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卫生防疫互联网站建设
(一)建设卫生防疫网站的意义
1.卫生防疫工作本身就是社会化的工作,服务的对象是广大的人群,如何采用更为开放、更为直接的手段为人民群众提供各种服务正是广大卫生防疫工作者最为关心的问题。互联网的发展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一条独特的途径。 2.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目前已上升为健康教育专业领域,通过互联网提供快速的、明确的、详尽的疾病预防知识无疑极大地丰富了健康教育手段。 3.各行各业都在努力地推进信息化建设,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企事业单位都不再是“网外汉”,因而卫生防疫系统同样必须通过自己的网站与各级各类机构发生联系,与现代化信息交流方式接轨。 4.一个网站的建设,不但标志着信息化管理水平的高低,而且还可以促进一个单位全面管理水平的提高。因为网站的内容基本上是一个单位的管理状况、工作状况和技术水平的真实反映,只有实现了科学化的管理,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各项任务,才有可能建设一个面向社会的接受公众检阅和监督的网站。 5.卫生防疫站作为一个事业单位法人以及卫生监督执法机构,需要塑造一种文化氛围及单位形象,而互联网站的建设无疑象一面镜子,可以折射出一个站的精神内涵。 (二)卫生防疫网站要实现的目标
1.网址必须能够有适当的途径被广泛访问;访问的途径必须稳定可靠;网站的登录和浏览快捷方便;网站的界面友好、直观。 2.网站的内容丰富、真实,网站形象严肃、端正,代表全站的水平,能够不断更新,能够满足不同用户的需要。 3.对于广大的服务对象,网站要实现下列功能:不同时期疾病预防重点的宣传动员;卫生防疫知识的宣传解释;卫生防疫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办事程序的查询;卫生监测结果数据的实时查询;各类企业卫生状况的评估;网上办理有关的申办手续;网上咨询和意见反馈等。 4.对上下级卫生防疫机构和专业卫生工作者,网站要实现下列功能:防疫信息的上送下达;卫生防疫工作动态反映;科学管理和业务工作经验交流探讨;提供和预防医学或临床医学报刊杂志的有效链接;提供和全国各地卫生防疫站或其他医疗卫生机构的有效链接;提供和预防医学或临床医学报刊杂志的有效链接;提供和医学资料数据库的有效链接。 5.提供适当的网络广告:包括相关的卫生用品广告、提供各种卫生服务企业的广告、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和各类公共场所的广告等等。一方面可以利用适当的广告收入来不断完善网站的建设;另一方面实事求是的广告宣传可以满足卫生需求导向,同样也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服务的一种形式。 (三)建设网站的基本条件和规划
建设一个互联网站原则上要求的条件很简单,一台电脑和一个Internet帐号便可以利用互联网上丰富的免费资源建立一个初具规模的网站。但要建设一个设计合理功能完善的网站并真正发挥它在互联网上的潜在作用,实现设立网站的目的,必须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科学的方案设计,专业的制作管理,以及完善的网站维护。 规划一个卫生防疫网站必须考虑几个方面的内容: 1.技术来源 一般应依靠专业网络开发机构的技术支持,单纯依靠本身的力量很以难创造出高水准的网站。 2.网站定位 是指计划中卫生防疫网站主要面对的区域、人群,主要提供哪些服务和功能。 3.选择方案 在网站的硬件规划上有很多方案可以选择,应该根据自身的技术力量和经济能力以及网站定位合理地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案。 4.内容设置 一方面结合本身的专业水平和管理状况,另一方面根据网站的功能定位,还有就是要考虑硬件的特点,例如容量、速度等等。 5.网站维护 在技术上还是应该以专业机构的支持为主,包括设备维护、病毒防护、安全防护等等。广义的维护也包括网站内容的维护,包括模块的变更、内容的更新以及和网络用户的交流沟通等等,这些则必须组织自身的力量加以解决。 (四)建立卫生防疫网站的方案
