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大地震灾后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打印本页]

作者: 洋子    时间: 2008-5-14 19:13     标题: 大地震灾后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专家提醒:地震灾后需严防传染病

2008年05月14日 07:13:20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重庆5月13日电(记者刘卫宏)第三军医大学抗震救灾医疗队成员、新桥医院急诊科主任史忠教授说,地震灾后应特别注意虫媒传染病、肠道传染病、经接触和土壤传播的疾病的预防工作。他根据相关资料和临床经验,介绍了一些地震灾区群众和救援人员应注意的预防传染病常识。

史忠教授介绍,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疟疾、黑热病等虫媒传染病,应采取灭蚊、防蚊和预防接种为主的综合措施。在受灾期间,主要应做好个人防护,避免被蚊虫叮咬,夜间露宿或夜间野外劳动时,暴露的皮肤最好涂抹防蚊油,或者使用驱蚊药。

他说,平时还应注意饮水和饮食卫生。用漂白粉或漂白粉精片(净水片)消毒生活饮用水;不喝生水,饭前便后洗手,不吃腐败变质或受潮霉变的食品,不吃死亡的禽畜,不用脏水漱口或洗瓜果和蔬菜。要及时消除垃圾、污物,做好环境消毒,管理好粪便、垃圾。

由于地震房屋倒塌、地面裂缝、山体坍塌、江河污染等原因,造成人员外伤,易引起破伤风、钩端螺旋体病和经土壤传播的疾病的发生。史忠教授说,灾区群众应注意,破损的伤口不要与土壤直接接触。如果条件允许,对各种原因引起皮肤破损的人员应及时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对伤口进行清创和缝合,严重的应送医院救治。

此外,还应加强人与人之间和畜与畜之间的疫情监测,及时与畜牧兽医部门互通信息,以便有效处置首发疫情,严防鼠疫、流行性出血热、炭疽等疾病的发生或流行。


作者: hplin07jm    时间: 2008-5-14 21:43

谢谢提供
作者: 风平浪静    时间: 2008-5-14 23:40     标题: [转帖]地震灾区公众防病指导

地震后饮水、食品、住宿得不到保障,环境卫生差,苍蝇、老鼠等病媒生物数量也会增加,做好临时安置点及其周围环境卫生非常重要。为预防疾病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流行,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感觉身体不适时,应及时就诊。

一、腹泻的预防

1. 饮水进行消毒,饮用煮开后的水;

2. 不吃腐败变质食物;食物要烧熟煮透;不要吃病死和死因不明的畜、禽及水产品或有怪味的食品;不吃凉拌菜;不捕捉野生动物吃;餐具用后及时清洗干净,用前也要清洗;

3. 不随地大小便,饭前便后洗手;

4. 不乱丢垃圾,杀灭苍蝇,搞好环境卫生;

5. 不在公众水源处大小便、洗浴、游泳、清洗、饲养动物。

二、病媒传染病预防

1. 睡觉时使用蚊帐、纱门、纱窗,点蚊香或涂抹驱蚊水;

2. 避免在草堆、草丛、灌丛和林间坐卧休息;如果坐卧,注意检查身体上有无虫子叮咬;野外住宿时,应选择地势高和干燥的地方搭建工棚或帐篷,周围挖防鼠沟。避免睡地铺。

3. 注意检查有无跳蚤等叮咬害虫,及时做好杀灭工作;

4.不要裸脚踩水;不要早可疑的水中游泳、洗衣物等;

5. 管好猪、狗等动物,猪要圈养,不让其尿液直接流入水中。

三、其他

1. 注意手部和用手清洁,尤其是不用脏手揉眼睛;

2.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澡,勤换衣服;

3. 各人的毛巾、脸盆、手帕应当单用;如果不得不与病人共用脸盆,则应让健康人先用,病人后用,用完以肥皂将脸盆洗净;

4. 照顾其它病人后,要及时洗手;

5. 搞好环境卫生,开展杀虫灭鼠工作。

来源:中国CDC网站


作者: 静泊    时间: 2008-5-15 15:19

一、地震灾害概述

地震(earthquake)是一种经常发生的灾害性自然现象,毁灭性的大地震可造成极其严重的破坏和人员伤亡。其特点为如下:

1. 地震灾害的频繁性 我国地处世界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构造复杂,地震活动频繁。

2. 地震灾害的多样性 我国的地震绝大多数是构造地震,次为水库地震、矿震等诱发性地震。

3. 地震灾害的地区性 地震的分布基本上是循活动性断裂带分布的,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好发地区。

4. 地震灾害的时间性 每日的凌晨和黄昏,每月朔、望日,每年38月份前后等,都是发震率较高的时段。根据历史资料分析,12901359年、14801730年、1880年至现在为地震活跃期。据分析,20世纪末与21世纪初是地震活跃时期。

5. 地震灾害的连发性 地震的发生往诱发一系列次生灾害,如火灾、滑坡、水灾、海啸、冻灾、疾病等,形成地震灾害链。

6. 地震灾害的破坏性 强烈地震发生后,顷刻间大面积房屋倒塌,人员伤亡严重,生态环境破坏,水源及食品污染,蚊蝇鼠虫等大量滋生,可造成传染病的流行及暴发。

我国是世界上大陆地震最多的国家。据不完全统计,有记载以来,我国已发生破坏性地震10009次,20世纪我国发生M26级破坏性地震600多次,其中77.9级地震98次,8级以上9次。1949年以来,发生7级及7级以上的地震49次,死于地震的人数达28万,倒房700余万间,每年平均的经济损失约为16亿元。

二、主要公共卫生问题

(一)生态环境破坏

1. 城市供电供水系统中断,道路阻塞,群众不得不喝坑水、沟水、游泳池水等不洁饮用水,并生活于露天之中。

2. 粪便、垃圾运输和污水排放系统及城市各项卫生设施普遍被破坏,造成粪便、垃圾堆积,苍蝇大量滋生。

3. 人员伤亡严重,由于受条件限制,许多尸体只能临时就地处置,在气温高、雨量多的情况下,尸体迅速腐败,产生恶臭,严重污染空气和环境。

4. 人员密集,居住拥挤,感染机会多,对传染病病人又缺乏隔离条件。

5. 当地各级卫生机构和群众防病组织遭到严重破坏。

(二)水源污染

1. 供水条件变化 地震后,城市集中式供水设施遭受严重破坏,泵房倒塌、管道断裂、供电与供水中断。分散式供水和农村给水有水井淤沙、井管错裂等,一般破坏程度相对较轻。

