况、分布特点进行调查分析,提出并实施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对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病原携带者及其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调查,查明传播链,并向相关地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通报情况。   (3)实验室检测:按有关技术规范采集足量、足够的标本,分送市、省级和国家应急处理功能网络实验室检测,查找致病原因。   (4)开展技术培训: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本区医疗机构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   4.2.5 非事件发生地区的应急反应措施   未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地区应根据其他地区发生事件的性质、特点、发生区域和发展趋势,分析本地区受波及的可能性和程度,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密切保持与事件发生地区的联系,及时获取相关信息。   (2)组织做好本行政区域应急处理所需的人员与物资准备。   (3)加强相关疾病与健康监测和报告工作,必要时,建立专门报告制度。   (4)开展重点人群、重点场所和重点环节的监测和预防控制工作,防患于未然。   (5)开展防治知识宣传和健康教育,提高公众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6)根据上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决定,开展交通卫生检疫等。   4.3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反应   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由国务院或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

特别重大级别以下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由区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超出本级应急处置能力时,区人民政府要及时报请上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提供指导和支持。   4.4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的终止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的终止需符合以下条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隐患或相关危险因素消除,或末例传染病病例发生后经过最长潜伏期无新的病例出现。   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组织有关专家进行分析论证,提出终止应急反应的建议,报国务院或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批准后实施。   特别重大以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由区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组织专家进行分析论证,提出终止应急反应的建议,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并向上一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5 善后处理   5.1 后期评估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结束后,区卫生行政部门应在本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组织有关人员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情况进行评估。评估内容主要包括事件概况、现场调查处理概况、病人救治情况、所采取措施的效果评价、应急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经验及改进建议。评估报告上报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5.2 奖励   对参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作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联合表彰;民政部门对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中英勇献身的人员,按有关规定追认为烈士。   5.3 责任   对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报告、调查、控制和处理过程中,有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等行为的,依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5.4 抚恤和补助   对因参与应急处理工作致病、致残、死亡的人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相应的补助和抚恤;对参加应急处理一线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应根据工作需要制订合理的补助标准,给予补助。   5.5 征用物资、劳务的补偿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结束后,对应急处理期间紧急调集、征用有关单位、企业、个人的物资和劳务进行合理评估,给予补偿。   6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的保障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应坚持预防为主,平战结合,建立健全全区统一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控制体系,保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6.1 技术保障   6.1.1 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要加快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基层预防保健组织建设,强化医疗卫生机构疾病预防控制的责任;建立功能完善、反应迅速、运转协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健全覆盖全区、灵敏高效、快速畅通的疫情信息网络;改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础设施和实验室设备条件;加强疾病控制专业队伍建设,提高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处置和实验室检测检验能力。   6.1.2 应急卫生救治队伍   门按照平战结合、因地制宜,分类管理、分级负责,统一管理、协调运转的原则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治队伍,并加强管理和培训。   6.1.3 演练   要按照统一规划、分类实施、分级负责、突出重点、适应需求的原则,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形式,组织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演练。   6.2 物资、经费保障   6.2.1 物资储备   建立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物资和生产能力储备。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应根据应急处理工作需要调用储备物资。卫生应急储备物资使用后要及时补充。   6.2.2 经费保障

保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经费,按规定落实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专业技术机构的财政补助政策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经费。

6.3 通信与交通保障   各级应急医疗卫生救治队伍要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配备通信设备和交通工具。   6.4 法律保障  严格履行职责,实行责任制。对履行职责不力,造成工作损失的,要追究有关当事人的责任。   6.5 社会公众的宣传教育   区人民政府要组织有关部门利用广播、报刊、互联网、手册等多种形式对全区公众广泛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知识的普及教育,宣传卫生科普知识,指导群众以科学的行为和方式对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要充分发挥有关社会团体在普及卫生应急知识和卫生科普知识方面的作用。   7 附 则   名词术语   重大传染病疫情是指某种传染病在短时间内发生、波及范围广泛,出现大量的病人或死亡病例,其发病率远远超过常年的发病率水平的情况。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是指在短时间内,某个相对集中的区域内同时或者相继出现具有共同临床表现病人,且病例不断增加,范围不断扩大,又暂时不能明确诊断的疾病。   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是指由于食品污染和职业危害的原因而造成的人数众多或者伤亡较重的中毒事件。   新传染病是指全球首次发现的传染病。   我国尚未发现传染病是指埃博拉、猴痘、黄热病、人变异性克雅氏病等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已经发现,在我国尚未发现过的传染病。   我国已消灭传染病是指天花、脊髓灰质炎等传染病。  