建立一个网站,在技术上有几种不同的方案,它们各有特色,无论哪种方案都在互联网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专线租用 自购服务器和网络应用软件,自建机房,并自行安装设置,这些费用大约需要十万元。数据流量费按兆字节计算。目前专线租用的总接入带宽256K,传输速度较慢。网站的管理和搜索引擎登录须自行处理。磁盘空间大小由自己购买的主机决定。每年所需要的维护费用达30万元左右。 2.主机托管 主机托管与专线租用比较,省去了自建机房和软硬件安装设置,其他硬件条件仍由自己购买决定。总接入带宽10M以内,传输速度中等,每年所需维护费用5万元。 3.虚拟服务器 最大的特点就是投资小,见效快。无需购置任何硬件和软件,只需少量的软硬件安装设置费,即可投入运行,使用的设备和管理均是专业级的,而且也可以达到10M以内的总接入带宽,并且不受数据流量费的限制。网站实行运程管理,每年所需的维护费只要数千元即可。缺点就是磁盘容量一般限制在几十兆的水平,但这对大多数的卫生防疫网站来说还是可以满足需要的。 由以上3种不同方案的特点分析可以看出,采用虚拟服务器才是适合建立卫生防疫网站的主要方案。卫生防疫网站的主要目的不是追求技术上的全面和完整,而是提供一种公共服务,卫生防疫网站的内容比较专业化,提供的服务也比较集中,因而容量要求并不高,并且将另一个专业领域的技术工作交给专业的机构去管理,可以达到节约成本、提高效率的目的,也是社会化大生产精细分工的优势所在。 (五)网站基本内容的模块设置
网站内容的分类设置可根据卫生防疫站本身的实际情况以及设立网站的主要目的为依据采取不同的分类方法。主要可采用以下几种: 1.根据防疫站的科室设置模块 按业务科室可分为防疫、计划免疫、消杀灭、食品卫生、环境卫生、劳动卫生、学校卫生、放射卫生、检验、门诊等几个部分,当然职能科室如办公室、财务科、总务科等也可以作为内容之一列入,然后再分别根据各个科室编写有关资料,这种方法的特点是简单易用,无须专业人即可规划出整个网站,但缺点是由于简单而机构呆板,不利于人们的访问和查询,因而这种单纯按科室分类的方法实际上很少被采用。 2.根据防疫站内部管理体系设置模块 可分为基本条件、站务管理、业务工作、质量管理、信息管理、档案管理、财务管理、后勤管理、精神文明建设、科研培训指导等部分,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比较专业化,特别有利于同行的交流,缺点是将业务工作作为一个大的模块来处理,难度较大,而且过于专业化,对于一般群众的到访浏览有一定的难度。 3.综合分类法 顾名思义,这种方法就是兼顾防疫站的机构设置和管理体系,并考虑到为普通群众提供各种方便快捷的服务而进行分类,例如四川省卫生防疫站主页的设计就充分体现了这种分类法的优越之处,值得借鉴。它包括了概况、机构设置、疾病控制、卫生监督、健康教育、科研培训、卫生政策法规、办事程序指南、公告信息、技术咨询服务、优秀企业与名优商品荟萃、企业形象展示、公众信箱等部分,一方面包括了省级防疫站的大部分主要内容,另一方面可通过网站为群众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当然作为大部分基层的卫生防疫站可能不必要提供“优秀企业与名优商品荟萃”与“企业形象展示”的内容,但四川省站的主页的确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 4.其他内容的设置 除了基本内容的设计之外,一个网站的特色还应该从其他部分的设计上表现出来。仍以四川省网站的主页为例。该站主页以近一半的篇幅开辟了两个方面的专栏:《卫生与健康》和《热点专题》,两个栏目的内容都是以介绍常见疾病的预防知识为主,而且能够根据疾病的流行季节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经常更新,很好地贯彻了预防为主、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根据大多数访客的需要,还可以设计与其他已经设立网站的卫生防疫机构、医疗机构、保健机构等的链接,以方便用户的登录。 (六)网站维护