2. 供水水质恶化 震后厕所倒塌、粪便垃圾污物大量堆积、下水道堵塞、尸体腐败等,都能污染水源,导致饮用水水质恶化。

(三)食品污染

1. 灾民居住生活环境污染严重,容易造成食品污染。

2. 缺乏清洁水、食品、炊具和餐具,灾民家庭或集体起伙做饭在震后初期存在困难。食品、食品容器和餐具没有条件充分洗净、消毒,容易引起食品污染。多人共用餐具和食品容器,容易引起食源性疾患和经生活接触传播的疾病的发生和流行。

3. 运输和分发求援熟食品的车辆往往不是运食品专用车,容易造成食品的污染。

4. 灾民家庭缺乏食品防护设施,食品易受苍蝇、尘土等污染。剩余食品再加热条件差,饮用开水困难。

5. 鼠害严重 地震区在震前有前兆反常现象,表现为鼠成群结队洞外活动频繁,在各种场所尤其是食品厂、库、店和居民家中,鼠与鼠迹显著增多。震后初期的建筑物多为简易棚,建筑材料和构筑物基本不具备防鼠作用,使鼠患严重,到处盗洞作窝,对食品造成污染和损害。

6. 灾区的食品卫生违法行为 灾后初期,会出现一时性食品短缺,一些不法分子会乘机将超期、变质和伪劣食品在灾区销售。

7. 灾后初期,由于食品供应暂时紧张,还会出现以下食品卫生问题:

1)灾区砸死或其他原因致死的畜禽被灾民食用。

2)灾区甩出、抛洒、丢弃的食品较多,这些食品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可能性较大,在灾区有被食用的情况发生。

3)灾区仪器缺乏,加之有些地区人民有采食野菜、野菇的习惯,野菜中毒和毒菇中毒也是地震灾区应该警惕的问题。

(四)媒介生物滋生

1. 蝇类滋生 震灾发生后,死亡的人和动物的尸体被掩埋在废墟下,还有大量的食物及其他有机物质。在温暖的气候条件下,这些有机成分会很快腐败,提供了蝇类易于滋生的条件。

2. 蚊类滋生 地震造成建筑物(包括贮水建筑与输水管道)大量破坏,自来水浸溢,特别是生活污水在地面上的滞留,会成为蚊类大量滋生的环境。

3. 鼠类增殖 由于地震造成大量的房屋破坏,一些原来鼠类不易侵入的房屋被损坏,废墟中遗留下大量的食物使得家栖的鼠类获得了大量增殖的条件。

(五)传染病流行

地震后,由于饮用水供应系统破坏、食物短缺、居住条件被破坏等原因,极易导致肠道传染病和食物中毒的发生和流行。如唐山在728凌晨开始地震后,8118日的累计肠道传染病(痢疾、肠炎)发病率约为10%(个别居民点甚至高达30%)同时,由于人口迁移、流动,干扰了一些正常免疫工作的开展,造成无免疫人群某些疾病的发生和流行。

三、主要的卫生应急措施

(一)抢救治疗伤员

地震灾害会导致人员伤亡,强烈地震可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抢救治疗伤员是卫生部门,尤其是医疗机构的首要任务。

(二)加强饮用水卫生措施

1. 选择临时性供水水源并加以防护 选择临时性水源的总原则是:先选用深层地下水,如有困难,依次选择泉水、浅层地下水、地面水。

2. 加强对临时性供水措施的卫生监督 在地震灾害条件下,除修复的部分自来水外,临时供水措施主要有3种方式,即使用消防水龙带输水、用水车送水及用自备的取水工具分散取水。对这些临时供水措施的卫生监督也是保证饮用水卫生的必要手段。

3. 预防尸碱中毒 在地震期间,大量人畜尸体经腐生菌腐化分解后(特别是夏季气温高时)污染环境和水源,可致尸碱中毒。为防止由于饮用被腐烂尸体污染的水而致中毒,水源周围必须彻底清除掩埋的尸体,并进行消毒处理。如果难于找到不致污染地下水源的适宜地点,需要对尸体及局部土壤环境进行消毒处理后再掩埋,可采用一层漂白粉一层尸体的掩埋方法,避免造成对地下水的污染。

4. 对水源水进行严格的净化消毒 饮用水消毒目前仍以化学含氯消毒剂为主。包括缸水消毒、井水消毒。其方法有直接投加法、持续加药法。

(三)加强食品卫生措施

加强食品的安全卫生,既是防范与食品相关的突发事件的重要措施,也是突发事件发生后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发生,保障有效供给的重要内容。应注意加强集体食堂的食品卫生、临时饮食供应点和街头食品的卫生、外援食品的卫生和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管理,严防食品受到细菌、霉菌及霉菌毒素、寄生虫及其他昆虫、化学品的污染。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在灾害过后恢复生产经营前,必须进行彻底的清洗、消毒、修复,并报请卫生监督机构重新进行卫生审查,经许可后方可恢复生产经营。在灾害袭击的非常时期,在不引起急性中毒和食源性疾病的基础上,要保证灾民吃到基本安全的食物。对于被污染食品就掌握其一般处理原则,即把未污染和受到污染的食品分开,未污染部分可供食用,污染部分按查明情况分别处理。

(四)加强环境卫生措施

包括灾民临时居住地建设和居住卫生、简易厕所的修建和垃圾粪便的收集处理、尸体的卫生处理等。

尸体处理可能是地震灾害时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尸体处理要做好喷、包、捆、运、埋5个环节。

1. 喷药 扒挖尸体与喷药紧密结合,尸体上可用石灰水、黑色草木灰来吸附含臭物质,也可用1%的二氧化硅与木屑混合吸附硫化氢之类的臭气,或喷洒3%5%的来苏水。效果较好的是次氯酸钙、氢氧化钙和漂白粉混合喷洒,能很快除臭消毒。鉴于尸体是感染的隐患,WHO建议尸体用石蜡浸泡后,主地焚化,以避免疫情的发生。

2. 包裹 用包装物包尸体头部,后用覆盖物包整个尸体,或装入塑料袋扎口。有条件时可用标准化的专用尸袋。

3. 捆紧 将包裹后的尸体最好捆三道(头、腰、腿部),便于移运和以免尸臭散发。

4. 运出 要用符合卫生要求的专用车辆,将包捆后的尸体及时运走,避免在市区内影响环境。在尸体装车前,要先在运尸车厢垫一层砂土或塑料布,防止污染车厢。

5. 埋葬 在市区外选择好埋尸地点,在不影响市容环境和不污染水源的条件下,将尸体深理地下1.52m,上面加盖土壤和石灰。原临时埋在市区内的尸体,一律重新挖出并移运市区外的合适地点进行二次埋葬,以改善市区的环境卫生面貌。

(五)传染病控制

1. 重建疾病监测系统 监测的内容包括法定报告的传染病,人口的暂时居住和流动情况,其他主要疾病发生情况,啮齿动物和媒介生物的数量等。

2. 重建安全饮用水系统。

3. 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做好媒介控制。

4. 及时发现和处理传染源,加强病人的隔离、治疗,做好疫点(疫区)的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工作。