00七年一月十日


作者: 云里走    时间: 2008-2-29 09:44

玄武区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预案

1 总 则

为做好玄武区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以下简称“人禽流感”)防控工作,提高人禽流感的防治水平和应对能力,根据国家《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预案》特制定本预案。

1.1 工作原则

政府领导,部门配合;依法防控,科学应对;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群防群控,分级负责。

1.2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玄武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的人禽流感防治应对准备及应急处置工作。

2 组织管理

2.1 组织机构

在区卫生局统一领导下,成立人禽流感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协调系统内的人禽流感防控工作。

各医疗卫生机构实行人禽流感防控工作主要领导负责制、防控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明确任务、目标和责任。

区卫生局成立由临床、流行病学和实验室检验等相关专业人员组成的人禽流感防控技术专家组。

区卫生局成立人禽流感疫情应急处置小组,根据职责分工和卫生行政部门指派,负责开展本单位或本地区的人禽流感疫情应急处置工作。

社区卫生机构在区疾控机构和上级医疗机构的指导下,开展本地区的人禽流感防控工作。

2.2 职责分工

2.2.1卫生行政部门职责

(1)区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指挥、协调、管理本行政区域区内人禽流感防控工作,结合当地实际制定人禽流感应急预案,组织开展人禽流感应急培训和演练,组织专家组排查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开展督导检查和社会动员及宣教活动,组织开展对人禽流感疫情的应急处置。

(2)区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与其它部门的协调与配合,建立部门之间信息沟通和固定联络员制度,及时与有关部门交流协商,形成多部门共同参与的联防联控机制。

2.2.2 医疗卫生机构职责

(1)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职责

承担本地区人禽流感预防控制及监测工作,负责当地疫情及监测资料的收集、汇总分析、上报,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处理(包括人禽流感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密切接触者追踪和医学观察,相关标本的采集和运送),指导做好生活环境、物品的卫生学处理和禽流感疫情现场处置人员的个人防护,开展专业人员培训和健康教育。

(2)医疗机构职责

区级及以上医疗机构负责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和人禽流感医学观察病例的筛查与报告,负责病人的诊断、转运、隔离治疗、医院内感染控制,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及标本采集工作,负责本机构内有关人员的培训工作。

社区卫生机构以及其它各类医疗机构负责及时报告发现的病死动物情况以及有病死动物接触史的发热病人、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开展有关的人禽流感防控工作。

(3)卫生监督机构职责

负责对本辖区医疗卫生机构的预检分诊、消毒、疫情报告及预防控制等工作的卫生监督和执法稽查。

3 病例诊断和疫情发布

3.1病例诊断

年度首例人禽流感病例由卫生部组织人禽流感专家组诊断,此后发生的病例由省(区、市)卫生行政部门组织专家组诊断,同时报卫生部备案。

3.2 疫情公布与通报

区卫生部门不能向社会发布本行政区域内人禽流感疫情信息,由国家卫生部发布人禽流感疫情信息。

4 应急处置

各单位应根据以下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4.1 本区尚未发现动物和人禽流感疫情

本区内尚未发现动物及人禽流感疫情,但其毗邻区发生动物或/和人禽流感疫情。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1)密切关注动物禽流感及人禽流感疫情动态,做好疫情预测预警,开展疫情风险评估。

(2) 做好各项技术及物资准备。

(3)开展常规疫情、流感/人禽流感、不明原因肺炎病例、不明原因死亡病例的监测。

(4) 医疗机构开展不明原因肺炎的筛查工作。

(5) 开展人禽流感知识的健康教育,提高公众防控人禽流感知识水平。

(6) 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动物禽流感疫情监测工作,防止疫区受染动物以及产品的输入。