网站维护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主要包括网站内容的更新和网站安全的维护,可简要地分为以下四个方面:网站内容的更新;病毒防护;防止黑客的侵袭;网站改版和升级。 (七)部分卫生防疫网站 (因链接过时失效,已做删除) 二、卫生防疫站微机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存在主要问题
1.微机辅助防病工作尚未开发利用 县级站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微机购进多台,但尚未利用微机开展各项工作。县级站利用微机工作重视程度不够,有微机和无微机一样的按老方法开展工作。如今县级站微机大多数只起到打字机作用,很大程序浪费了资源,阻碍了科技发展。 2.网络协调培训工作困难 1998年本区站用电信局162台进行全省防疫站联网。在省防疫站协助下,健全了疫情、监督等软件。但利用软件开展信息交流工作还未进行。在2000年即将到来,千年问题需要解决时,按要求数据传输已转入169(中国公众多媒体通信网)。如今县级站因网络及软件技术问题没有开展预期的工作。 3.知识掌握程序不同 县级站微机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对知识掌握程序较低,存在着很大不足。微机操作人员只懂计算机基础知识,而管理人员只懂防病知识,制约了防疫系统微机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4.缺少微机培训环境 因科学技术发展,年轻的防疫管理人员都有学电脑欲望,但不知从何入手学起。市场上的电脑书籍对于大多数非计算机专业人员来说显得太难、太深。有些培训班收了学费,在短短的时间里学习收获太少,想把微机知识结合到防病工作就更难了。 (二)对策
1.注重软件开发、培训工作 上级有关部门应协助县级站开发统一的、适合县级站发展的管理软件,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易学、易操作的各项工作软件,并逐步推广统一使用。同时对县级站的微机具体操作人员进行继续教育,提高微机知识实际应用能力。再由微机操作人员辅导站内业务人员,来提高微机整体应用水平和软件开发能力。 2.卫生报刊、书刊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增设微机应用栏目 加大对基础知识普及,使一些小经验、实用方法和信息得到及时交流,拓宽微机知识学习面。 3.微机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需自学浅显易懂的实用书籍,掌握如下知识 (1)计算机基础知识及磁盘操作系统DOS应用。 (2)数据库系统应用简单编程。 (3)中文WINDOWS95或WINDOWS98应用。 (4)WPS文字处理系统或WORD.EXCEL等软件应用。 (5)MODERM上网,INTERNET(国际互联网络)或169网络及微机局域网的操作应用。 4.应根据实际,选择一条适合本单位提高微机应用水平的路子 加强微机室管理,制订奖惩制度。奖励对微机工作方面有创造的人员,淘汰不求上进的人员。利用微机特点加强科研工作。开发计算机管理系统,做好科学防病预测,使微机充分用到下面所述实际工作中,如在创建等级站工作中开发软件,配合晋升工作;不断实现办公及业务工作自动化;在档案、人事、财务、设备、图书等日常工作基本实现微机管理;卫生许可证、健康证打印收费,监督监测等业务工作实现规范化管理;进行文件传递,疫情资料上报等工作。利用微机开展这些工作将节省大部分时间、人力、财力,充分体现现代化管理手段的优势。 三、卫生防疫信息在非网络环境下的共享