5. 落实应急计划免疫。

(六)健康教育

应组织编印卫生宣传资料,宣传灾后饮用水卫生、食品卫生、环境卫生、传染病防治等应急措施及要求,充分利用大众媒介(如广播、电视、报刊等)和多种形式(黑板报、宣传画、演出、讲课等)宣传灾后卫生防病知识,力争提高灾民的卫生知识知晓率的卫生行为形成率。

(转载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站)


作者: zyjkg    时间: 2008-5-15 16:02

唐山大地震时期的应急卫生对策

环境与健康相关安全所 岳麟

1976年7月28日3点42分53秒,唐山这座百万人口的工业城市,在顷刻间被夷为平地。整个华北大地在剧烈震颤。据估计,这次唐山大地震有如四百个广岛原子弹,在距地面16公里处的地壳中猛烈地爆炸!唐山火车站的许多铁轨被扭曲成蛇行状。开滦医院的七层大楼成了一座坟丘似的斜塔,阳台也全部被震塌,唐山第十中学校前那条水泥马路被拦腰震断,向左右错位达一米多宽,整个路南居民区全然不见了……。

唐山大地震彻底摧毁了许许多多的家庭,留下了三千多幸存的孤儿,死亡24万多人。重伤16万余人。地震所造成的可计算的直接经济损失达30多亿元。这无疑是人类历史上最悲惨的一页!

在这样毁灭性的劫难面前,唐山的恶劣环境卫生状况,无疑也是前所未有的。面对这样的大地震现场,我震惊!我悲痛!我不知所措!作为一名环境卫生工作者,保证“大灾之后,无大疫”是我的职责。我们不得不绞尽脑汁面对现象,去一个一个地解决这些从未遇到过的环境卫生难题。

一、饮水卫生问题

地震后,灾区的建筑物大面积倒塌、集中式供水中断、供水设施遭受严重破坏,分散式给水和农村给水也都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如水管淤砂、井管错裂等等。当时正值酷暑,人们迫切需要饮水和用水。在一时无法找到可供饮用的、适宜的给水水源,又无运水工具的情况下,人们不得不就近取各种不卫生的水饮用,包括雨水、坑水、池塘水、河水、游泳池的水,甚至是工业废水等。从而造成居民肠道传染病的发病率急剧上升。

首先,尽快地对10多个重点给水水源进行了40余次的水质检测。结果表明,水源水普遍受到有机污染,大肠菌群普遍超过国家卫生标准。这必然导致震后早期,肠道传染病的发病急剧增多,短期内达发病高峰,如1976年7月底至8月底,当地菌痢发病率为9.72~18.6%。而1975年同期的发病率仅为0.13~11%。通过对流行因素的分析,可以认为,这主要是由于不卫生的饮水所致,因为当时的苍蝇密度还不大,对肠道病的发病不会起太大作用。而且,随着居民生活饮水卫生的改善,肠道传染病的发病率也随之降低。另外,震后的肠道传染病患者分布广泛,有相对集中和成簇状分布的特点。因此,震后初期,卫生防病工作的首要任务是保证卫生安全的饮用水供应,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天,饮水卫生尤为重要。

实践表明,经过快速的水质检测,尽快掌握可做临时供水水源的有关情况(包括水源分布点周围的污染与卫生防护情况,供水构筑物的破坏情况等),尽快确定可供饮用的水源等,无疑是震后早期的应急之需。同时,还要大力开展饮水消毒与广泛的水质卫生监督工作,才能有效地降低肠道传染病的发病率。我们当时

所采取的主要供水应急措施有:

1、水源卫生防护

首先,对集中式给水水源周围进行了彻底的卫生清理,如陟河是唐山市的给水水源,但是当时陟河沿岸有很多尸体和污物,都进行了彻底清除与卫生清扫,还设置了经常性的卫生监督管理。同样,对分散式给水水源周围的30~50米之内,也进行了彻底的清理与消毒。

2、供水措施

除紧急修复部分自来水管线外,震后初期立即采取了三种临时的供水措施,有水车送水、分散取水和水龙带输水等方式。

水车送水不仅方便居民就近取水,而且便于水的卫生防护(如水车密闭),还可以在水车中进行饮水消毒。因此,这种方式的临时供水一般能符合卫生需求。缺点是水车的容量有限,一辆4.5吨的水车,日供水4~6次时,按每人每日供水5~6升计算,可供3000~5000人饮用。

分散取水方式是临时将一些就近的公共设施(如游泳池)改为蓄水池,应急供水。当然,供水前必须对池底与池壁进行彻底的卫生清理与消毒。蓄水后,为防止水质污染要设共用取水桶,或采用浅水泵,取水后要引入装有几个小水龙头的水箱,供人分散取水。

用消防水龙带临时输水供应是完全没有卫生保障的。震后初期,曾一度采用过这种临时供水方式。事实表明,这种供水方式是极不安全卫生的。因为消防水龙带是帆布做的,输水时水带内呈负压状态,极易受到污染,特别是输水时水带拖在地上,有时还被人踩踏或车辆碾压,造成带中水质的严重污染。检测表明,水龙带中水的大肠菌群数高达1000个/升(卫生标准为3个/升)。可见,其污染程度是十分严重的。这种临时供水方式是不可取的。

3、饮水消毒

临时性供水的消毒是保证饮水卫生的重要环节。实验表明,震后由于水质受到严重污染,供水的余氯量应按水源水的要求。一般井水消毒的加氯量可按1.5~2.0毫克/升(按有效率计),加氯半小时后,水中余氯应为0.5~1.0毫克/升,即符合饮水卫生要求。污染更严重的地面水的加氯量可按3~6毫克/升计算。消毒剂的投放可以集中进行,也可以分区或分片的进行。

4、集中式供水网管修复后的供水

水质检测表明,修复后的初期,水中大肠菌群数为600~1000个/升,污染仍十分严重。因此,管网修复后及供水前,必须先清洗管线、加大消毒剂量,还必须使消毒剂在管线中有充分的接触时间,待余氯量达标以后,才能去除消毒液,冲洗管线后,再蓄水与供水。

5、水源周围的卫生清理

地震后的供水除一般的细菌性和化学性污染外,还存在尸碱中毒的危险。为防止饮水的尸碱中毒,必须尽快对水源周围的尸体进行清除,同时还应对局部环境进行认真的漂白粉消毒处理。另外,用砂滤或碳末、明矾混凝过滤、吸附等,也可以去除水中的尸碱和细菌毒素。