4.2 本区有动物禽流感疫情,但尚未发现人禽流感疫情

本区内发生了动物禽流感疫情,但尚未发现人禽流感病例。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1)与农业部门紧密协作,立即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密切接触者追踪和样品采集工作。

(2) 启动人禽流感应急监测方案,疫区实行人禽流感疫情零报告制度。

(3) 做好密切接触者的医学观察。

(4) 按照职责分工,做好疫点内人居住和聚集场所的消毒处理工作。

(5) 医疗机构要做好病人接诊、救治、医院内感染控制等准备工作。

(6) 做好疫情调查处理等人员的个人防护。

4.3 本地出现散发或聚集性人禽流感病例,属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Ⅱ级)

本地区发现散发或聚集性人禽流感病例,但局限在一定的范围,没有出现扩散现象的,应采取以下措施:

(1) 启动人禽流感应急监测,实行人禽流感病例零报告制度。

(2) 按照人禽流感病例流行病学调查方案迅速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查明病例之间的相互关联,判定是否发生人传人现象。

(3) 按照密切接触者判定标准和处理原则,确定密切接触者,并做好医学观察。

(4) 按照职责分工,做好疫点内人居住和聚集场所的消毒处理工作。

(5) 医疗机构要做好人禽流感病例隔离、救治和医院内感染控制工作,并协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病例的主动搜索、标本采集等工作。

(6) 做好疫情调查处理、医疗救治、实验室检测等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

(7) 及时向区卫生局、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有关情况。

(8) 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卫生意识和个人防护意识,减少发生人禽流感的危险性,做好公众心理疏导工作,避免出现社会恐慌。

可准疫点和疫区范围,考虑

散在专业人员组成的人禽流感专家诊断 ((9) 如经调查证实发现人传人病例,要根据疫情控制的需要,划定疫点和疫区范围,报请当地人民政府批准,采取学校停课、部分行业停业等防控措施。

4.4 证实人间传播病例并出现疫情扩散状态,属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Ⅰ级)

证实人禽流感疫情出现人间传播病例并有扩散趋势,按照《卫生部应对流感大流行准备计划与应急预案(试行)》采取相应的措施。

5 保障措施

5.1 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应对能力

加强对疾病预防控制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流行病学调查、监测、消毒处理和实验室检验的能力;加强对医务人员禽流感防治知识的培训,要求每一位接诊医务人员都要掌握人禽流感诊疗、预防控制和流行病学调查的相关知识,提高基层医务人员早期发现病人的意识、能力和诊疗水平。

5.2 加强监督检查,确保措施落实

区卫生局要认真开展对防控措施落实情况的督导检查和指导,特别加强对重点地区的督导和检查,督查应急预案制定、业务培训、技术演练、疾病监测、疫情报告、传染病预检分诊及疫情现场控制等措施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玩忽职守的人员要严肃处理。

5.3 做好物质储备,保障经费支持

区卫生局合理安排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应急工作经费,做好各类应急物资储备,包括防护用品、应急预防性药物、抗病毒治疗和对症治疗药品、消杀药械、检测试剂等物资。

6 附件

1、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流行病学调查方案

2、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标本采集及实验室检测技术方案

3、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监测方案

4、禽流感密切接触者判定标准和处理原则

5、人禽流感消毒、院内感染控制和个人防护技术方案

6、人禽流感诊疗方案(2005版修订版)


作者: guhan    时间: 2008-3-7 16:16

谢谢,收下参考。
作者: 小四哥    时间: 2008-6-23 08:28

谢谢了,好东西.
作者: sqcdc    时间: 2008-7-9 20:10

谢谢。
作者: nyfcwang    时间: 2009-6-2 18:30

今年绩效评估标准要求有这些,其实国家现在仅制定了13种应急预案,疾控机构制定相应的技术方案就行。
作者: 2555757    时间: 2019-1-23 11:04