应用微机进行卫生防疫信息的管理可提高信息的收集与整理效率、规范信息内容,并便于对信息进行分类保存和检索、查询。对于多台微机之间的卫生防疫信息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可以消除空间距离的障碍,快速的传递、汇总和利用本地及异地的计算机资源,及时得到与掌握网络区域范围内卫生防疫管理工作的动态信息,给决策者提供及时、可靠的决策依据,达到信息共享的目的。 计算机网络的建设都需要较大的资金和技术投入。在现阶段,多数卫生防疫机构由于资金、技术和政策的制约不能建立计算机网络。但在现有条件下,利用现有的计算机硬件、软件和少量的资金投入也可以实现多机间的数据传输,达到信息共享的目的。从事卫生防疫信息资源的管理、开发与应用工作,在单机应用和非网络环境的条件下进行本地多机间和本地机与异地机之间相互进行数据传输,实现数据汇总、更新,达到及时掌握区域范围内卫生防疫工作动态信息目的的实践进行分析和总结,以供广大卫生防疫信息管理工作者参考。 (一)方法
1.本地多机间的通讯 (1)硬件配置:1个并行接口(可与打印机共同)。 (2)连接电缆的制备:用打印电缆和25针插头制作并行连接电缆,电缆两头针脚对应连接如图4-9-4所示。 (3)计算机的连接:把每两台计算机的相同并行接口用连接电缆连接,若还要使用打印机则通过打印机共享器(手动式)进行连接。 (4)通讯软件的选用:可以使用的通讯软件有LL5、MS-DOS6.22提供的双机互联程序INTERLNK.EXE和IN-TERSVR.EXE、PCTOOLS7.0等。 2.本地机与异地机间的通讯 (1)硬件配置:1个计算机上的自由串行接口,1台调制解调器(或1块内置调制解调卡),1根可用的电话线。 (2)计算机的连接:把计算机的串行接口与调制解调器连接(或将调制解调卡安装在计算机内),电话线与调制解调品(或调制解调卡)连接。 (3)通讯软件的选用:选择一种电子邮件软件。 3.通讯方法 (1)将上述软、硬件安装好,并设置正确; (2)把需要传输的数据(各种卫生防疫信息数据库或文件)使用压缩软件(如:ARJ、PKARC、WINZIP等)进行压缩(或称数据打包),这样可以节省传输时间; (3)运行通讯软件,按照软件的使用方法进行数据的传输; (4)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解压,然后归并入相应的文档中。 如果开发了用于卫生防疫信息管理的专用软件,则可以在程序当中增加能够自动进行数据压缩和数据解压及归档的程序模块,使实际应用更加方便、快捷。 (二)讨论
微机在卫生防疫工作中的应用主要是在卫生防疫统计报表、卫生监督文书的制作等卫生防疫工作的开展和信息的管理等方面。在不具备条件建立计算机网络的情况下,采用本文所论述的方法可方便的实现信息的传输与共享。此法已在实际工作中得到验证,并已应用于一些专门开发的卫生防疫信息管理系统中。 这种方式在信息更新的时效性上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它不能象计算机网络那样可以随时得到数据的更新,而只能是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如每天)更新数据。但在目前,多数卫生防疫信息的获取时效相对来说不是很强,如:不需要每时甚至每天要知道某地的卫生许可证新办了几张,或地甲病人有几例等。对于食物中毒或疫情的信息可使用电话加电子邮件的方式及时和准确的获取。 在利用现有条件,并不增加大的投入的情况下,用本文所介绍的方法实现卫生防疫信息的共享是行之有效的。 四、计划免疫管理软件的研制
(一)研究目的
随着计划免疫工作的快速发展和实际需要,计划免疫的理论和实践日趋成熟,计划免疫管理的各项工作也要上一个新的台阶——管理规范化、系统化。为了达到此目的,根据国家卫生部制定的计划免疫管理方案及全国统一报表的规范研制开发了计划免疫管理软件程序。使用本软件可以改变原来人工统计数据的方法,基层防疫人员只需输入相关数据就可按照国家卫生部要求准确地统计出上报需要的数据,并将结果打印出来。 传统的上报数据都使用平阜及人工报送的方式。使用本软件可利用国际互联网络(INTERNET)在极短的时间内将信息及时、方便、快捷地从基层卫生防疫站报送到市级、省级卫生防疫站。 在以往的人工管理工作中不免有数据漏报或出错等现象发生。本软件纠错能力强可以自动检测数据的有效性并及时将错误所馈给用户,使数据准确度、可信度大在提高。 (二)研制根据和方法
