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请您谈谈在四川地震灾区开展对口支援工作的心得体会 [打印本页]

作者: 洋子    时间: 2008-10-8 16:46     标题: 请您谈谈在四川地震灾区开展对口支援工作的心得体会

相信这是您个人一生中很值得回味的一段经历。在向您道声辛苦的同时,希望不吝记下一些文字,包括工作、生活及见闻等等,也可以上传图片,让同行们与您一起分享交流这个过程。(由于论坛限制,量多或较大图片请先寄到我的邮箱,我代劳上传:cdcman@163.com

谢谢!


作者: 雨中漫步    时间: 2008-10-9 19:29

7月26日,按照市卫生局统一安排,我被抽调到四川省江油市,为灾区人民实施卫生救援。8月19日,值北川中学师生遇难百日之际,赶赴北川中学,现场感受地震后的学校,心情异常压抑,对地震现场惨烈之程度极为震撼,百感交集,写得几句随感,以此来缅怀地震中遇难的北川中学师生。

什么叫做满目疮痍 什么叫做废墟瓦砾 什么叫做心灵震撼 什么叫做大自然的魔力 不到现场 你很难理解其中的含义

喉头发紧 鼻子酸起 一种感觉告诉我 啊 我要哭泣 但环顾四周 现场是如此的沉寂 没有泪水,没有抽涕 只有一根根蜡烛在燃起 老师,同学,朋友,邻居 更多的是遇难师生的家人在沉思,在追忆

与周围建筑相比 这里显得更加支撑不起 建设教室的砖块 干涩的上面几乎没有水泥 不容迟疑 利剑要高高悬起 挥向那一个个黑心的建筑商人、贪官污吏 让孩子在天堂能够得到安息 让父母的心灵能够得到慰籍

面对大自然 人类显得如此的苍白无力 珍爱生命吧 能够健康的活着是多么的有意义 关心他人,珍惜自己 所有的一切都要从头做起 再献出一份爱心 再表达一份心意 为灾区的重建再出一把力 让明天的中国更强 让灾后的四川雄起


作者: pangli-hap    时间: 2008-10-10 10:37

8月30日我来到四川平武的锁江乡、大印镇。这是我们对口支援的乡镇。这里遭受地震的破坏较小,让我们感受最深也是最感动的是当地人对我们的热情。他们的纯朴、善良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虽然这里的生活和工作条件要艰苦些,但我觉得能在这里出一份力,是一件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
作者: 灵泉居士    时间: 2008-10-10 10:38     标题: 答谢词

tefdbdrK.doc (25 KB)

尊敬的哈尔滨疾控中心援建防疫小分队的全体朋友们: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剑阁县疾控中心的全体工作人员对哈尔滨疾控中心对我们的无私援助和细心的教导表示衷心的感谢。
  你们一行十二人肩负着哈尔滨疾控中心的重托,承载着黑龙江人民的厚爱,来到地震灾区,帮助我们实施地震后剑阁卫生防疫与疾病控制工作的恢复和重建,在你们的无私的技术援助和无微不至的指导下,剑阁县疾控中心基本实现了“大灾之后无大疫的目标”。你们到来仅仅三月时间,但你们高超的技术和对工作的精益求精,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技术财富和精神财富,给剑阁人民留下了一支能肩负卫生防病工作重任的技术队伍。对此,我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还是那句老话:“天下疾控是一家”,我们真诚地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强沟通、相互协调,更希望彼此继续加强合作,共创剑阁疾控事业的美好明天。
  最后,我提议: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帮助我们建立起的友好合作关系的哈尔滨疾控中心的朋友们,表示深深的谢意!

二〇〇八年九月二十五日

附件: [请您谈谈在四川地震灾区开展对口支援工作的心得体会] tefdbdrK.doc (2008-10-10 10:37, 25 KB) / 下载次数 235
http://cdcman.s1.288idc.com/attachment.php?aid=3233&k=2deab455dc5c2667d4c8d216e5106a77&t=1736568780&sid=6bn56r
作者: 俺是疾控人    时间: 2008-10-10 20:56     标题: 苦中有乐 苦中作乐

苦中有乐 苦中作乐

我市首批赴川对口支援公共卫生防疫队抵达安县2天来,历经暴雨、狂风、高温、余震等恶劣条件,但队员们发扬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苦有有乐,苦中作乐。

由于对口支援工作刚刚起步,队员到达营地后只能居住在民政部门搭建的帐篷里,特别是前期赶赴安县做准备工作的宿鲁和张一兵书记,没有任何特殊待遇,也和其他队员一样,住在帐篷里。安县昼夜温差很大,帐篷内温度也随着外界气温而变化。白天极热,篷内温度高达50多度,队员们戏称“洗桑拿”,在帐篷内不用呆上1分钟,马上就浑身湿透,像从水里捞出来的一样;晚上又夜凉如水,盖上被子还瑟瑟发抖。一天24小时内历经了春寒料峭和酷暑盛夏。

6月26日上午,无任何预兆,一场暴雨袭击了沈阳市卫生防疫队驻安县营地。队员们居住的帐篷是沿着马路搭建的,帐篷一面在在人行道上的,另一面就支在马路上,由于地势高低不同,随着雨势渐大,队员们居住的帐篷顷刻间变成了汪洋国泽,一半是岸,一半是河。听着小河流水哗啦啦,队员们都觉得是一次难忘的经历。

6月26日晚,一场狂风又突然袭来,一时间我们卫生防疫队的帐篷被吹得东倒西歪,向东南平移了三十多厘米,一面已经悬空,另一面固定帐篷的砖头也被风得随着帐篷平移。队员急忙拉住帐篷,齐心合力地把帐篷抬回原位,又重新用砖头固定好。一场虚惊让队员们都慨叹自然的威力。

经过一夜的狂风,6月27日是个大晴天。从早晨起,队员就被艳阳照得无处躲藏,头顶灼热的太阳,队员们在都局长的带领下走访秀水镇,与当地卫生部门进行工作对接。队员们身着迷彩T恤、迷彩长裤、登山靴,整齐划一,体现了我市卫生工作者的良好形象。汗水不断地涌出滴下,但同志们都没有报怨,还开玩笑说,这里不像是在南方,反而倒像是回到了北方的家乡。

6月28日晨5时45分,同居一室的都局长、王助理和陶书记都觉察到板床在晃动;而同一时间,队员李欣也觉察到自己的床被什么碰了一下,睁开眼睛一看,并没有人在旁边。余震!队员们经历了入川以来的第一次余震!(据当天新闻报道,里县发生了4.8级的余震。)队员们入川之前就了解到,专家预测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灾区将会有一次超过里氏7.0级以上的余震,所以队员们都有了充分的思想准备。面对这次余震,同志们都没有惊慌失措,仍按原计划驱车前往迎新乡和河清镇开展对接工作。

我们不知道明天会怎样,明天我们会面对什么样的恶劣情况,但只要我们在灾区一天,我们就会竭尽全力,帮助灾区人民开展卫生防疫工作,力争实现“大灾之后无大疫”,向全国人民交出令人满意的答卷!


作者: ycljh    时间: 2008-10-13 11:13     标题: 在抗震救灾的日子里

在抗震救灾的日子里

2008年5月12日晚(13日凌晨1点半左右),大多数人都在外面露宿以躲避余震可能造成的伤害的时候,我们几人先后接到命令:2点半单位来车接人,3点钟之前赶到高速公路入口与市卫生局组织的抗震救灾医疗救护队汇合,连夜出发到省卫生厅报道,尽快赶到灾区开展紧急救援。同志们二话没说,甚至来不及跟家人告别就义无返顾地踏上了奔赴灾区抗震救灾之路。

13日上午9时许到省卫生厅报到后,根据省厅安排,临床医疗救护人员被派往德阳,而我们岳池县疾控中心与广安区疾控中心的8位同志被留在了省厅待命,我本人被市卫生局领队的付局长临时任命为疾控工作组组长。在待命的一天里,我们心急如焚,多次到省厅抗震救灾指挥部主动请缨领取任务,省厅均要求我们待命。直到14日上午,厅领导给了我们任务――要我们尽快赶往汶川。我们没有片刻耽误,立即出发前往,但一到都江堰就被拦了下来――都江堰至汶川的路(都汶路)由于多处塌方、滑坡根本没法通行!虽多方打听可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打通,当听说只有部队官兵能通过在紫坪铺库大坝坐冲锋舟然后步行或空投的方式到达汶川时,我们甚至也想通过坐冲锋舟然后步行的方式进入汶川,但由于当时各部门指挥系统均比较忙乱,我们根本不知道要想坐上冲锋舟该向谁请示,并且由于通讯不畅我们也根本不能向谁请示,这一想法根本没法实现。好不容易跟省厅指挥部联系上,得到的答复又是待命和等待!!在都江堰的时候,我们目睹了以前只在电影里看到的惨状:一片片倒塌的房屋、不时清理出的遇难者的尸体和装着遇难者尸体的尸袋以及悲痛欲绝的哭喊…我们岂能待命!!我们真想跟武警官兵一样冲入废墟搜救伤员!!但我们也想到了我们的工作任务和职责:我们要给劫后余生的灾民们和我们抗震救灾的英雄们健康的保障!!因此我们当机立断,一方面我们继续等待通往汶川的道路打通,一方面就地到都江堰市的卫生应急指挥部报到并请求任务。当天我们就参与了对都江堰城区灾民临时安置点、抗震救灾工作人员的宿地、清理后的废墟进行了消杀。