各省都没有系统的预案吧,国家也只有个总体应急预案外带几个单病的。全网搜不到系统性的
作者: 赵晓斌    时间: 2019-8-23 08:10

你们那的领导们才吃多,我们的早吃多了,所以我有
作者: 赵晓斌    时间: 2019-8-23 08:44

伤寒副伤寒传染病防治应急预案

伤寒、副伤寒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在我国的《传染病防治法》中被列为乙类传染病。为有效控制伤寒、副伤寒的突发疫情,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与健康,维护社会稳定,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上级有关规定,特制定本方案。
  一、伤寒、副伤寒疫情判定标准
  1、临床诊断标准
  (1)持续性高热(可达40-41℃)为时1-2周以上。
  (2)特殊中毒面容,相对缓脉,皮肤玫瑰诊,肝脾肿大。
  (3)周围血象白细胞降低,嗜酸性粒细胞消失,骨髓象中有伤寒细胞(戒指细胞)。
  在伤寒、副伤寒流行季节和地区有(1)、(2)和(3)可作临床诊断。
  2、确诊病例标准
  临床诊断病例如有下列项目之一者即可确诊。
  (1)从血、骨髓、尿、粪便、玫瑰疹刮取物中,任一种标本分离到伤寒杆菌或副伤寒杆菌。
  (2)血清特异性抗体阳性。肥达氏反应"0"抗体凝集效价≥1:80,伤寒、副伤寒鞭毛抗凝集效价≥1:160,恢复期效价增高4倍以上者。
  3、暴发疫情标准
  在一个县(区)五天内发生10例(包括10例)以上的伤寒、副伤寒确诊病例。
  二、防治工作机构
  为做好伤寒、副伤寒的防治工作,成立防治组织
1、协调小组:负责“伤寒、副伤寒”防治工作的组织实施和各部门间协调配合,保证各项工作的落实和实施。
组 长:汪小强
副组长:孙敏 孙都
成 员:顾英姿 赵晓斌 沈金珠  丁文辉
2、监控小组:负责“伤寒、副伤寒”防治工作执行情况的监控
组 长:孙敏
副组长:赵晓斌
成 员:  叶文娟 陆霞
3、医疗救护专家小组:负责全院防治“伤寒、副伤寒”知识培训、业务指导和对疑似“伤寒、副伤寒”病人的排查工作。
组 长:孙都
副组长:顾英姿
成 员:周洁  孙伟军  张春晖  张钊
  三、防治措施与对策
  (一)加强疫情控制
  各部门要严格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和《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1、早发现。要加大对伤寒、副伤寒疫情的监测力度,扩大监测范围,及时发现病人。各科站重点加强对发热病人的医学检查和观察,要严格按照GB16001-1995《伤寒、副伤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依据流行病学资料、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等特征尽早做出诊断。凡不具备实验室检查条件的医疗单位,要将临床诊断病例的相关标本及时送区人民医院确诊。
  2、早报告。各医护人员是伤寒、副伤寒的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符合诊断标准的伤寒、副伤寒确诊病例或临床诊断病例,立即向预防保健部报告,由预防保健部核实后在2小时内向区疾控中心报告。
任何人不得瞒报、缓报、漏报或授意他人瞒报、缓报、漏报疫情。预防保健部本辖区的疫情报告情况的监督、检查。   预防保健部接到疫情报告后,要及时进行调查处理。
对伤寒、副伤寒病例进行个案调查,填写个案调查表,对病家及其周围环境进行详细观察,了解污染范围和继续传播的可能性,以便采取相应措施;预防保健部立即组织消毒知识的培训,加强指导。对疫点进行消毒:对病人的呕吐物、排泄物用含氯消毒剂(84原液或漂白粉)按1:20的比例混合,充分搅拌,放置2小时消毒。病人污染的器具用0.5%的过氧乙酸浸泡30分钟消毒。病人污染的衣物用0.5%的84消毒液或0.2%的过氧乙酸浸泡30分钟消毒。被污染的地面、垃圾等用0.5%的过氧乙酸喷洒。住院病人的隔离消毒、院外疫点由预防保健部进行消毒处理。对密切接触者(病家成员、病人陪伴者、聚餐的参加者等)进行登记,并进行医学观察。观察期限以最后接触之日起计算,伤寒23日,副伤寒15日。医学观察的主要内容包括早期症状及体温测量等,医学观察由各村居乡村医生负责,预防保健部负责督导检查。