二、大量尸体的卫生清理

1、防尸碱中毒与除恶臭

尸体腐化分解后产生气体物质(包括硫化氢、氨、甲烷、二氧化碳等)和液体物质(含硫醇、尸胺、腐胺、粪臭素……及水等)。其中的多胺类化合物总称为尸碱(包括尸胺、腐胺、神经碱、草毒碱等)。尸碱可致人体中毒。实际上,是尸碱与腐生菌同时繁殖的化脓性葡萄球菌和沙门氏菌所产生的毒素引起的中毒,是细菌性毒素所致的事物中毒。

在清理大量尸体时,可能接触多量的硫醇、尸胺之类的物质,所以应除恶臭,可戴用活性炭过滤的防毒口罩。接触尸体的手要带手套,特别要注意防止手部外伤,以免沾有细菌毒素引起中毒。进行清理尸体操作后及饭前必须认真洗手。另外,进行尸体清理工作的人员,为防厌氧创伤感染(如破伤风、气性坏疽等),必要时可进行接种免疫血清。

另外,可以用石灰水、黑色草木灰吸附尸体的含臭物质,也可用1%的二氧化锰与木屑混合吸附硫化氢的臭气,也可喷洒3~5%的来苏尔。实践表明,效果最好的是次氯酸钙、氢氧化钙和漂白粉混合喷洒,能很快除臭与消毒。

2、大量尸体的卫生清理

大量尸体的处理不应采用焚烧方法,以防污染大气和防止周围人群的吸入中毒。对少数患甲、乙类传染病人的尸体,可以在彻底消毒后用尸袋密封后,运致开阔地焚烧。但必须注意,工作人员应在焚烧点的上风侧,避免吸入中毒。另外,WHO建议,可用石蜡浸泡尸体后,就地焚化,以免疫情扩散。

唐山大地震期间,有大量尸体要集中处理,但是,一时又很难找到不污染周围环境的处理场所。当时,不得不选在远郊区的一个大深坑,进行尸体掩埋。为防污染,采用了大量的漂白粉消毒处理方法,即在坑内,以一层漂白粉,一层尸体的掩埋。用这种方法处理了大量尸体后,经过几次对周围水质与土壤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用这种方法掩埋尸体后,没有对地下水和局部土壤造成污染。在非常时期,这可能是一种应急的、特殊的卫生处理措施。

三、震后食品冷库的卫生清理

震前,唐山市冷冻厂是一座肉、鱼类食品冷库。当时的总库存量约727万斤。大地震后,冷库的2~4层楼曾堆叠式倒塌。2楼以上的少量库存肉品被摔到建筑物的周围,暴露于室外的高气温下,食品腐败,滋生了大量苍蝇,严重污染了环境。

在及时清除了散落周围的食品后,进一步的食品处理与环境卫生清理却遇到了极大的困难。原因是冷库的建筑楼板是钢筋混凝土整体浇筑的,几台吊车同时作业都无法吊离塌落的楼板,压在其下的食品也无法清除。震后制冷设备全部被破坏,食品暴露后会迅速腐败。最初,从楼层四周的空气中,尚不断有冷气和大量的氨气释出。至震后约两周冷气基本消失,库顶及四周覆盖的隔热层也已发热。当时的天气又十分炎热,暴露的食品迅速腐败,散发臭气,大量滋生苍蝇。我们采取每小时喷洒一次杀虫剂时,尚能基本控制苍蝇的大量繁殖。但是有一次间隔了两小时没喷药,结果苍蝇成团,黑压压的一大片。坚持每小时喷药后才能继续清理工作。

最后,我们采用了氧切割的办法才解决了吊离楼板问题,即将钢筋混凝土的楼板用氧切成小块后,将楼板一小块、一小块的吊离。这样不仅解决了楼板的吊离问题,而且由于在吊离一小块楼板后,立即清理压在其下的肉食,这样就缩短了食品的暴露时间,减少因腐败所致的食品损失。用这种清理方法,使我们在地震后第46天,仍能清理出尚未化冻的食品,可供食用。

在炎热的夏季,为预防食物中毒,必须抓紧时间确定食品是否属于条件可食。为此,不能等待一些需时较长的化验结果(如细菌培养)来确定食品是否可食。当时,我们是根据感观指标(即按食品的色泽、粘度、弹性与气味四方面)进行食品的分类处理。决定哪些肉品为条件可食的。我们将清理的肉品分为三类处理:

第一类:肉品为严重腐败者,经漂白粉消毒后外运,进行深埋处理;

第二类:轻度腐败的肉品表面粘滑、切割面暗红或灰暗色、组织失去弹性、已完全解冻,但臭味不很强烈者,可外运加工后,做工业炼油处理;

第三类:凡肉品尚未完全解冻、或余冷明显存在时、肉体表面新鲜或稍有变色、切面组织鲜红或稍暗、脂肪层较好、肉体尚有弹性、无臭味或极其轻微者,可作为条件可食性食品,即外运后及时清洗、立即进行高温处理、加热后应尽快使用,不得做熘炒或肉陷食用,不得继续保存生熟肉品。

我们在现场,按上述感观分类的同时,还进行了部分肉品的化验(包括煮沸实验、氨反应、PH值、大肠菌群最近似数及致病菌等项检验)。结果表明,肉品的上述化验结果与感观检查基本相符。如第二类,用做工业炼油的肉品的细菌总数为6000万~30亿/克,其中3000~6000万/克的肉品感观检查属于可食或不可食的,一律按工业炼油处理;第三类条件可食肉品的细菌总数均在3000万/克之下。当时,对食用了条件可食肉品的居民也进行了随访,均未发现事物中毒,及其他有关疾病发生。实践表明,在现场按感观检查确定肉品腐败程度,决定是否属于条件可食,是安全可行的。当然,这主要是在强地震的特殊条件下,为尽快处理肉品所采取的应急卫生处理对策。必须强调指出,在正常条件下,还是应该严格按国家卫生标准所要求的程序进行肉品检验,不可随意放宽处理要求。

实践还表明,在倒塌的建筑物成密集堆积式时,在10~15cm厚的钢筋混凝土楼板及其上覆盖10~20cm的稻壳保温的密闭压埋条件下,当气温为摄氏30度左右时,压埋其中的肉品,至少在26~30天之内,可以维持在条件可食的卫生质量水平,即肉品拔出后,在1~2小时内,经高温煮熟后是可食用的。事实也表明,这样清理出的肉品经高温处理后食用是安全的。

四、灾区环境的消杀灭工作

震后,灾区的环境卫生急剧恶化,特别是夏季保温时,尸体迅速腐化,大量滋生蚊蝇。一般气温在摄氏25度的条件下,苍蝇繁殖一代只需十天左右。调查表明,夏季的垃圾堆放六天后生蛆、七天成蛹。因此,灾区的垃圾必须每周至少清除一次。同时,还必须采取多种消杀灭措施。