15日下午,我们通过车上的收音机得知刚紧急打通了第一条通往汶川的“生命线”,但是必须绕道雅安、马尔康,这条道路比都汶路远了近十倍!两个驾驶员谁也没有跑过那条路,据说要走两、三天。如果都汶路打通了有可能走都汶路还早到,是走是等还真是个难题。但是谁也说不清都汶路什么时候能够打通,经过分析,我们决定立即动身,再次义无返顾的踏上了当时开通的第一条汶川通往外界的生命线,但当时的情行对行驶在这条路上的车辆和行人来说,应该称为死亡之路可能更为恰当:余震不断、不时遇上山上的飞石和滑坡,随时可能车毁人亡。但当时我们根本没意识到这些,只想尽早赶到汶川,尽早投入抗震救灾工作,尽早为灾区人民贡献自己的力量。一路上我们马不停蹄,从15下下午4时到16日下午6时,经过连续26个小时的急行军,终于到达了目的地――汶川县城,成为了第一支阿坝州外进入汶川县城的疾控工作组。这一路上可辛苦我们的两位驾驶员(几天来,我们基本上都吃的是干粮,每天晚上四个人卷在小车里只能迷糊一两小时),坐在副驾位置上的我,也没敢打一个盹,只有不停地跟他说话,以防他睡着。据他们自己说,刷新了他们自己驾驶生涯中的纪录。

到汶川后,我们又和广安区的四位同志分开了,分别被派往汶川县的克枯乡和雁门乡,并分别负责这两个乡的灾后防疫工作。克枯乡是位于汶川往理县、马尔康方向四、五公里处,是典型的高中山峡谷地形,境内高山连绵、河流深切,谷坡陡峻。灾难夺去了20位村民的生命(死亡18、失踪2人),辖区内的近5公里的317国道上还清理出42具尸体,大部分房屋倒塌,几乎所有的房屋均成为危房而无法居住。由于当时道路不通畅援助的物资不能及时送达,灾民们只能寄居在临时搭建的简易帐篷内,条件十分艰苦恶劣。自古以来就有“大灾之后就有大疫”的说法,我们深知灾后防疫工作的重要性,也知道自己肩上的担子有多重。因此我们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到达后立即开展工作:

首先是灾后防疫知识的宣传,但因为地震的影响,哪里有现代常规的宣传手段和方式?!我们只好自己编写宣传单,以手抄、复写纸复写的方式赶制宣传单,分发、张贴到各村、组和灾民临时聚集点,并利用各种机会深入灾民临时安置点开展面对面的宣传。几天后,随着后续援助队伍的陆续开进,各种宣传单和宣传画也都分发下来了,这种状况才得以改善。据不完全统计,在克枯乡我们手工抄写灾后防病须知、灾后防病健康知识等自制宣传单220余份,基本上覆盖了全乡5个行政村、16个村民组及所有的灾民临时安置点,并分发、张贴后续送达的宣传画和宣传单共10种12000余份,有效提高了灾区群众灾后防病意识和能力。

灾后防病光靠防病知识的宣传肯定是远远不够的,灾后防疫消毒、杀虫、灭害那可是最重要的一环。我们召集各村组村干部、乡村医生、兽防员和各村组指定的防疫消毒员进行防疫消杀工作技术培训并深入各村、组及灾民安置点进行现场示范和指导,为使灾民较快地掌握了消杀技术,我们还编制了简单易懂的常用消毒、杀虫剂的配制、使用说明分发到全乡每家每户。同时我们向乡抗震救灾指挥部建议并协助建立了各村组灾后防疫工作的长效运行机制,保证了该乡灾后防疫消杀工作这一重要措施的落实。截止6月2日我们离开时,已累计指导消毒饮用水387.68吨,无害化处理垃圾粪便43.20吨,实施环境消杀68.87万平方米,协助处理遇难者尸体4具和动物尸体79具。

同时,为及时了解、灾后疫情信息,我们与乡卫生院及早一天到达的壤塘县医疗救护队密切联系,深入各村、组和灾民临时安置点、灾民家中进行义诊,加强了对灾民健康状况和一些可能由灾害引起的传染病相关症状如发热、腹泻、皮疹等进行监测,并对发现的有上述相关症状的患者进行积极救治。经过连续监测,未发现有因地震灾害引起的疫病发生。

其实在这儿,工作对我们来说并不算什么,都是驾轻就熟的。让人难以忍受的是生活环境和条件的艰苦以及灾害带来的恐惧:起初由于道路不通畅,外面的援助物资进不来也远远不够,每人每天只能早晚各吃一碗稀饭,中午吃泡面,好的时候早上可以吃上一个包子或馒头——这对于每天要爬十数公里山路的青壮年的消耗来说怎么够?!5月18日上午11时左右,壤塘医疗队的一名小伙子在给一伤员换药时因低血糖昏倒在操作台上;在我们下乡开展工作的途中多次遭遇余震和塌方、滑坡,生命安全时时受到威胁。17日我们在下庄村进行消杀时遇上一次较大规模的山体崩塌,当时当真是地动山摇,浓烟滚滚,飞沙走石,飞扬的尘土、沙石让人窒息,也使人什么也看不见,真是伸手不见五指,在场的人都有死里逃生的感觉,据说跟5.12地震时的情形差不多。那些天里,每天余震不断,许多人都有濒临死亡的感觉,并且由于通讯不畅,跟外界基本无法联系,大家都是上有老下有小的,既要担心自己安危也还担心家人的安危,每个人内心都充满恐惧和不安。

但是,那些天的经历,我们也看到了最光辉最积极的一面,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我们中华民族团结互助的美德和大无畏的精神,深切地感受到在关键时刻我们的政党、我们的政府和英勇的人民子弟兵的所起的关键作用。我们亲眼目睹了各省、市、州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无私援助,许许多多的民间组织、社会团体和全国各地自发的志愿者行动以及灾区人民与灾难不懈地抗争与自救精神…,看到这些,我们克服了恐惧和不安,毅然决定与灾区人民一道并肩作战,哪怕余震不断,哪怕一天只有两碗很稀的稀饭,我们也要忍受、也要完成上级交给我们的任务,也要为灾区人民贡献我们自己的力量,以促进灾区人民早日实现抗震自救的最后胜利,让灾区的人民早日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


作者: tjx1969    时间: 2008-10-17 14:58     标题: [原创]地震无情 心中有爱

地震无情 心中有爱

——四川抗震救灾记

2008年5月20日,正当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地抗击“5.12”汶川地震灾害的关键时刻,张家界疾控防疫队8名坚强的战士,肩负着全市人民的重托,代表着“卫生湘军”的一份子,踏上了赴四川抗震救灾的征程。通过二十多天紧张有序的努力工作,在湖南省卫生厅的带领下,与全省一百多名防疫队员一道,深入四川地震灾区彭州市,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艰辛付出,筑起了一道“救灾防病、大灾无疫”的坚强堡垒;谱写了一曲“抗震救灾、情系灾民”的动人赞歌;诠释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这支队伍是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打硬仗的防疫队,队员们的行动必将在张家界市卫生防病史册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 基本情况

(一)受灾情况

5月21日,进入灾区后,张家界疾控防疫队一行8人被分配到灾情较重的彭州市红岩镇八角村和白石沟村。红岩镇在此次地震灾害中受灾较为严重。全镇死亡21人,在外地死亡3人,失踪2人,受伤2人。八角村和白石沟村地处龙门山南端,此次受灾较为严重,两村共有722户,2245人,100%的家庭受灾,死亡3人,失踪1人,受伤17人,在外县死亡2人,房屋倒塌3420间,受损190间,经济损失2074万元。农作物受灾面积30亩,牲畜死亡230头,家禽死亡2500只。地震过后大小余震不断。

(二)灾民安置情况

地震当天5月12日下午,八角村就有灾民离家搬至安置点白石沟村,到目前为止,该安置点共安置灾民144户,430人,居住在53个帐篷里。灾民帐篷集中设置在白石沟村的一处平地,面积15亩左右,有饮用水井两口,公用厕所三个。白石沟村大部分村民均自行搭建帐篷临时居住,比较分散。

(三)卫生防病隐患

1、灾民安置点潮湿,排水沟太浅,环境卫生较差,蚊蝇孳生;

2、饮用水普遍没有消毒,水质较差,井沿低,未加井盖,容易被周围环境污染;

3、厕所不符合卫生要求,苍蝇多,没有蹲位,粪便易溢出,存在传播肠道传染病隐患。

4、安置点缺衣少药,人员拥挤。

5、查出安置点有甲肝病人,一旦隔离不严,容易发生二代病例。

6、儿童接种率偏低,没有形成有效的免疫屏障,存在传染病传播的危险。

二、工作开展情况

按照卫生部制订的《抗震救灾卫生防疫队工作职责》,我们在红岩镇政府和八角村、白石沟村村支两委的配合下,首先开展灾后防病第一阶段的摸底调查,接着进行灾民安置点帐篷编号管理及基本信息收集录入,然后开展一系列以卫生宣教培训、饮水消毒、环境消杀灭、食品卫生管理为主的综合性防疫防病措施。