于1998年开始,经过一年的努力,研制了既适合基层卫生防疫站计划免疫管理人员使用,又便于省、市级卫生防疫站汇总的计算机管理软件。 本系统根据国家卫生部最新报表管理系统要求,采用结构化系统分析方法,对基层计划免疫管理工作全过程和内部逻辑关系进行了全面分析和归类。采用结构化系统设计方法,将各类问题封闭在各个模块内,构成一个相对对立的子系统,使之便于调试、修改。模块与模块之间又采用信息传递的方法,从而构成一个功能完善的大系统。 采用最新的开发环境——DELPHI3.0及WIN DOWS98操作系统开发了本系统,充分利用了DELPHI3.0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思想,使系统有很强的扩展性。 (三)系统功能
本系统对基层卫生防疫站收到计划免疫工作中的有关数据能进行存储、整理、统计、打印、通讯、信息汇总等一系列活动。整个软件包括县(区)级管理及省、市级管理两部分,其功能大体如下,共含8个模块: 1.刷数数据模块 用于刷新上一年数据为新一年使用本系统准备。 2.制作通讯文件 用于将本月有关上报数据制作成通讯软件并将其装入指定文化夹内。 3.导入下级单位数据 用于将下级上报数据导入指定数据文件内。 4.基层医疗单位从事计划免疫人员基本状况 用于输入本县(区)所辖基层医疗单位计划免疫管理人员的基本情况。 5.基层医疗单位基本状况 用于输入本辖区内各基层医疗单位的基本属性。 6.常规免疫管理 用于填报、浏览、打印、汇总本辖区内基础免疫接种情况。 7.加强免疫管理 用于填报、浏览、打印、汇总本辖区内加强免疫接种情况。 8.AFP管理程序 用于管理AFP旬报、AFP主动监测、AFP病例个案调查、AFP60天后随访等多项工作。 (四)系统特点
1.本系统安装方便,只需将软盘按顺序装入驱动器,然后点击SETUP程序,即可实现安装。完全使用WINDOWS98标准的安装方式。 2.本系统程序紧凑、结构分明。整个系统共3个执行文件,4个子目录。 3.菜单简洁明了,操作方便,背景图案美观大方。本系统充分发挥DELPHI3.0面向对象的开发思想使整个系统菜单明确,每个功能对应一个菜单项,用户只需用鼠标轻轻点击即可完成相应功能。 4.充分利用INTERNET电子邮件的功能,使其成为本系统传输手段,从而使本系统有其良好的通讯环境,并与国际统一的通讯方式接轨。 5.运行环境先进。本系统是一套运行在WINDOWS98操作系统下的软件。具有良好的运行平台,为本软件操作、打印、通讯提供了宽松的环境。 6.使用最新的算法。本系统是根据1998年11月份国家卫生部统一下达的报表要求进行汇总计算的。因此本系统所有的计算都是按照最新的算法进行研制的。 7.中文环境,易学易用。由于考虑到基层防疫站计算机水平相对发展迟缓,计算机的专业人员相对较少,因此,这套系统全部以中文方式进行管理,即使一个不懂计算机的工作人员也可在极短的时间内掌握其使用方法。 总之,计划免疫管理软件的研制与应用,使计划免疫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标准化和系统化。较好地解决了各级卫生防疫站在报表统计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确保了报表的及时性、准确性和科学性,提高了计划免疫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使计划免疫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实现了计算机科学化管理。 五、计划免疫信息网络管理系统的功能特点和应用
计划免疫信息网络管理系统应用于计划免疫管理工作,采用了一系列网络、数据库新技术,是一种包含了计划免疫业务部门内部信息网和外部电话网的综合性广域网性质的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系统。它具有儿童免疫接种管理、疫苗管理、报表自动生成和传递、相关疾病的监测和分析等系统功能,实现了计划免疫信息的自动化、网络化、科学化管理,达到国内同行业的领先水平。现将其功能特点及应用情况总结如下。 (一)功能特点