事实表明,在强地震后,大量的建筑物倒塌、瓦砾不能及时清除。而瓦砾堆缝隙下又极有利于蚊蝇滋生,而且又是喷药消毒的盲区。在高气温条件下,很容易为中毒与传染病的传播创造条件。因此,所采用的消杀灭方法必须要仔细、深入和同时采用多种方法,也就是说,不仅要将化学药剂喷涂在瓦砾的表层,还必须仔细的深入到瓦砾的缝隙中。为此,我们当时采用的方法是一方面用飞机大面积的进行航空喷药,同时在地面用人工背药桶,进行局部喷药,和个人用小喷壶仔细的进行瓦砾缝隙间的喷药。只要不间断的同时采用这些方式喷药,蚊蝇的滋生是完全可以控制的。

五、小结

地震发生后,为保证“大灾之后,无大疫”,在组建医疗救护队伍的同时,必须进早组建卫生防疫工作队。大力开展环境卫生、食品卫生、流行病学防治等综合性的应急卫生对策。

震后初期,灾区的卫生防病任务首要的是尽快查明可供饮用的给水之源,同时采取各种卫生供水措施,保证饮水的卫生安全,才能降低肠道传染病的发病率。

震后一段时间内,应持续观察灾区的有关疫情,和环境污染情况,特别是垃圾、污物的清除、集中大面积及高浓度消毒所致的后续卫生情况、灾区重建的预防性卫生监督等。以便真正做到持续的卫生防病。

目前,我们人类尚无法抗拒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但做为医务工作者,我们必须要做到,在各种灾害面前能确保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通过在灾区的医学卫生实践,应认真总结经验、研究提高有效的卫生应急对策,和进一步提高预防医学灾害医学水平。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所 岳麟)


作者: 南宫西门    时间: 2008-5-16 08:30

灾区防疫工作要点

防疫首要关注水,不能煮时要消毒:

变质食物不要吃,出现中毒及时治;

垃圾污物集中放,定时消毒灭蝇鼠;

疫情报告要坚持,预防、治疗需同时;

宣教群众最重要,心理干预要及时。


作者: cau_brick    时间: 2008-5-16 11:33

地震发生后的紧急卫生防疫工作

抗震救灾卫生防疫领导机构和卫生防疫队(包括当地的和外地支援的卫生防疫力量),在地震发生后要按抗震救灾指挥部和其卫生保障组的统一部署,迅速进入指定地域开展工作。卫生防疫队一般由饮水卫生、食品卫生、环境卫生、防疫消毒和检验五个组组成。每个队约数十人,最多不超过120人。对重灾居民段和乡镇要派出卫生防疫分队。

1.寻找水源,检验水质,进行饮用水消毒

强烈地震后,城市自来水系统遭到严重破坏,供水中断,城乡水井井壁坍塌,井管断裂或错开、淤砂,地表水受粪便、污水以及腐烂尸体严重污染,供水极为困难,有时不得不饮用河水、塘水,沟水和地下遭积水、游泳池水以及雨水。能否解决群众供水问题是关系震后能否控制大疫的一个关键问题。解决供水问题首先要找到水源,其次是进行水质检验,确定能否饮用,第三是对不适饮用的水进行洁治,第四是采用合适的供水方式。

(1)寻找水源。根据震前了解的当地水源分布,井通过现场调查,寻找水量充分,水质良好、便于保护的水源。震后一切水源都可能受污染,因此对所有水源都要重新检验,确定可否饮用。选定的水源要加强防护,清除周围50米以内的厕所、粪坑、垃圾堆以及尸体等污染源,建立水源保护制度,设岗哨看管,防止坏人投毒。

(2)对混浊或不符合饮用卫生标准的水,要先净化后消毒。

混水澄清法,用明矾,硫酸铝、硫酸铁或聚合氯化铝作混凝剂,适量加入混水中,用棍棒搅动,待出现絮状物后静置沉淀,水即澄清。没有上述混凝剂时,可就地取材,把仙人掌、仙人球、量天尺、木芙蓉、锦葵,马齿苋、刺蓬或榆树、木棉树皮捣烂加入混水中,也有助凝作用。

饮水消毒法:煮沸消毒效果可靠,方法简便易行。也可用漂白粉、漂白粉精等氯素制剂消毒饮用水。按水的污染程度,每升水加l-3毫克氯,15-30分钟后即可饮用。为验证氯素消毒效果,加氯30分钟后应做水中剩余氯测定,一般每升水中还剩有0.3毫克氯时,才能认为消毒效果可靠。个人饮水每升加净水锭二片或2%碘酒5滴,振摇二分钟,放置10分钟即可饮用。

(3)供水方式:水源距居民点很远时,可用运水车拉水。按每人每日应急用水5-6升计算,一辆运水车每日可供3?千人。用运水车供水时,要设专人负责,将漂白粉加入水箱内进行消毒。降雨时,可用盆、雨布、塑料布等接水,澄清后加漂白粉消毒。贮水可用缸、罐或水泥槽。对洗澡,洗衣用水,可在地上挖坑,里面垫塑料布,留小口加盖贮水。

(4)建立水源卫生保护和饮用水消毒制度。水井要建井台、挖排水沟,由当地、居民中的骨干分子管理周围清洁卫生。取水要用公用水桶。禁止在井旁洗脏物和喂饮牲畜。由防疫人员定时消毒。

(5)积极修复自来水系统和水井,必要时打临时浅水井。

2.搞好饮食卫生,防止食物中毒 震后初期饮食业和家庭的厨具、餐具以及主、副食品被压埋在废墟中,灾民主要靠救济食品生活。饮食卫生工作的重点是做好救灾食品的卫生监督,对挖掘出的食品进行鉴定,确定能否食用。

(1)派专人对救灾食品的贮存、运输和分发进行卫生监督。救灾食品不得与汽油、杀虫剂、毒鼠剂以及其他毒物一起贮存,不得用同一车辆运输。食品仓库和堆放食品的地点要干燥、通风、清洁。发放食品时要派卫生防疫人员把关,对生霉、腐败、浸水和被污染的食品以及膨胀、漏气与严重锈蚀的罐头,禁止发放食用。

(2)对挖掘出的食品进行检验和质量鉴定。对从冷冻库内挖出的肉类食品要经卫生检验队检验,明显腐败变质者深埋,轻度腐败者炼工业油;未腐败者经高温处理可供食用。对砸死的牲畜除经兽医人员检验确定可食者外,一律作深埋处理。

(3)恢复工作的食堂,饭店要有防蝇设备,要保证供应的食品清洁卫生,要创造条件对食具作到用后洗净、消毒。饭菜要烧熟煮透,现作现吃。严禁出售腐败变质食物和病死的禽、畜肉。饮食服务人员身体要健康,至少无传染病。

(4)加强饮食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要求人人不喝未经消毒的生水,不吃腐败变质和不洁食物。

3.大力杀灭蚊蝇.