(一) 健康教育工作

针对地震灾害后出现的一系列卫生防病隐患,如何提高灾民的防病意识,是工作开展的关键。为此,我们举办村干部培训8场70人次,开展卫生宣教16场4835人次,发放宣传资料1140份,张贴宣传画122张,制作悬挂大幅横幅2条,开展心理干预5次,使灾民防病意识大幅提高,效果明显。

(二) 饮水卫生、环境消杀灭、食品卫生管理

大灾过后饮水卫生管理是防大疫的首要举措,环境消杀灭、食品卫生管理是重点。深入灾区以来,共出动工作人员168人次,车辆21台次,对水井176口进行了消毒,厕所消杀灭495个,环境消杀灭57640平方米,使用万福金安181瓶,泡腾片58900片,漂白粉81公斤,敌敌畏7500毫升,蓝洁含氯消毒颗粒112公斤,卫豹顺式氯氰菊酯18750毫升,84消毒液13000毫升,奋斗钠3000克。开展环境整治8次,清理沟渠550米,清扫面积4380平方米,清运垃圾5.50吨。保障了灾民饮水、饮食及居住环境安全。

(三) 遗体处置

遗体处置是地震灾害防大疫的关键,6月4日中午2:05,我们接到八角村钟书记报告,该村“5.12”地震中失踪的村民代进慧老人的尸体找到了,请求我们赶快处理。接到报告后,林队长立即召集队员紧急集合,带好消、杀、灭器具和药品,由其侄子和村支部书记带路,以最快的速度赶赴尸源地。通过现场调查,得知情况真相。5月12日,代大妈哪里都没去,一个人在家小息,地震发生后,房屋被蹦塌的山体瞬间掩埋,她来不及躲藏也被掩埋了。查看尸体,发现尸体已经严重腐烂,臭气薰天,为了不让水源被尸体污染,我们与村支书、死者亲友商量后,决定就地消毒处理、挖坑掩埋。关键时刻,队员们没有丝毫退却,按要求很快将这具尸体消毒处理完毕,并进行了掩埋,彻底消除了隐患。

这是本次湖南省赴川抗震救灾十七个防疫队中所处理地唯一的一具尸体。

(四)建立科学防病长效机制

为了使灾区的防病工作长期有效开展,根据防病工作需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针对白石沟村灾民安置点没有完全集中,灾后防病工作存在一些隐患,在该村确定了1名防疫指导员和11名消杀灭队员。在八角村安置点也选定1名环境卫生管理员和6名消杀灭队员,对每个帐篷选定1名棚长兼消毒员,并先后对他们开展了8次防病知识培训。指导开展饮水消毒和环境消杀灭等工作,竭力建立一种科学防病长效机制。现在,在灾民中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不喝生水、不吃腐烂变质食物、不随地大小便、饭前便后要洗手、生吃瓜果要洗烫、帐篷内要空气流通、得了传染病要早报告早治疗”等早已成为灾民自觉遵守的卫生常识。所有这些,都将对灾区的防疫防病工作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五)务实作风

二十多天来,我们张家界疾控工作队深入灾区,与灾民们始终战斗在一起,同呼吸,共患难。每天起早贪黑,早出晚归,跋山涉水、走村串户,穿梭于灾区帐篷之间,忙碌于集中安置点周围。饿了,就随便啃点饼干、泡点方便面;困了,就在路边垫上垫子打个盹儿、眯上十来分钟。按照各自的分工,认真完成各项工作,取得很好的效果,得到了当地灾民认可和称赞。

(六)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

通过二十多天的艰苦工作,灾区防疫防病成效显著。到6月11日,红岩镇八角村和白石沟村没有发生一例传染病疫情,没有发生一起食物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实现了“大灾之后无大疫”的目标。

三、重点亮点

1、张家界建立安置点帐篷编号管理模式在全省防疫队推广

面对有些无序的灾民安置点帐篷,为了详细了解灾民在安置点生活的第一手资料和具体分布,准确掌握各帐篷内儿童、老年人等高危人群的患病指征,尽快熟悉灾民安置点情况,保证一旦发生异常情况或疫情时,能及时准确做出判断,并迅速采取有效应急处置措施,提高工作效率,我们采取了分片按顺序编号,东边白石沟安置点按A01、A02、A03……,西边八角村安置点按B01、B02、B03……进行编号的管理模式。主要内容是“编号、负责人、安置户数、安置人数、安置日期”,并对号牌内的住户进行详细登记,填写安置点信息调查表,除了号牌内容外,还包括男女构成,0-6岁、7-14岁、15-59岁、60岁及以上各多少等,并将棚户负责人的电话号码登记在册,将防疫指导员、卫生消毒员和责任村干部的姓名及电话号码进行公示。

安置点编号管理模式,成为灾后防病工作的一大亮点,对灾区防疫防病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受到了湖南省赴川抗震救灾防疫队总领队彭再之的高度肯定,并在全省防疫队进行了推广。

2、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军用小水壶

我们队8个人总是身背绿色军用小水壶,每天早上准时到彭州疾控门卫打开水,打完开水后,马上开车赶往救灾前线八角村和白石沟村。我们这支背着水壶的小分队成了彭州市救灾防病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一位老彭州疾控人动情地说:“从一个小小的水壶,看到了你们张家界防疫队员心系灾区人民的爱心,不仅为灾区节约了矿泉水,更体现了你们张家界人淳朴的感情。你们的精神感染了我们,感动了我们。作为四川疾控人,我们真的想为你们做点什么。你们中午仅仅用饼干、方便面充饥,那怎么行?我们想给你们定做盒饭,请你们接受。”我们8个队员除了感激,都异口同声地婉言谢绝。

3、灾区人民的深情厚谊是我们做好工作的源动力

5月26日,当我们完成了一天的任务正准备返回,这时,一位安置点的小朋友手拿一袋当地特产木耳,一定要送给我们吃,我们婉言谢绝,但小朋友不依不饶,好象没完成任务似的,坚决要我们拿着。我们再三解释说谢谢好意,小孩才依依不舍的离去,临走时还说“等你们回去的那天,我再给你们送一袋干木耳!”从这件小事上,看到了灾区人民的淳朴和善良,看到了他们对我们工作的认可,同时也看到了他们对我们寄予的厚望。更让我们感到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也更坚定了我们为灾区人民做好卫生防病工作的决心。我们坚信,通过灾区人民和我们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取得这场抗震救灾、防疫防病攻坚战的最后胜利!

4、以实际行动帮助灾民恢复生产重建家园

5月30日,第一阶段工作基本完成,大面积消杀灭、卫生宣教等已告一段落。我们的卫生防病工作相对轻松,大家决定帮助百石沟村阳庭宝村医整理地震中倒塌的木耳棚。阳医生家的木耳棚,在这次地震中轰然倒塌,损失惨重,但为协助我们开展工作,已过六十的阳医生,舍小家顾大家,连日来一直和我们战斗在一起,倒塌多日的木耳棚中的木耳已经干枯,也未来得及清理。队员们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在敬佩阳医生的同时,心中不免也有几分歉意。为此,在帮阳医生清理木耳棚时,队员们都格外卖力。通过半天的辛勤劳动,阳医生家的木耳棚被整理一新,还帮着抢收了几百斤木耳。

看到阳医生脸上露出的开心笑容,队员们都很欣慰,连日来的疲劳也一扫而光。

其实,自进入灾区以来,象阳医生这样令我们感动的事情还有很多。

在灾区工作期间,队员们始终与灾区人民情相牵、心相连。因为我们相信,虽然地震无情,只要心中有爱,就没有我们中国人过不去的坎……

四、组织思想和党建工作

作为一支拉得出、打得响的抗震救灾队伍,没有统一的思想和过硬的素质是不行的。林麒队长经常主持召开队内思想工作会,时刻给队员鼓励打气,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6月5日,他又主持召开了我队第一阶段队员思想总结会。针对队员换防问题,队员们显得群情激昂,都异口同声地表示一定要坚守到最后一刻,强烈要求继续战斗在抗震救灾第一线。三名队员在关键时刻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经请示市疾控中心党委,决定成立湖南赴川抗震救灾防疫队张家界十三队临时党支部,支部经过表决,同意推荐三名队员为中共预备党员。这是一件新事物,也是一件大好事,必将成为我市疾控系统党建工作的新举措,也体现了我们张家界队员一定要将灾后防病工作进行到底的决心和信心。

五、灾后防病工作依然任重而道远

目前,灾区防病工作任务还很艰巨,灾民的卫生防病条件还有待改善。儿童接种率偏低,蚊蝇密度还没有降到最低水平,灾民帐篷通风效果差,蚊帐使用率低,集中式供水设施遭到破坏,灾民安置点过于分散,乱扔垃圾乱丢杂物现象还时有发生,环境卫生有待进一步根治,鼠害有可能成为今后很长一个时期的主要隐患等等。

回顾我们赴川抗震救灾的日日夜夜,队员们无不感慨万分,这是一份光荣,更是一份责任!大灾面前,中国政府所表现出来的超强的应急能力,中国人民所表现出来的空前的凝聚力,震憾中国,感动世界!