1.实用性 表现为基本功能的完备性、软件易用性、易学性以及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 2.经济性 充分考虑用户的经济承受能力,注重性能价格比,保护现有网络和软件投资,利用有限的资金获得最大的社会及经济效益。 3.升级性、扩展性 强调向后兼容性,即能以较小的代价向未来更为先进的技术过度;同时保证未来扩展功能系统时,易于和原有系统紧密集成,实现功能模块的即插即用。 4.开放性、先进性 遵循工业标准(TCP/IP协议、SQL标准等),采用选进技术。 (二)应用情况
1996年4月,选罗湖区中医院为试点单位,试运行单机版计划免疫信息管理系统(简称全卡系统)。6月开始,将试点扩大到罗湖全区各接种点。1996年10月起,在深圳市推广应用,深圳市各区逐步开展了接种点计算机管理。到1998年3月,深圳市102个接种点,包括社区计免门诊绝大部分实现了计算机管理。深圳市计免接种点实现了金卡管理系统之后,1999年开始应用网络版深圳市计划免疫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功能分为儿童免疫接种管理、疫苗管理、疫情监测、报表上报及大众计划免疫接种信息查询和查漏补种电话自动接拨服务等四大模块。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运行,证明该系统实用、经济、易操作,是值得推广的。现将各模块的功能应用情况分述如下: 1.儿童免疫接种管理 该模块是在原来单机版基础上改进而成的,根据工作需要增加了网上考核、异地接种(刷卡)、疫情监测和日常管理等新的功能。目前,该模块主要是接种点应用。经过一段时间运行证实,该模块既能保证本地操作的实用性和安全性,又实现了信息远程处理和共享,实现了儿童“一地建卡,异地接种”和计免业务考评及报表上报、分析与疫情监测的数据处理。全市百余个接种点逐步由传统的手工卡册表过渡到计算机管理,大大地提高了计划免疫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2.疫苗管理 该模块是根据工作需求新开发的,主要功能包括日常事务处理、信息查询处理、款项处理、基本资料建立与维护、疫苗计划等功能。计划免疫疫苗种类愈来愈多,从最初4种疫苗发展到现在16种疫苗,以前各种疫苗的出入库、疫苗款计算、库存查询、报废情况、疫苗报损分析、领用情况等用手工操作,费时费力,而且容易出错,如查询某时间段内各区领苗情况及交款情况,人工统计需要3个小时才能完成;使用计算机管理后,各种信息查询仅需几秒钟就可以完成,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了工作量。 3.疫情监测 疫情监测模块是根据目前工作需求而设计的,其主要功能包括AFP监测、麻疹监测、新生儿破伤风监测等三大监测的个案录入、查询以及疫情旬报、月报、年报表的统计上报、监测指标分析等功能。 疫情监测是计划免疫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计划免疫工作的深入开展,对疫情监测系统要求越来越高。继1991年全国建立急性驰缓性麻痹病例监测系统(简称AFP监测)后,1999年又建立麻疹监测系统和新生儿破伤风监测系统。三大监测系统的建立,加大了计划免疫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在工作量增加、工作人员未加的情况下,计划免疫工作人员超负荷运转,工作质量不能保证,而且各种监测数据人工统计后,再通过邮局邮寄,存在人为差错、迟报漏报现象,影响了监测系统的敏感性。使用计划免疫信息管理系统后,计划免疫管理人员只需将个案录入计算机后,各种报表自动生成上报,准确及时,提高了监测系统敏感性。 4.报表上报 报表上报模块根据卫生部、广东省卫生防疫站要求并结合我市实际情况而设计的,其功能包括:常规免疫月报表的统计和自动上报、自动生成评价,监测图、监测曲线,季报和年报的统计汇总、自动上报,各种报表上报情况查询等。 常规免疫接种率报告是计划免疫的基础工作。常规免疫接种率是由各级接种单位的报告单位汇总上报而成的,报告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计划免疫规划的制定。月报、季报、年度统计报表,是一项非常繁琐的工作,容易因遗漏或重复而使统计数据不准确;另外,统计人员的水平不同、素质不同,对统计要求及报表要求的理解不同,相同的资料也会统计出不同的结果。