震后由于厕所、粪池被震坏,下水管道断裂,污水溢出以及大批尸体腐烂,加之卫生防疫管理工作一时瘫痪,可以形成大量蚊蝇孳生地,在短时内繁殖大批蚊蝇,威胁群众安全,必须采取一切有效措施,大力杀灭蚊蝇。

(1)震后灭蚊蝇的主要方法

飞机喷药杀灭。用飞机进行超低容量喷洒杀虫剂灭虫,具有高效、速效、面广、费用低等优点,是大面积杀灭蚊蝇的理想方法。当飞机高度为20米,速度为44米/秒,在无风或微风的气象条件下喷药,每小时喷雾面积为1.4万—1.9万亩。用马拉硫磷、杀螟松、辛硫磷、害虫敌乳剂或原油,每亩喷洒5000毫升,杀蚊蝇效果可达90%以上。但飞机喷洒杀虫剂受气象、地面建筑物及植被等条件限制,而且只能喷到地物表面,对室内、倒塌建筑物的空隙以及地下道内的蚊蝇则喷洒不到。同时有大量药物在到达地面前就随风飘逸,起不到杀虫作用。因此,对飞机喷洒不到的地方和气象条件不适用时,必须依靠地面喷洒。

②地面喷药杀灭。对面积较大的居民点、坍塌的建筑物、厕所、粪堆、污水坑、垃圾堆以及挖掘、掩埋尸体现场等处,可用东方红8型喷雾机。该机水平射程无风时为10米,1级风时为150米,每小时喷洒面积为300亩。把它固定在卡车上沿路喷洒,每天可喷洒70—80公里,居民简易防震棚内、外都可喷到。对分散的居民点室内和面积较小道路窄狭的地点,以及山坡、滩头等机动车辆难以到达的地方,可用手动压缩式喷雾器、静电喷雾器以及小型手提喷雾器。

用烟剂熏杀。对室内、地窖、地下道等空气流动较慢的地方和喷雾器喷洒不到的地方,可用666,敌敌畏、敌百虫、西维因、速灭威等烟剂熏杀蚊蝇。也可用野生植物熏杀。

(2)灭蚊蝇的组织实施原则。

①专业队伍与群众相结合:震后早期大规模的消灭蚊蝇往往由外援的专业队伍负责,但也可组织群众中的骨干分子和学生协助。在当地卫生防疫机构和群众卫生组织恢复工作后,清除蚊蝇孽生地以及经常性的灭蚊蝇工作必须在当地卫生机构领导下依靠群众进行。

飞机喷洒与地面喷洒结合:飞机喷洒会留有死角地区,而且只适用于大面积突击性杀灭蚊蝇。因此,必须与地面喷洒紧密结合,才能使灭蚊蝇工作保持经常,巩固效果。

灭蚊蝇与消灭蚊蝇孽生地结合:消灭蚊蝇如果忽视控制和消除蚊蝇孳生条件,不仅不能巩固成果,当蚊蝇繁殖速度超过杀灭速度时,蚊蝇密度仍会升高。因此,对大的或一时无力清除的孳生地,要定期喷洒杀虫剂进行控制;对不能清除的孽生地,要定期喷洒杀虫剂进行控制;对能清除的孳生地,要发动群众以彻底清除。

普遍喷洒与重点喷洒结合:蚊蝇密度高,分布面积广时,应普遍喷洒杀虫剂。蚊蝇密度较小时,应重点控制水塘、污水沟、厕所、垃圾堆等蚊蝇孳生和栖息场所。

⑤多种杀虫剂混合使用或交叉使用,以防止蚊蝇产生耐药性,降低杀灭效果。

4.做好尸体挖掘、搬运和掩埋中的卫生防护

地震后,曝露散在的人畜尸体很快腐烂,散发尸臭,污染环境,对灾区人民的身心健康是一种严重威胁。处理尸体是抗震救灾的当务之急。为保障处理尸体工作的安全,必须做好卫生防护工作。

(1)尸体的消毒除臭方法;尸体挖埋作业小组要配备消毒人员。消毒人员要紧跟作业人员边挖边喷洒高浓度漂白粉、三合二乳剂或除臭剂。将尸体移开后,对现场要再次喷洒除臭。要将尸体用衣服、被褥包严,装塑料袋内将口扎紧,防止尸臭逸散,并尽快装车运走。要先在运尸车厢板垫一层砂土,或垫塑料布,防止尸液污染车厢。要有计划地选择远离(5公里)城镇和水源的地点深埋1.5米。在农村,要使用指定的牛车、架子车等。

(2)挖掘、搬运和掩埋尸体作业人员,要合理分组,采取多组轮换作业,防止过度疲劳,缩短接触尸臭时间;

(3)尸体挖埋作业人员要戴防毒口罩,穿工作服,扎橡皮围裙,戴厚橡皮手套,穿高腰胶靴,扎紧裤脚、袖口,防止吸入尸臭中毒和尸液刺激损伤皮肤。

(4)挖埋尸体人员作业完毕,先在距生活区50米左右的消毒站脱下工作服、围裙和胶靴,由消毒人员消毒除臭,把橡皮手套放入消毒缸内浸泡消毒。双手用3%来苏液浸泡消毒,再用酒精棉球擦手,最后用清水肥皂洗净,有条件时淋浴或擦澡。进宿舍后换穿清洁衣服。对运尸车和挖埋尸体工具,要停放在消毒站,由消毒人员用高浓度漂白粉精、三合二乳剂或除臭剂消毒除臭。

(5)要把开水送到作业人员口中,防止污染饮用水和水碗。挖埋作业人员应在特设的临时食堂就餐。

5.搞好临时环境卫生

震后管好粪便是群众生活中的突出问题。卫生防疫人员要指导居民选择合适地点,利用就便材料,建应急公共厕所,要求做到坑深(1.5米深)、窄口(150厘米宽)、加盖,四周挖排水沟,外围草帘。建临时垃圾坑及污水坑。要定期喷洒杀虫剂。发动群众建立震区卫生公约,并教育群众自觉遵守。

6.协助居民防暑、防寒

炎热夏季要指导居民在防震棚上遮荫,加强棚内空气对流,中午在防震棚周围洒水降温等,预防中暑。严寒冬季要在进出口搭建挡风墙,在防震棚的四壁涂泥,防止透风。棚内要搭安全坚固的取暖设施,防止发生感冒和冻伤。