在工作中,虽然我们多次遇到过余震、经历过山体滑坡、徒步穿越过地震带,虽然我们吃不饱、睡不好,但为了灾区人民早日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吃再大的苦,受再大的累,我们也毫无怨言。

在完成了第一阶段灾区防病各项任务之后,我们这批队员就要离开四川返回湖南了,其实我们不想走,不想离开二十几天来朝夕相处、患难与共的八角村、白石沟村那些淳朴的灾民;其实我们不愿走,灾区人民需要我们,地震废墟上的灾后防病工作依然任重而道远。

两村的村支两委和村民知道我们要换防了,都不约而同的为我们送行,村支两委代表村民为我们送来了锦旗,两名中学生和一名消毒员代表为我们送来了感谢信……

这是灾区人民赋予我们的最高荣誉……

赴川抗震救灾的经历,将成为队员们心中最值得珍藏的永久记忆……

祝福你们!祝福四川!

愿你们早日走出大灾的阴影,早日重建美好的家园……

地震无情,心中有爱!

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

只要我们心中有爱,就没有我们中国人过不去的坎,就一定会有四川人民更美好的明天……


作者: 十年    时间: 2008-10-17 15:37

我去了两趟安县,在那边的医务人员都很苦。

工作辛苦,条件艰苦,生活枯燥。

个人感觉长期在灾区对口支援比5、6月份参加抗震救灾更艰苦。


作者: ddanon    时间: 2008-10-20 14:38

“天下疾控是一家”,向到四川援助的疾控人员致敬!!!!!![em03]
作者: ddanon    时间: 2008-10-20 14:53

有组织,有准备。有信心,有耐心;是我们战胜自然灾害的法宝;不能够盲目的冲锋陷镇,不要成为灾区的负累!!!!!!![em08]
作者: 小强    时间: 2008-10-21 21:58

当平凡遇上感恩 ——广东省湛江市援川医疗卫生队队员日记

由于在汶川县龙溪乡上网极不方便,每当有上网的机会,妻子把我的援川日记贴在网上以后,不少朋友纷纷对援川队员表示敬意,有人甚至称我们为英雄。其实我们并不是什么英雄,我们都是普通人,每天都不过是在做着些简单而平凡的工作,只是工作的地方是在地震灾区而已。

  湛江市援川医疗卫生队共有10位队员,大家分别来自市疾控中心、市卫生监督所、市中心人民医院、市一中医院、市二中医院等五个单位,其中有4位副主任医师,2位主治医师、1位主管护师,1位医师和2位卫生监督员。按广东省卫生厅的要求,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协助受援地做好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技术指导,增添简易医疗卫生设施,开展卫生防病和医疗服务工作,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加强灾区医疗卫生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当地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现在灾区的应急救援工作已经结束,转入恢复重建阶段,恢复了常规医疗服务,工作进入了常态。

  汶川县龙溪乡人口约5000人,是一个比较小的乡,湛江有些大的村委会人口比龙溪乡总人数还要多。地震发生距今已经三个多月,现在外伤病人很少,加上乡卫生院医疗设施有限,前来就诊的多数是些感冒、发烧、胃病、腹泻、关节炎等常见病,对于我们队里这些平时在大医院里坐诊的资深医生来说,简直是小菜一碟。现在龙溪的传染病发病率低,震后至今还没有碰到什么传染病的暴发流行,对于我们这些擅长调查处理突发传染病疫情、开展疫情监测工作的专业人员来说,目前做得更多的是对群众做下卫生防病宣传、指导下基层防疫人员开展外环境消毒、灭四害工作,有时缺人时更是自己亲自背上喷雾器去喷洒,有时也下乡为小朋友打打预防针什么的。可以说这些琐碎、平凡的医疗工作与我们所本身具有的专业知识、所从事的专业岗位的工作能力相差甚远,但龙溪乡卫生院是一个基层医院,基层的工作就是这样,基层所开展医疗活动正是老百姓所必需的、最基本的医疗保障。

  山区的群众很苦,艰苦的自然环境决定了他们的生活条件也是艰苦的。他们缺医少药,从高山上下来看一次病不容易,往往要走好几个小时的山路。有一次一个小孩由父母抱着从龙溪最高的山上下来看病,光下山就走了三个半小时,看完病后回家的话至少又要走四个小时。在山区里当医生也是苦的,没几个能安心在那呆一辈子,很多医务人员都想办法调到汶川县城去了,现在没走的也正想着法子考虑往哪调,乡卫生院的医生流动性比较大,做不上一二年多数就调走了。可想而知,山区的群众能享受到多好的医疗技术服务?对于我们的到来,当地群众是很感激的,当我们走村串户开展医疗服务时,听到更多的是村民们感谢的声音。惭愧的是我们并没有给他们多少帮助,有时仅是看望他们一下,询问下他们的日常生活情况,他们就非常感恩了,对我们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今天上午我去汶川县城采购一些生活物资,在一个超市里买了点东西排队结帐时,我看见前面有一位阿姨有会员卡,为了省点钱,我就问她借会员卡用了一下,当我把卡还给她并对她说谢谢时,她反而谢我说:“谢谢你们来帮助我们汶川!”记得我在来汶川的途中经过成都时,曾听一位导游说过:“你们到灾区时不但能感受到灾情的严重,更能感受到灾区人民感恩的心。”我今天是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了灾区人民的那份感恩之情,一位素不相识的阿姨在帮助了我之后反而感谢我对汶川的援建,那份朴素的感恩之情确实令我感动,更令我感受到我们现在所从事的琐碎的、平凡的工作的重大意义。

  阿坝州电力公司有一位员工在地震发生不久就到龙溪参加抗震救灾工作,已经在这呆了三个多月了,一直都没有回过家,他现在跟我们住在同一个帐篷营地里。他曾跟我们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你们来到这里就是一种支援,住在这里就是一种奉献!”。说得真好!现在这里没有惊天动地、可歌可泣的救援场面,有的更多是琐碎、平凡的日常工作。也许有些人认为远离都市会觉得无聊,有些人觉得缺水缺电的艰苦生活会度日如年,有些人觉得来这里是大材小用,但是当地群众所需要的基本医疗保障正是由这些看似没多大技术含量的、平凡的工作构建而成的。缺医少药的村民们能得到三甲医院大医生的治疗,是生活质量的一种提高;基层卫生院医务人员能得到上级医生的指导,医疗技术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可见我们这些看似平凡的工作对当地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此刻,我也怀着一颗恩的心,感谢我的单位多年来对我的培养,感谢组织给我参与汶川恢复重建工作的机会,感谢汶川同胞让我明白平凡也是一种奉献。


