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钙化病灶(孤立性或多发性);(2)纤维化病灶、索条状病灶(边缘清晰);(3)硬结性病灶;(4)净化空洞;(5)胸膜增厚、粘连或伴钙化。
1)细菌被宿主免疫系统清除;(2)形成感染并出现临床症状,即原发性结核病;(3)形成细菌持续感染和机体遏制感染的动态平衡,宿主对体内的MTB能够产生持续的免疫应答,但是没有活动性肺结核的临床症状;(4)当机体出现免疫力低下时,细菌复制和宿主免疫保护之间的动态平衡遭到破坏,MTB开始大量复制(内源性复燃)导致继发性结核病。MTB穿过宿主天然免疫第一道防线后,通过感染肺泡上皮细胞和肺泡巨噬细胞迁移到肺实质,随后,树突状细胞或单核细胞将MTB转运至肺淋巴结以引发细胞免疫反应,导致包括T细胞和B细胞在内的免疫细胞募集到肺实质中,形成结核性肉芽肿。巨噬细胞的细胞内吞噬和肉芽组织的细胞外包裹可通过限制MTB的复制而实现病原体和宿主之间的动态平衡。从宿主的角度来看,结核性肉芽肿是MTB的“监狱”,有可能“保护”身体其他部位不被感染;然而,从细菌的角度来看,结核性肉芽肿是MTB的“温床”,MTB可以在结核性肉芽肿内持续复制并不断增长。大多数感染者肉芽肿病灶可能消退,约1/3的感染者可能形成钙化结节和纤维化瘢痕,影像学检查可见钙化或纤维化病灶持续存在。因此,非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MTB感染率明显高于影像学检查正常者与结核性肉芽肿内的MTB可持续生存有关。然而,不能排除非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可能因为再暴露导致再感染的风险高于影像学检查正常者,尤其是没有过暴露史的健康人群。但是由于受感染检测、暴露风险监测和评估等技术手段所限,目前缺乏再暴露导致再感染的直接证据。| 欢迎光临 疾控家园 (http://cdcman.s1.288idc.com/) | Powered by Discuz! 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