7.建立疫情报告制度

震区防疫机构要与居委会密切配合,组成疫情报告网,发动群众有病自报互报。各医疗站要开展巡回医疗,可组成三人小组(其中1人负责治疗和发现新病人,同时进行口头卫生宣传;1人携带喷雾器,边走边喷洒杀虫剂;1人为居民消毒饮用水),走棚串户,以便及早发现传染病人,及时隔离治疗。

四、地震后期的卫生防疫工作

1.协助当地重建卫生防疫机构,恢复工作。要从人员组织、药材装备、房舍建筑、人员培训以及工作制度等方面抓紧恢复或重建,力求在外地支援的卫生防疫队撤出后,当地能独立完成本地区的卫生防疫工作。

2.重建群众卫生组织,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在抢救伤员基本结束、人民生活得到临时安排后,必须重建各级爱国卫生运动组织,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对临时居民点要建立划区负责、分片包干、门前三包以及卫生检查等制度。要大力开展以除害灭病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搞好评比竞赛,及时总结交流经验。在爱国卫生运动中,要重点搞好水源卫生、厨房卫生、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清除废墟,改造环境。发动群众采用多种方法消灭蚊蝇和老鼠。检查群众染虱情况,发现生虱者应进行全家同时灭虱。灭虱方法可采用蒸煮衣服,棉衣、被,褥用敌敌畏或马拉硫磷粉笔划线。在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取得成绩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和恢复各项生活卫生制度,使人人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3.做好修建生活卫生设施中的卫生指导。生活卫生设施是群众生活的物质基础。卫生防疫机构要与政府有关部门密切协作,对房屋、水源、食堂,供水系统、下水系统,厕所、垃圾箱以及畜圈等的修筑提出卫生要求,务使布局合理,符合卫生标准。卫生防疫人员要深入施工现场,进行具体指导。

4.培训当地卫生防疫工作人员和群众卫生骨干,使他们掌握必要的卫生防疫基本知识和技术,了解震区卫生和流行病学情况,学习搞好饮食卫生、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的要点与消灭蚊蝇、老鼠的技术,以及震后多发病的预防方法,使他们在群众中起带头和骨干作用。

5.加强调查研究,作好疫情预测。卫生防疫人员要经常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要经常了解近期气候特点、蚊蝇等医学昆虫消长情况,群众卫生状况和本地区以及附近地区流行病情况等,并进行综合分析,对本地区近期可能出现的对人体不利因素以及可能发生的疫情进行预测,提出防治对策。

6.参加重建家园的规划工作,对重建城乡总体规划中的各项卫生设施的合理布局和质量要求提出具体建议。


作者: cau_brick    时间: 2008-5-16 11:46

地震灾区预防性消毒与杀虫专业技术指南(08年5月13日)
时间:2008年05月13日  文章录入:网络资源管理员1

一、饮水消毒

1、 目的

震灾后,保障饮水安全、预防肠道传染病是消毒的首要工作。

2、 煮沸消毒

是一种十分简便而有效的消毒方法,将水煮沸1min以上,可以达到消毒及杀死寄生虫卵的作用。

3、 化学消毒法:用各种含氯消毒剂消毒。

(1)集中式供水

应严格按水净化、消毒、监测程序进行,并加强监测。

(2)分散式饮用水

池塘、井水和河水等用缸或桶盛装,水混浊度大时,应将水静置澄清或用明矾等混凝剂(100mg/L,10分钟)预处理后取上清液进行消毒。每50kg水加入1片漂精片,加药时先将漂白精片放在陶瓷或搪瓷碗(杯)中捣碎溶解,然后倒入水中搅伴均匀,30分钟后水即可使用;或者每100kg水直接投入1片泡腾片,泡腾片完全溶解后搅拌均匀,30分钟后水即可用

(3)水井缓释持续消毒

用打有2~3个小孔的塑料袋或塑料瓶装上消毒剂,按每一米深的水一袋(瓶)剂量用绳子或长竹竿将塑料袋(瓶)沉入水中,使消毒剂缓缓释放,起到消毒作用,待水中有效氯含量达3mg/L, 30min以后再检测余氯0.5~0.7mg/L即可。

4、 水源水的选择

寻找备用水源,如池塘、深井水、浅井水、雨水、地表水等,快速进行判定和分析,排除可供饮用的水的化学污染。

5、水源的保护措施

(1)设立警示牌,禁止人或动物进入水源地区;

(2)设置隔离墙和安排保卫人员;

(3)保证垃圾、粪便处理场距离水源有一定的安全防护距离;

(4)在河流或溪水取水点上游,禁止洗浴、游泳、清洗、饲养动物;

(5)水井进口周围清理干净,定期消毒。

6、开展健康教育,提倡喝开水。

二、环境消毒与除臭

1、 目的: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减少垃圾废物及尸体腐臭

2、 消毒场所:群众临时居住场所、厕所、垃圾堆放场所等,以及 有明显尸臭的场所和臭味明显的垃圾堆。

3、 物质准备:

(1)防护用品:尽量准备工作服、防护眼镜、口罩、帽子、胶手套、长筒胶靴、G-I型消毒液浓度试纸、消毒记录本。

(2)消毒工具:超低量喷雾器,常量喷雾器,机动喷雾器,配药桶(10L)、刻度量杯(筒)。

(3)消毒剂:各种含氯消毒剂、二氧化氯、过氧乙酸等。

4、 现场消毒:

(1)表面消毒:喷洒500mg/L浓度的含氯消毒剂,或0.2%的过氧乙酸溶液,将表面喷湿。

(2)垃圾桶及垃圾:喷洒2000mg/L 浓度的含氯消毒剂。

(3)厕所:喷洒1000~2000mg/L 浓度的含氯消毒剂,主要喷洒门把手、门框、路面、蹲坑等处,将表面喷湿。

(4)临时居住场所:喷洒500~1000mg/L浓度的消毒剂,主要喷洒居住场所的地面、门、痰迹、呕吐物、垃圾桶、厕所。

(5)有明显尸臭的场所:在确定下面没有生还者的情况下,喷洒500mg/L 浓度的含氯消毒剂。

5、 注意事项:

(1)严格配制浓度。在水桶里配制好消毒剂后再加入喷雾器药桶中;配置好的消毒剂可以用G-I型消毒液浓度试纸测试消毒剂浓度;

(2)操作人员做好个人防护;

(3)没有必要大面积的喷洒消毒剂,如沿街到喷洒或在广场喷洒。

三、灭蝇

1、 目的:控制蝇类密度,预防肠道传染病,是虫害控制的首要任务。

2、 防治场所:主要针对蝇密度高的场所,如医院与临时救治点、临时人群安置场所、食品加工场所、厕所、垃圾堆放场所、遗体存放场所,以及其它人口稠密的场所。

3、 防治原则:开始以化学防治为主,迅速控制蝇密度,同时组织人力清理、处置垃圾,减少蝇类孳生地。有条件的场所搞好防蝇,如安装纱门、纱窗,食品、餐具放入柜保存,熟食加防蝇罩等。