作者: 小强    时间: 2008-10-21 22:18

亲历龙溪乡大门村义诊 ——湛江市援川医疗卫生队员工作日记

  大门村位于汶川县龙溪乡天层山顶上,海拔约3000米,大门村现有83户约396人。但该村村民在山上住得较为分散,特别是该村的马房组约有10户70左右人居住在海拔2900米的地方,是龙溪乡最高的一个村民小组。我们相约在8月18日早上前往大门村,8月17日晚,我们将明天要带上山的物资准备好:速食面、火腿肠、矿泉水、饼干等需在途中吃的食物,还有满满一背囊的药品、一些饮水和外环境的消毒药物,还拿了一些卫生宣传资料。要上山的队员当晚就早早上床休息了,打算养足精神,等待明天的出发。   8月18日早上6时起床,洗漱早餐后,7时,一行六人在乡卫生院门口,准时登上了蓝师傅的重庆长安小四轮出发了。刚开始时大家还谈笑风生,讨论着即将上山怎样开展工作。随着山路的盘旋上行,车路越显得崎岖、狭窄。上山的车路约有二米五左右宽,是在山上开凿出来的,一边是悬崖,一边是山壁,而且山壁上怪石嶙峋,有些地方石头显得较为松动。小四轮沿着崎岖的山路蹦跳、盘旋着前前进,大家慢慢得变得有点紧张,紧紧地抓住车上的把手,车轮差不多是挨着悬崖边走,离车轮约二十公分的地方就是悬崖了,尤其是山路急转弯时,车就好象是差不多要冲下悬崖了,那情景更是令人心里发毛。4年前我曾从成都出发,坐车走完川藏公路全程。之后我认为川藏公路是世上最难走的公路了。但是今天我发现我错了,上大门村的路比川藏公路更窄、更险!在惊叹上山的车路险要之余,不由从心里更佩服山中的司机驾驶技术的高超。在崎岖的山路上那么自由自在地操纵着方向盘、踩油门、踩离合、踩刹车,急转弯、加油、松油门等动作都显得那么从容、挥洒自如。经过这段路程,最后大家一致将司机蓝师傅评为“史上最牛的司机”,而他的长安小面的也被光荣地评为了“史上最牛的车”。   大约行了50分钟后,我们的车到了大门村的大门组后就无法再往前行了,要上最高的马房组那就要步行了,当地村民说还要步行一个半小时左右才能到马房组。我们背负了物资,就一起向全汶川海拔最高的村民小组——马房组进发了。在上山的途中,我们沿路看到了不少倒塌了的房子,大多只剩下一些残墙败瓦。“5.12”大地震后,我从电视中看到了不少的房子倒塌后的画面,感受到了地震对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但今天亲身深入到了重灾区,步行穿梭在一堆堆残墙败瓦中时,我心里不由想到了一个名词“废墟”,直到今天我才真真正正地理解了什么叫废墟。羌族同胞们的房子大多是土木石结构的,也就是用一些大木材作支撑后,再用山上收集来的石头堆砌成墙,但石头是用一些粘土连结堆砌的,并没用到钢筋水泥。我看到甚至有些房子底层是先用石头粘土在四周堆砌成墙后,再在上面铺上木材木板构建第二层,可想而知这样土木石的房子是不能经受得住8级地震的。灾后有关统计数字表明,龙溪乡有35%的民房倒塌,100%的民房受损。   一路上除了遇到几头牛和几个骡子外在路边自由自在地吃草外,我们基本没碰到什么人。大约行了一个多钟头,当大家走得都显得有点疲惫了,转过了一个山的时侯,我们终于碰到了一个约十七八岁放牛的青年,一问知道他是马房组的,问他还有多久才到,他说还有十多分钟,并指着前面说转过那个山坡就到了。听到我们的目的地就在前面了,大家不禁精神一振,都加快了向前的脚步。果然转过了一个山弯道,前面出现了一排房子,房子前后左右还有一些种着蔬菜、玉米等农作物的梯田,终于,湛江医疗卫生队的队员们到达了全汶川最高的村庄——大门村马房组!   马房组的村民们听到医疗卫生队来了,扶老携幼的都纷纷围了上来。我们将诊治点设在村医余德文家里,“广东湛江市援川医疗卫生队”的旗帜飘扬在马房组的天空上。安顿下来后,我们即分头开展工作,赵锐医生他们在村医家里帮村民看病,我们几个防疫人员在当地村民的带领下察看水源有无污染,并使用试剂对水质进行了简单的检测,同时还采集了二瓶水样,带回汶川县疾控中心作进一步检测。在与村民的交谈当中知道,山里的村民生活条件较为艰苦,山上的土地有限,经济收入不高,原来村民是靠种植土豆、玉米、烟草等经济作物为生,但地震一来,路不通了,东西卖不去,即使能卖也卖不到好价钱,今年的收入大大减少,加上房子又倒塌了,修房子的钱也没着落,对前途还是充满了忧虑。   马房组的群众对于我们的到来非常感激,我听到最多的话语就是:“谢谢你们咯,你们辛苦咯!”。虽然上山时我们都自带了快食面,打算用村民的开水泡了当午餐的,但最后,村民们拿出了他们招待贵宾的食物来款待我们,饭桌上摆上了四碟菜——韭菜炒肥腊肉、腌酸韭菜、熟土豆、蒸馒头,这已经是他们能拿出的最好的食物了!村民们纯朴感情很让我们感动,同时我们也很为他们现在的处境担忧,山里很快就要变冷了,大雪冰封的日子,他们没房子防寒挡雨能不能熬得过去呢?山上能耕种的地不多,收入不好,下一趟山要走三四个小时,小孩读书,看病都很成问题。政府真的是要帮他们想想办法。我们告别马房组的村民下山时,村民们送我们到村口,与我们挥手告别。   我想,我这一次来四川是来对了!


作者: 小强    时间: 2008-10-21 22:21

有些工作图片不知道怎样发.


作者: 长河    时间: 2008-10-22 15:42

在青川工作的时间仅仅1个星期,体会到了各位援建人员的辛苦
作者: 洋子    时间: 2008-10-25 15:47

以下是引用小强在2008-10-21 22:21:54的发言:

有些工作图片不知道怎样发.

你好,小强。请将图片寄到我的邮箱,我来上传!
作者: 小强    时间: 2008-10-28 20:24

2008年10月27日,汶川县龙溪乡有一次余震引起山体滑坡,飞石滚下,刚好给我们医疗卫生队一个同事拍到,这是当时拍到的视频。链接如下: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k3ODU1NjQ=.html

作者: maodb    时间: 2008-10-31 17:33

小强,你们辛苦了。我是你们上一批东莞医疗防疫队的毛队长,读完你的日记,又让我想起难忘的救灾岁月。人虽回来了东莞,但心却与龙溪人民永远连在一起!请向湛江全体队员、卫生院的张院、陈医生、王医生、小赵、小段问好。
作者: 小强    时间: 2008-10-31 21:52

呵呵!毛队长你好!龙溪这里大家都挺好的。我们下个月中旬也要回湛江了,第二批人来接班。
作者: 仰天长啸1    时间: 2008-11-7 16:12

敬礼
作者: Swer1632    时间: 2008-11-11 14:22

8月23号到房石,10月25号离开。

2个月多点时间,住过帐篷,也住了一个星期的板房;

经历过风和日丽,也碰上了暴雨、泥石流。

满目疮痍的场镇,

伤痕累累的房屋

震不跨的人民

满怀着感恩的心

带着山区特有的淳朴

迎接我们远方来客!

没有带去多大的帮助

房石人民一样依依不舍!


作者: cdw991501    时间: 2008-11-11 15:37

和你在一起

5.12一场史无前例的地震灾害在四川发生,我作为第一批北京对口援建什邡队伍中的一员,有幸第一时间深入灾区开展疾病防控工作,心情无比的激动。在灾区工作与生活的日日夜夜里,我深刻地了解到这次大灾难所造成的破坏程度之严重,人员伤亡之惨烈,简直是触目惊心、令人震惊。

在受灾严重的红白镇,当我站在中学校舍倒塌的废墟中,看着遍地孩子们遗落的文具、书包时,我不能自已、泪如雨下;中秋,当我脑海中浮现出失去亲人的女孩,红豆树下撷拾红豆寄予相思的情景时,内心也是一片酸楚。还有无数催人泪下的场景,时时让我动容,情感就如同决口的洪流,始终难以自拔。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我知道,在不知不觉间我的心已经和什邡人民的心紧紧的维系在了一起。

我相信,悲痛有时也会成为一种力量,援建3个月的时间很短暂,我会努力把内心巨大的悲痛转化为工作中的无穷力量,全部身心的投入到疾病防控的各项工作当中来。我始终相信,虽然我们改变不了曾经的发生,但我们却可以创造未来。

3个月的时间里,什邡人民的坚韧、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也总时刻打动着我。我坚信在大的困难也难不到英雄的什邡人民,而什邡人民有我们伟大的祖国和人民作后盾,定能战胜一切困难和险阻,重建起更加美好的新家园。最后,容许我再一次的送上深深的祝福。感谢什邡,感谢什邡人民,你们向我们淋漓尽致的展示着生命的力量,你们面对困难所表现出的坚韧不拔的精神也将在我日后的工作、学习、生活中永远激励我前行。
作者: cdw991501    时间: 2008-11-11 15:39     标题: 什邡卫生援建有感

5月12日,四川发生了8级地震,中国面临严峻的考验,大灾有大爱。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请愿,我要冲上去。领导批准了我的请求,6月29日,带着满腔的热血,带着同事和领导的嘱托,带着我多年积累的工作经验,舍下4岁多的女儿,随北京救援队,来到灾区什邡。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来到什邡已经二十多天了,回想首都机场各级领导为我们送行时的情景,就像发生在昨天一样。

飞机经过两小时二十分钟的飞行,在成都双流机场徐徐降落了。走出机舱,迎面而来的热浪立刻使我们象置身桑拿房一样……瞬间,衣衫已经湿透。这使我想到,在前期抗震救灾的同行们及各方救援队伍一直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开展着救援工作,对于他们的辛苦工作,我有了深切的体会。乘坐的大客车经过一个半小时的车程,便到达了北京对口支援单位——什邡市,暂时被安排在市区的一个小招待所住下了……

第二天经过与前期开展救援兄弟省份的工作交接,我很快被分到了卫生援建第一组——南泉组,入住南泉镇四坪村。

晚上八点钟,南泉组的五位同志乘车赶往四坪村,我们即将在这里开展灾后卫生援建工作……

二十分钟后,车子驶入四坪村东侧。在和南泉卫生院的院长联系后,车子开进了一个很大的院子,这个院子占地约有八亩左右,带有两个跨院,因天太黑了,看不清周围的情况。我们被安排到侧面的一个跨院,房间大约有三十几间吧。据了解,当地受地震影响造成直接垮塌的房屋不多,但许多的房间都被震成了危房,我们所住的房间也是其中之一。安排好房间后,开始整理各自的房间,因几年都没有人居住,房间内散发着一股刺鼻的霉味,床垫子和床板上有的部位已经长了很长的绿毛(可能与当地的潮湿环境有关),我居住的房间靠里侧的天花板受地震的影响已摇摇欲坠,感觉随时会掉下来。房间内落了厚厚的一层灰尘 ……因自来水塔已经在地震中倒塌,院内已断水,庆幸的是院子里有一口约三米深的大口井,我们的洗漱就依赖这唯一的水井了。当房间打扫完毕后,几人已是大汗淋漓了,从水井里提来几桶水,我们简单的擦了擦,立刻感觉凉爽了许多,当我们洗漱完毕后,已将近夜里十一点了。明天,我们的援建工作将在这里开始……

初到这里,陌生的环境及新鲜的地方方言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我们努力的适应着潮湿的气候,尽力的放慢语速,与当地工作人员及群众交流,南泉组利用一周的时间,对南泉、隐峰、马井、原石四个镇的卫生院进行了调查,基本掌握了四个镇卫生防病工作的基本程序,疫情监测、报告、处理等职责分工,当地传染病的发病情况及主要流行的病种,为下一步的工作开展打下了基础。