  3、早隔离。各医疗单位对伤寒、副伤寒病人及时采取规范治疗措施,实行首诊医师负责制,所有确诊病人一律到具备收治条件的正规医院实行住院隔离治疗,不得放在门诊处置或院外治疗。病人经正规治疗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后2周或临床症状消失停药1周后,粪检2次(间隔2-3天)阴性,方可解除隔离。若病人隔离期未满已出院的,由病人所在单位或村居负责病人的隔离工作,由预防保健部负责采样并送检,由预防保健部负责对隔离、采样工作进行督导。医护人员要加强个人防护,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避免交叉感染。
4、早治疗。一旦发现伤寒、副伤寒疑似或确诊病人,应立即进行隔离治疗,要根据药敏实验的结果,选用敏感药物对病人进行治疗,避免因不正规的治疗而转为慢性带菌者。
(二)加强健康教育
  要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和多种宣传形式,迅速开展预防肠道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群众加强个人卫生和改善环境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把住病从口入关。要让群众知道肠道传染病的传染源和主要传播途径,特别是食品加热烧熟的重要性,不喝生水,不吃腐败、变质食品,生食的蔬菜、水果要洗净消毒,剩饭、剩菜、海产品等要烧熟煮透。教育群众一旦有高烧持续不退症状,应及早到医院就诊、接受正规治疗。要让群众知道,良好的个人卫生和家庭卫生习惯是预防伤寒、副伤寒的最简单、有效、经济的手段。
(三)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要大力开展群众性的爱国卫生运动,通过清理粪便、垃圾、污水,改善环境卫生状况,消灭苍蝇孳生地。落实防蝇措施,做好室内外消毒、杀虫工作和粪便的无害化处理,迅速降低苍蝇密度。
(四)加强饮用水卫生管理和污水处理
  预防保健部要加强饮用水源的管理,防止伤寒、副伤寒的水源传播。尤其是自备水源的单位,要立即对供水设施进行清洁,并及时进行饮水消毒,定时采样送检,发现水源污染要立即封锁或停用被污染的水源,对生活供水系统采取严格消毒措施,疾病暴发流行期间要适当提高加氯量,确保供水安全。饮用水管理和消毒人员要相对固定,并经业务技术培训。饮水消毒,可按每立方米水加含氯为25%漂白粉8克计算,可按每立方米加漂白粉精片10片计算。预防保健部要定期监督抽查水样测定余氯。对分散式给水的区域,要加强井水、缸水的消毒,防止经水传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污水应进行无害化处理,使之符合排放标准方可排放,严禁污染水源。
(五)加强食品卫生管理
预防保健部要以实施食品放心工程为突破口,在开展日常卫生监督检查的基础上,迅速组织一次食品卫生,公共场所卫生和饮水卫生监督执法突击检查,采取拉网式检查。加强食品卫生监督监测,取缔无卫生许可证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对不符合卫生要求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要停业整顿,对可疑食品可暂时封存,暂停其生产和经营,必要时销毁处理。对与疫情发生有关的食品从业人员进行病原菌检查,发现确诊病例和健康带菌者应立即进行隔离治疗,症状完全消失后2周或临床症状消失、停药1周后,粪检2次(间隔2-3天)阴性,方可解除隔离,凡无有效健康证明的从业人员一律不准上岗执业。
  (六)应急性预防服药
  出现伤寒、副伤寒暴发疫情的地区,对病家和饮用同一污染水源或污染食品的可疑感染人员、对现症病人的密切接触者,进行应急性预防服药,可用复方新诺明每次2片,每日2次,连服5天。儿童酌减。预防服药由预防保健部组织实施。




欢迎光临 疾控家园 (http://cdcman.s1.288idc.co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