4、 灭蝇频次:根据蝇密度与防治效果觉得防治频次。

5、 杀虫剂:使用各种卫生杀虫剂,如奋斗呐、凯素灵、杀飞克等,外环境可以使用敌敌畏。

6、 喷雾器:烟雾机、超低容量喷雾器、背负式机动喷雾器、背负式常量喷,以及机动与车载大型喷雾器,农用、园林用的喷雾器都可以使用,但喷洒过农药的喷雾器使用前要先用水清洗。

7、 化学杀灭成蝇

(1)直接表面喷洒

对于蝇类密集停留的场所,如垃圾堆、倒塌建筑区域等。可以将杀虫剂直接对准蝇群喷洒,杀死直接接触杀虫剂的蝇,并保持一定的持效性。如果施药面不受雨淋或不易被清除,可以使用滞留喷洒药剂,否则使用一般药剂,持效性不必太长,免得浪费和污染环境。外环境可以喷洒1%的奋斗呐药剂,喷洒量为100ml/m2。

(2)空间喷雾

用于快速杀灭室内和室外的成蝇。可以使用超低量喷雾器、迷雾喷雾器和烟雾机施药。使用专用空间喷雾用杀虫剂、熏蒸杀虫剂和烟雾剂。室外喷雾易受气流影响,可以使用迷雾喷雾器,室内和无风的室外,可以使用超低量喷雾器。如喷洒沙飞克杀虫剂等。

(3)滞留喷洒

施药面应为蝇类停留的地方,室内如天花板,两米以上的墙面,动物饲养卷舍的木柱、栅栏、隔板等蝇类喜欢停留尤其是夜间停留的地方;垃圾桶(箱)外壁等。施药面尽量选择不会淋雨及很少做清洁的地方,以保持长的药效。可以采用喷、涂、刷的方法施药。在窗纱、门帘上施药也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如

喷洒1%的奋斗呐药剂,喷洒量为100ml/m2。

(4)毒蝇绳

利用蝇类喜欢在悬挂的绳索上停留的习性,将浸有敌敌畏乳油的2-5mm粗的棉绳或麻绳悬挂在室内天花板上、畜禽圈舍的室内、垃圾房的室内、餐馆室内和食品市场等处。

(5)灭蝇毒饵

将灭蝇毒饵摆放在蝇密度高的场所。

8、杀灭蝇蛆

在垃圾堆放场所、厕所等蝇蛆密度高的场所,可以喷洒1%的敌敌畏进行杀灭。

9、开展健康教育,动员群众搞好环境卫生,清理垃圾废物,共同动手杀灭成蝇。

10、注意事项:

(1)使用杀虫剂时阅读杀虫剂使用说明,严格按照说明使用杀虫剂;

(2)禁止使用剧毒农药;

(3)没有必要大面积喷洒杀虫剂,如沿街道喷洒。使用杀虫剂时注意保护环境,尤其是保护水源;

(4)操作人员做好个人防护,穿工作服、戴口罩和胶手套,喷药时不能吃饭、抽烟、喝水;

(5)做好灭蝇记录

(6)出现中毒症状时及时就医。

四、灭蚊

1、目的:控制蚊类密度,预防蚊媒传染病,减少对人群的叮咬骚扰。

2、防治场所:医院、临时救治点,临时人群安置场所。

3、防治原则:搞好防蚊,如安装纱门、纱窗,使用蚊帐,尤其是药物浸泡蚊帐。开始以化学防治为主,迅速控制蝇密度,同时组织人力清理、处置废弃积水,减少蚊类孳生地。

4、杀虫剂:使用各种卫生杀虫剂,如奋斗呐、凯素灵、杀飞克等,外环境可以使用敌敌畏。

5、 喷雾器:烟雾机、超低容量喷雾器、背负式机动喷雾器、背负式常量喷,以及机动与车载大型喷雾器,农用、园林用的喷雾器都可以使用,但喷洒过农药的喷雾器使用前要先用水清洗。

6、 化学杀灭成蚊

(1)空间喷雾

用于快速杀灭室内和室外的成蚊。可以使用超低量喷雾器、迷雾喷雾器和烟雾机施药。使用专用空间喷雾用杀虫剂、熏蒸杀虫剂和烟雾剂。室外喷雾易受气流影响,可以使用迷雾喷雾器,室内和无风的室外,特别是林地可以使用超低量喷雾器或烟雾机。如喷洒沙飞克杀虫剂等。

(2)滞留喷洒

施药面应为问类停留的地方,室内两米以下的墙面,床底、帐篷的内面。在窗纱、门帘上施药也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如

喷洒1%的奋斗呐药剂,喷洒量为100ml/m2。

(3)使用蚊香

在蚊密度高的场所点燃蚊香也可以起到很好的驱蚊作用。

7、 注意事项:

(1)使用杀虫剂时阅读杀虫剂使用说明,严格按照说明使用杀虫剂;

(2)禁止使用剧毒农药;

(3)没有必要大面积喷洒杀虫剂,如沿街道喷洒。使用杀虫剂时注意保护环境,尤其是保护水源;

(4)操作人员做好个人防护,穿工作服、戴口罩和胶手套,喷药时不能吃饭、抽烟、喝水;

(5)做好灭蚊记录

(6)出现中毒症状时及时就医。

(转载自中国CDC疾控应急办供稿)

作者: whx5703    时间: 2008-5-17 10:19

很好,我也报名要求参加四川的灾后防病工作,不知有没有批准,这些知识很有帮助意义
作者: ranhua006    时间: 2008-5-19 22:07

我们单位已经派了一支卫生防疫队伍前往灾区啊!

本来第一批我是首选啊(呵呵。王婆啊),可惜这几天下乡没有去成。

听领导说,已经安排到第二批了!


作者: lc_yxy    时间: 2008-5-26 20:33

我也想去,报名答曰:不要女人,我晕。
作者: pyscdc    时间: 2008-5-30 18:08

请问管理员:我为什么不能“发表文章”?有什么限制吗?不好意思,刚来不知道这里的规矩。
作者: 风平浪静    时间: 2008-5-30 19:29

以下是引用pyscdc在2008-5-30 18:08:19的发言: 请问管理员:我为什么不能“发表文章”?有什么限制吗?不好意思,刚来不知道这里的规矩。

只要是注册会员,登录后都可以发表文章,不应该有限制的,你再试试看。


作者: 寒冬    时间: 2008-6-4 09:51

很好.收藏学习!




欢迎光临 疾控家园 (http://cdcman.s1.288idc.co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