7月10日,听说受灾最重之一的洛水镇需要卫生防病人员,我凭借在疾病控制科工作积累的经验,立刻向队长申请,争取到最艰苦、最需要的地方去开展工作。

7月13日经队里研究决定,将我调往洛水镇。当车子到达洛水后,眼前的情景使我的心情异常沉重,镇上的房屋几乎全部垮塌,曾经繁华一时的洛水镇已经变成了一片废墟,镇政府、卫生院也同样遭到了灭顶之灾。目前,卫生院只能在临时搭建的帐篷里每天接待着成百上千的患者,条件异常艰苦。绕过镇政府还没有完全垮塌的主楼,一片帐篷映入了眼帘,其中一顶橄榄绿的帐篷显得异常的醒目,这便是我居住的营地了。帐篷建在草坪上,前面是镇政府的一个鱼塘,旁边是摇摇欲坠的镇政府大楼,在余震不断发生的环境里,随时都有倒的可能。我的帐篷里很宽敞,卫生间要到镇上的一个菜市场里面,日常洗漱要到前面卫生院的一个水龙头去接水(为我们预备了一只水桶),因帐篷里的电线都是临时的,为了避免火灾,我们所带烧水的大壶不能用,只能喝矿泉水。半夜我被雨打到帐篷顶的声音惊醒,外面的雨越下越大……早上起来,放在地上的背包已经被流进帐篷的雨水浸湿了,赶紧将里面的衣服翻出,挂了起来。因暂时无法解决车辆的问题,为尽快开展工作,我们只能乘坐公交车。通过四天时间对卫生院当前情况的调查了解,并冒雨步行了约5公里至洛水1号过渡房进行现场调查。通过对两地的基本情况调查,找出存在问题连夜书写了两份完整的报告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上报了镇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和北京卫生援建队的上级领导。

因连降暴雨,帐篷里的水越聚越多,衣服、被褥潮湿的粘成了坨队里考虑队员居住条件,将我们的驻地迁至了皂角镇的一所敬老院内居住,每天早上坐车去洛水,晚上坐车回来,生活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

转眼间来四川已将近二十多天了,每次与家里电话联系时,不满四岁的女儿都吵着闹着要见我,盼望我从幼儿园接她回家。今天我要将夜里写好的信息传给单位,于是在10几里外找到了一个网吧,传完信息后,与家里接通了视频,电脑上出现了女儿稚气的小脸,“爸爸想我了吗?你什么时候回来呀?我都想你了,能不能快点回来,我好想让你接送我去幼儿园。”不知什么原因,我的喉咙好像被什么东西堵住了,眼泪不争气的流了下来,赶紧将摄像头调转了方向,很长时间都说不出话来……我意识到,我想家了,虽然我嘴上一直说我没有想家,但这次我感觉到了,我确实想家了……我知道,女儿很需要我,但我更知道,四川人民灾后防大疫的工作更需要我。

7月21日队里对各组人员又作了重新的调整,我又被分到了南泉组。在我的记忆里,这次已经是第七次搬家,第三次调整工作地点了,好在带的东西不多,搬到那里那里就是我临时的家,领导无论将我分到哪个组,搬到哪个地方,我都绝对服从队里的安排,认真地完成队里布置的各项工作。

8月1日下午又发生了6.1级的余震,记不清这是第几次的余震了,成百上千次的余震对于我来说似乎成了家常便饭,大家从最初的胆战心惊到习以为常,在心理有过难以表达的适应过程,现在我们在地震面前,与往日的区别只是震级的大小问题。面对余震不断,队员没有一个退缩的,他们仍一如既往的开展着各项工作,从没人叫苦叫累叫怕。

来到南泉组后,发现过渡安置房以基本建设完毕,受灾居民已陆续迁入过渡安置房。我首先明确了当前的首要任务,就是对过渡安置房的卫生学调查,及时发现板房存在的卫生安全隐患,给当地政府提出合理化建议,及时指出存在的问题,避免在过渡板房区域内出现传染病疫情及食源性疾患,保障过渡板房内的居民的身体健康。

因目前北京--什邡卫生援建队的车辆还没有解决,我们每天头顶烈日,或者冒着大雨,乘坐着公交车往返于南泉、隐峰和什邡之间……南泉密云组利用十余天的时间针对南泉和隐峰两个镇内的六处过渡板房区内的饮食、饮水、环境、垃圾和粪便的处理、重点部位的消杀、传染病的主动寻访报告等情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现场调查,对存在的问题与当地板房管委会进行了交流,并将调查情况、存在问题、建议进行了系统整理,书写了六份完整的书面报告,上报疾控总队,等队里审核通过后,将报当地政府,对存在的问题协助当地政府及时进行改正,从而最终保障居民的健康安全,灾后无大疫目标的实现。

经过总队对隐峰镇过渡安置房调查报告的审核,认为该报告真实地反映了目前过渡安置房的真实现状,提出的建议合理有效,同意上报当地政府,针对存在的问题与当地政府协商解决。

8月26日上午,北京----什邡对口支援卫生防疫队南泉密云组来到隐峰镇政府,与负责板房工作的政府办雷主任针对安置板房的卫生防病工作进行了探讨。南泉组将近期对镇域内金河小区、河园新村、幸福“e”家园三处过渡安置板房的调查报告上报给当地政府。针对板房内的医疗点设置、传染病的主动寻访、饮食饮水卫生、环境及重点部位的消杀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当地政府进行了探讨,并针对存在的问题为当地政府提出了合理化建议。政府办雷主任对我们的工作表示感谢,同时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准备近期召开相关人员专项工作会,尽快解决存在的问题,保障卫生防病工作的正常开展和板房内居民中疫情的发生。

根据队里的安排,8月30日,南泉组负责什邡市的疫情值班,对出现的疫情进行及时的上报和处理,值班时,所有的队员都要在当地市疾控中心待命。周六值班时,家人打电话说女儿要见我,我上网与家人接通了视频,看到了爱人和女儿,听妻子说,最近夜里女儿经常喊 “爸爸,爸爸,我都想你了……”。很长时间没有见到她们了,看起来妻子似乎憔悴了许多,女儿比以前又长高了些。女儿知道我在和她们说话,心情显得格外的高兴,给我唱了一首“五星红旗”(听妻子说,北京召开奥运会后,她自己跟电视上学的),我从网上送了很多礼物给她,在唱着 “大花猫”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她突然就哭着喊了起来……“爸爸,我都想你了,你为什么不和我说话呀,我不要礼物了,你快点回来吧……” 我赶紧擦掉眼泪,关掉视频,并电话告诉妻子赶紧带着女儿出去玩一会儿,回头再打电话给她。女儿的痛哭声使得值班室的空气似乎凝固了,静的可以听到每个人的心跳,眼泪顺着几位同事的眼角无声的流了下来……谁没有妻子儿女?大家都想家了,但没有人说出来,此时都默默的用难以控制的泪水彼此倾诉着……

九月二日,随着学校的开学,学校卫生防病工作成为当前卫生防病工作的重点,针对具有两千五百余名师生的两所过渡安置房学校(初中、小学、幼儿园都在一起),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对于学校食堂,日常的饮用水,以及晨午检和垃圾粪便的处理等存在的问题与学校进行了交流,并提出了初步的解决方案,为学校的卫生防病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基础。

随着气温的下降,呼吸道传染病会逐渐成为卫生防病工作的下一个重点,我们应密切关注过渡安置房和板房学校的疫情动态,避免多发爆发疫情的发生。在工作中,我也会克服各种困难,利用我的专业特长,深入细致的做好当地的卫生援建工作,为灾后无大疫目标的实现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圆满完成这次卫生援建任务。

随着援建各项工作的开展,震后重建的四川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这里的每坐房屋、每坐校舍、每条公路、每条街道、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展示着全国人民与四川人民的团结协作,这里的每张笑脸都倾注着援建队员们的爱心和艰辛。

我一直在努力着,我一直在给自己加油,我时刻提醒我自己,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我要做党的事。这个暑假我没能陪女儿玩一天,也许我不是个好爸爸,当女儿长大了,我会带她来我建设过的什邡,讲我当时的经历,也许她会因有我这样的爸爸而骄傲……


作者: cdw991501    时间: 2008-11-11 15:41

后面一篇是我的队友写得,很让我感动
作者: 潜龙    时间: 2008-11-15 20:39

疾控英雄,建议去过的人多写写日常工作,消毒工作就不用写了,全国人民都知道了,要让人们了解疾控工作
作者: 射手    时间: 2008-11-20 16:25

难忘青川情

我们德清县首批卫生援助分队共6人,于2008年6月26日赴川8月18日返回,回想起在四川省青川县建峰乡和楼子乡度过的那终生难忘的53个日日夜夜……。有队员工作中的无畏,有施医送药的喜悦,有艰苦生活的磨炼,有下村卫生防疫途中的艰险,我们医疗援助分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和青川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一、无畏无悔

如果说最初的报名参战是一种热情,但经过灾区数天后的颠簸、辗转和锤炼,队员们的工作热情早已转化为一种气势和勇气,从6月26日出发到8月18日返回,53天里,我们每一个人都深深体会到了大自然的力量,从灾区道路上的艰险到青川建峰、楼子乡所经历的一次一次的余震,从恶劣的天气到随时发生的山体滑坡,从头顶的石块到脚下的悬崖峭壁都历历在目,触目惊心,可每位队员表现出的都是无畏和坚强。每当下村巡诊和卫生防疫之前,大家都争先恐后“队长,让我去!”“队长,我是内科医生,让我去!”,“队长,让我去!”,“我去!”。下村的道路十分崎岖,更何况随时会发生余震,队员们都清楚出去后的危险,随时会有车毁人亡的惨痛,大家从没有退缩和畏惧。倪福琴、谢国飞虽然身为女性,瘦弱的身躯却有一个坚强又坚毅的心,有着巾帼不让须眉的气势……,来到灾区,每位队员都已将生死置之度外,把危险留给自己,把安全留给队员,为灾区人民服务、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尽快恢复灾区的卫生次序,这是我们队员的最大愿望。

二、苦中有乐

来四川之前,每位队员都做了要吃苦的准备,真的来到这里才知道这里比我们想象的困难和艰苦。白天,帐篷内的温度高达40多度,队员们实在吃不消了就站在树阴和屋檐下暂避高温。晚上蚊虫多得吓人,裸露出的皮肤常常被叮咬得满是疙瘩。遇到雷雨天,帐篷被雨滴打得就像擂鼓,闪电仿佛击在头顶上由于都是山区,村民之间居住极为分散,楼子乡没有固定电话和网络,移动手机是这里和外界联系的唯一通讯工具。在下雨天,甚至连手机信号都没有。进出该乡的是唯一的一条盘山泥路,没有固定的公交车,一场大雨就可能把道路冲毁与外界失去联系。“5.12”大地震中,楼子乡是青川县受灾乡镇中靠解放军空投救灾物资的几个乡镇之一。场镇没有市场,也没有赶集,当地农民都是靠两轮摩托车或是步行到15公里以外的集市购买蔬菜和生活用品。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中,队员们没有抱怨,充满了激情,无怨无悔地工作着。

三、和衷共济

来到青川后,我们的6位队员从来没有分开过,我们的心也紧紧的连在一起,虽然来青川前几名队员从不认识,可来到这里都如自己的兄弟姐妹。每次下村,留守的人员都积极的准备物资,从医疗用品到防护用品,从饮水到食品,都准备好,给他们送行。每一次送队员出行,望着远去的队员,我们的留守队员会一直在祈祷直到他们归队。真的,对于我们来说,每次出行都是一次生离死别。倪福琴和谢国飞被评为我们的生活委员、姚文祥是我们的特级厨师,负责大家的生活起居,所有的脏衣服女同志都帮着洗,所有的力气活男同志都帮着干。更难能可贵的是我们同样与灾区人民心联心,每回下村的路上,我们都会为路边帐篷里的小朋友递上自带的食品,为集中安置点的灾民送上消毒药品、和健康宣传资料等。我们也同样感受到了四川人民的淳朴、友善和真诚,他们烧好热水给我们送来,请我们到他们简陋的临时帐篷里作客。我们为这个集体感到骄傲,为中华民族这种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民族精神感到骄傲!

四、众志成城

在青川整整53天的时间里,每当想起了我们出发前县里领导和我们局领导的送行时的殷切希望,还有我们在青川最困难的时候领导们不远千里的探望。我们知道自己并不孤单,他们的慰问,他们的一条一条的短信,一个又一个的电话,我们感觉到温暖,更加强了战斗的决心和信心。在这里我们认识了许多人,有来自部队的解放军战士,有来自国家CDC专家队,大家年龄不同,性格各异,讲着各地的方言,心中的目标却一致,那就是“抗震救灾、卫生重建,我们义不容辞”,其实,谁都有父母儿女,谁都有相亲相爱的妻子或丈夫,谁都有许多的牵挂和不舍得,王炜的女儿才数个月,正需要人照顾;黄连明正在热恋中,姚文祥、谢国飞、倪福琴的小孩都还小,多需要我们作父母的照顾。可在大灾面前,他们是那样的从容镇静,大家希望用自己的双手握紧灾区人民的手,用我们火热的心温暖灾区人民的心,我们愿做爱的使者,把后方千千万万人的爱一起带给灾区人民,我希望他们能体会的到,医疗卫生援助队与他们同在,德清人与他们同在,全国人民与他们同在,党和人民永远是他们的坚强后盾。

五、战斗堡垒

在青川的53天里,我们卫生援助分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坚持下村指导灾民饮用水消毒、健康教育、计划免疫,累计共32次;巡回医疗8次;出诊9次;门诊518人次;输液297人次;及时转运危重病人6人;重建了建峰乡236人、楼子乡114人0到6岁儿童的计划免疫档案为国家扩大免疫计划顺利在灾区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我们还规范了建峰、楼子乡的食品卫生档案,虽然每位医务人员的技术不能全部施展,但是每个人都用心去做,3名党员充分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我是党员,我的一言一行代表党的形象为基准,处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在党员的带头作用下,其它3名群众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他们在入党申请书中深情的写道:“这次灾难使我们感受到了党和国家永远和中国人民在一起,身边的党员让我更加深刻地感到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战斗堡垒的作用,为更好地为党工作,申请加入党组织。”。在党组织的正确领导下,我们这个团结、坚强、勇敢、无畏的集体圆满地完成此次卫生援助任务,我们也会将这种团结友爱、和衷共济、勇敢无畏的精神带回我们的工作岗位,让他继续发扬! 53天是短暂的,但我们在青川的53天是我们人生道路上最难忘的53天,青川的重建我们洒下了汗水,我们为灾区献上了自己的一份力,我们没有辜负德清43万人民的重托,我们圆满地完成了县委县政府所交付的卫生援助任务,每当我们回首往事的时候,我们感到骄傲因为我们的人生决不苍白。

德清县首批卫生援助分队

2008年8月20日

更多的请到我们中心网站http://www.5yeking.cn


作者: ludy    时间: 2008-11-25 09:00

7月26日,按照市卫生局统一安排,我被抽调到四川省江油市,为灾区人民实施卫生救援。8月19日,值北川中学师生遇难百日之际,赶赴北川中学,现场感受地震后的学校,心情异常压抑,对地震现场惨烈之程度极为震撼,百感交集,写得几句随感,以此来缅怀地震中遇难的北川中学师生。

什么叫做满目疮痍 什么叫做废墟瓦砾 什么叫做心灵震撼 什么叫做大自然的魔力 不到现场 你很难理解其中的含义

喉头发紧 鼻子酸起 一种感觉告诉我 啊 我要哭泣 但环顾四周 现场是如此的沉寂 没有泪水,没有抽涕 只有一根根蜡烛在燃起 老师,同学,朋友,邻居 更多的是遇难师生的家人在沉思,在追忆

与周围建筑相比 这里显得更加支撑不起 建设教室的砖块 干涩的上面几乎没有水泥 不容迟疑 利剑要高高悬起 挥向那一个个黑心的建筑商人、贪官污吏 让孩子在天堂能够得到安息 让父母的心灵能够得到慰籍

面对大自然 人类显得如此的苍白无力 珍爱生命吧 能够健康的活着是多么的有意义 关心他人,珍惜自己 所有的一切都要从头做起 再献出一份爱心 再表达一份心意 为灾区的重建再出一把力 让明天的中国更强 让灾后的四川雄起


作者: ludy    时间: 2008-11-25 09:02

什邡卫生援建有感

5月12日,四川发生了8级地震,中国面临严峻的考验,大灾有大爱。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请愿,我要冲上去。领导批准了我的请求,6月29日,带着满腔的热血,带着同事和领导的嘱托,带着我多年积累的工作经验,舍下4岁多的女儿,随北京救援队,来到灾区什邡。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来到什邡已经二十多天了,回想首都机场各级领导为我们送行时的情景,就像发生在昨天一样。

飞机经过两小时二十分钟的飞行,在成都双流机场徐徐降落了。走出机舱,迎面而来的热浪立刻使我们象置身桑拿房一样……瞬间,衣衫已经湿透。这使我想到,在前期抗震救灾的同行们及各方救援队伍一直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开展着救援工作,对于他们的辛苦工作,我有了深切的体会。乘坐的大客车经过一个半小时的车程,便到达了北京对口支援单位——什邡市,暂时被安排在市区的一个小招待所住下了……

第二天经过与前期开展救援兄弟省份的工作交接,我很快被分到了卫生援建第一组——南泉组,入住南泉镇四坪村。

晚上八点钟,南泉组的五位同志乘车赶往四坪村,我们即将在这里开展灾后卫生援建工作……

二十分钟后,车子驶入四坪村东侧。在和南泉卫生院的院长联系后,车子开进了一个很大的院子,这个院子占地约有八亩左右,带有两个跨院,因天太黑了,看不清周围的情况。我们被安排到侧面的一个跨院,房间大约有三十几间吧。据了解,当地受地震影响造成直接垮塌的房屋不多,但许多的房间都被震成了危房,我们所住的房间也是其中之一。安排好房间后,开始整理各自的房间,因几年都没有人居住,房间内散发着一股刺鼻的霉味,床垫子和床板上有的部位已经长了很长的绿毛(可能与当地的潮湿环境有关),我居住的房间靠里侧的天花板受地震的影响已摇摇欲坠,感觉随时会掉下来。房间内落了厚厚的一层灰尘 ……因自来水塔已经在地震中倒塌,院内已断水,庆幸的是院子里有一口约三米深的大口井,我们的洗漱就依赖这唯一的水井了。当房间打扫完毕后,几人已是大汗淋漓了,从水井里提来几桶水,我们简单的擦了擦,立刻感觉凉爽了许多,当我们洗漱完毕后,已将近夜里十一点了。明天,我们的援建工作将在这里开始……

初到这里,陌生的环境及新鲜的地方方言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我们努力的适应着潮湿的气候,尽力的放慢语速,与当地工作人员及群众交流,南泉组利用一周的时间,对南泉、隐峰、马井、原石四个镇的卫生院进行了调查,基本掌握了四个镇卫生防病工作的基本程序,疫情监测、报告、处理等职责分工,当地传染病的发病情况及主要流行的病种,为下一步的工作开展打下了基础。

7月10日,听说受灾最重之一的洛水镇需要卫生防病人员,我凭借在疾病控制科工作积累的经验,立刻向队长申请,争取到最艰苦、最需要的地方去开展工作。

7月13日经队里研究决定,将我调往洛水镇。当车子到达洛水后,眼前的情景使我的心情异常沉重,镇上的房屋几乎全部垮塌,曾经繁华一时的洛水镇已经变成了一片废墟,镇政府、卫生院也同样遭到了灭顶之灾。目前,卫生院只能在临时搭建的帐篷里每天接待着成百上千的患者,条件异常艰苦。绕过镇政府还没有完全垮塌的主楼,一片帐篷映入了眼帘,其中一顶橄榄绿的帐篷显得异常的醒目,这便是我居住的营地了。帐篷建在草坪上,前面是镇政府的一个鱼塘,旁边是摇摇欲坠的镇政府大楼,在余震不断发生的环境里,随时都有倒的可能。我的帐篷里很宽敞,卫生间要到镇上的一个菜市场里面,日常洗漱要到前面卫生院的一个水龙头去接水(为我们预备了一只水桶),因帐篷里的电线都是临时的,为了避免火灾,我们所带烧水的大壶不能用,只能喝矿泉水。半夜我被雨打到帐篷顶的声音惊醒,外面的雨越下越大……早上起来,放在地上的背包已经被流进帐篷的雨水浸湿了,赶紧将里面的衣服翻出,挂了起来。因暂时无法解决车辆的问题,为尽快开展工作,我们只能乘坐公交车。通过四天时间对卫生院当前情况的调查了解,并冒雨步行了约5公里至洛水1号过渡房进行现场调查。通过对两地的基本情况调查,找出存在问题连夜书写了两份完整的报告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上报了镇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和北京卫生援建队的上级领导。

因连降暴雨,帐篷里的水越聚越多,衣服、被褥潮湿的粘成了坨队里考虑队员居住条件,将我们的驻地迁至了皂角镇的一所敬老院内居住,每天早上坐车去洛水,晚上坐车回来,生活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

转眼间来四川已将近二十多天了,每次与家里电话联系时,不满四岁的女儿都吵着闹着要见我,盼望我从幼儿园接她回家。今天我要将夜里写好的信息传给单位,于是在10几里外找到了一个网吧,传完信息后,与家里接通了视频,电脑上出现了女儿稚气的小脸,“爸爸想我了吗?你什么时候回来呀?我都想你了,能不能快点回来,我好想让你接送我去幼儿园。”不知什么原因,我的喉咙好像被什么东西堵住了,眼泪不争气的流了下来,赶紧将摄像头调转了方向,很长时间都说不出话来……我意识到,我想家了,虽然我嘴上一直说我没有想家,但这次我感觉到了,我确实想家了……我知道,女儿很需要我,但我更知道,四川人民灾后防大疫的工作更需要我。

7月21日队里对各组人员又作了重新的调整,我又被分到了南泉组。在我的记忆里,这次已经是第七次搬家,第三次调整工作地点了,好在带的东西不多,搬到那里那里就是我临时的家,领导无论将我分到哪个组,搬到哪个地方,我都绝对服从队里的安排,认真地完成队里布置的各项工作。

8月1日下午又发生了6.1级的余震,记不清这是第几次的余震了,成百上千次的余震对于我来说似乎成了家常便饭,大家从最初的胆战心惊到习以为常,在心理有过难以表达的适应过程,现在我们在地震面前,与往日的区别只是震级的大小问题。面对余震不断,队员没有一个退缩的,他们仍一如既往的开展着各项工作,从没人叫苦叫累叫怕。

来到南泉组后,发现过渡安置房以基本建设完毕,受灾居民已陆续迁入过渡安置房。我首先明确了当前的首要任务,就是对过渡安置房的卫生学调查,及时发现板房存在的卫生安全隐患,给当地政府提出合理化建议,及时指出存在的问题,避免在过渡板房区域内出现传染病疫情及食源性疾患,保障过渡板房内的居民的身体健康。

因目前北京--什邡卫生援建队的车辆还没有解决,我们每天头顶烈日,或者冒着大雨,乘坐着公交车往返于南泉、隐峰和什邡之间……南泉密云组利用十余天的时间针对南泉和隐峰两个镇内的六处过渡板房区内的饮食、饮水、环境、垃圾和粪便的处理、重点部位的消杀、传染病的主动寻访报告等情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现场调查,对存在的问题与当地板房管委会进行了交流,并将调查情况、存在问题、建议进行了系统整理,书写了六份完整的书面报告,上报疾控总队,等队里审核通过后,将报当地政府,对存在的问题协助当地政府及时进行改正,从而最终保障居民的健康安全,灾后无大疫目标的实现。

经过总队对隐峰镇过渡安置房调查报告的审核,认为该报告真实地反映了目前过渡安置房的真实现状,提出的建议合理有效,同意上报当地政府,针对存在的问题与当地政府协商解决。

8月26日上午,北京----什邡对口支援卫生防疫队南泉密云组来到隐峰镇政府,与负责板房工作的政府办雷主任针对安置板房的卫生防病工作进行了探讨。南泉组将近期对镇域内金河小区、河园新村、幸福“e”家园三处过渡安置板房的调查报告上报给当地政府。针对板房内的医疗点设置、传染病的主动寻访、饮食饮水卫生、环境及重点部位的消杀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当地政府进行了探讨,并针对存在的问题为当地政府提出了合理化建议。政府办雷主任对我们的工作表示感谢,同时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准备近期召开相关人员专项工作会,尽快解决存在的问题,保障卫生防病工作的正常开展和板房内居民中疫情的发生。

根据队里的安排,8月30日,南泉组负责什邡市的疫情值班,对出现的疫情进行及时的上报和处理,值班时,所有的队员都要在当地市疾控中心待命。周六值班时,家人打电话说女儿要见我,我上网与家人接通了视频,看到了爱人和女儿,听妻子说,最近夜里女儿经常喊 “爸爸,爸爸,我都想你了……”。很长时间没有见到她们了,看起来妻子似乎憔悴了许多,女儿比以前又长高了些。女儿知道我在和她们说话,心情显得格外的高兴,给我唱了一首“五星红旗”(听妻子说,北京召开奥运会后,她自己跟电视上学的),我从网上送了很多礼物给她,在唱着 “大花猫”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她突然就哭着喊了起来……“爸爸,我都想你了,你为什么不和我说话呀,我不要礼物了,你快点回来吧……” 我赶紧擦掉眼泪,关掉视频,并电话告诉妻子赶紧带着女儿出去玩一会儿,回头再打电话给她。女儿的痛哭声使得值班室的空气似乎凝固了,静的可以听到每个人的心跳,眼泪顺着几位同事的眼角无声的流了下来……谁没有妻子儿女?大家都想家了,但没有人说出来,此时都默默的用难以控制的泪水彼此倾诉着……

九月二日,随着学校的开学,学校卫生防病工作成为当前卫生防病工作的重点,针对具有两千五百余名师生的两所过渡安置房学校(初中、小学、幼儿园都在一起),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对于学校食堂,日常的饮用水,以及晨午检和垃圾粪便的处理等存在的问题与学校进行了交流,并提出了初步的解决方案,为学校的卫生防病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基础。

随着气温的下降,呼吸道传染病会逐渐成为卫生防病工作的下一个重点,我们应密切关注过渡安置房和板房学校的疫情动态,避免多发爆发疫情的发生。在工作中,我也会克服各种困难,利用我的专业特长,深入细致的做好当地的卫生援建工作,为灾后无大疫目标的实现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圆满完成这次卫生援建任务。

随着援建各项工作的开展,震后重建的四川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这里的每坐房屋、每坐校舍、每条公路、每条街道、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展示着全国人民与四川人民的团结协作,这里的每张笑脸都倾注着援建队员们的爱心和艰辛。

我一直在努力着,我一直在给自己加油,我时刻提醒我自己,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我要做党的事。这个暑假我没能陪女儿玩一天,也许我不是个好爸爸,当女儿长大了,我会带她来我建设过的什邡,讲我当时的经历,也许她会因有我这样的爸爸而骄傲……


作者: 44315    时间: 2008-12-26 14:35

疾控卫士,向大家致敬了。






欢迎光临 疾控家园 (http://cdcman.s1.288idc.co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