这就会导致各个接种点报表缺乏一致性。而上级单位再根据各个基层单位报表进行综合统计,由于资料来源的误差和不一致性,因而影响了准确性。此外,报表上报过程中,通过邮寄,时间较长,经常出现迟报现象。计算机网格管理,没有统计上的遗漏和重复的问题,也不存在对报表理解不同的问题,同一种统计程序只能统计出同一种结果,因而做出的报表是一致的,准确性较高;而且通过网上传输上报,简便快捷,堵截了缺报、迟报现象。 5.语音通知与自动查询 语音通知与自动查询功能包括语音通知和语音查询。语音通知是系统统计出应种而未种儿童后,定时自动接拨电话通知儿童家长及时接种;语音查询是通过电话查询儿童接种情况、疫苗科普知识、最新疫情发布及防治措施。该项功能的运用,拓展了计划免疫知识的宣传以及与家长沟通的渠道。以往单纯依靠计划免疫医生发通知或口头通知,成本高,效率低,容易错漏;语音通知与自动查询方便、快捷、准确,特别在应急接种和强化免疫方面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三)应用优点与讨论
计划免疫信息管理系统在实际应用中有如下优点: 1.规范了管理,减少了差错 深圳市统一使用按照统一标准设计的软件,儿童接种工作程序、免疫方案、报表统计方法等全市是一致的,有利于资料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各接种点通过刷卡自己登记儿童接种信息,市、区卫生防疫站通过网络及时常握基层单位的工作事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及时纠正,对计划免疫规范化管理有重要作用。 2.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从接种点到卫生防疫站与各级在使用过程中,不同程度地节省了时间,减少了工作量。如以前每个儿童建卡、建证、编写全程接种计划、抄写预约单等约需30分钟,而现在只需5分钟,且减少了人为出错的机会;在接种日也节省了工作量,以前需为每个儿童翻卡、查对、登记,现在只要一刷卡,就自动登记;以前接种日儿童家长排队等候时间长,每次接种和等候接种需要半天时间,而现在只需要10分钟左右,方便了群众;月报表的统计更是快捷准确,以前接种点专人统计需要2天,现在只需要10分钟;市、区防疫站以前专人统计汇总需要2天,现在通过网络传输只需2分钟就可自动生成,20分钟可打印完毕,而且统计结果准确。 3.信息渠道畅通,方便了群众 以往接种点通知接种和与接种对象沟通信息主要依靠计划免疫医生发接种通知的方式,信息渠道单一、被动、效率较低,遗漏情况较多。语音通知自动查询系统可统一、快速、大范围发布接种通知和计划免疫信息,并直接发至接种对象,拓展了信息沟通渠道,减少了遗漏情况;通过邮电部门信函方式发接种通知需要2~3天,而语音通知自动查询系统可实现接种通过及计划免疫信息的即时通知和定时通知,明显提高了效率。另外,家长也可通过电话自动查询儿童接种情况、了解疫苗科普知识、最新疫情发布及防治措施,方便了群众。 4.提高管理质量,保护儿童健康 本系统的应用,充分利用和体现了国际上最新的信息处理技术,使计划免疫工作达到自动化、网络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管理,明显提高了计划免疫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对提高科学管理水平、保护儿童健康发挥了较大作用。 六、“道源”卫生防疫管理系统对卫生防疫站的影响
卫生防疫站的计算机网络化管理滞后于卫生防疫事业的发展,这主要是因为卫生防疫系统人员本身太过近亲化,大多数医学院校的毕业生不懂计算机或水平不高,计算机软件开发员又不懂卫生防疫知识,造成卫生防疫系统管理软件开发滞后,在卫生部以前推广的软件中,没有一个版本包括卫生防疫站各项业务的综合管理软件。 卫生防疫的工作是前瞻性与回顾性的有机结合体,本身就有很多预测分析与统计性的工作,借助计算机及优秀的管理软件,就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德阳市卫生防疫站以“等级达标”为契机,加大投入,应用了成都道源软件有限公司开发的“道源”卫生防疫管理系统,建成了本站计算机局域网络,为我站一次通过“地市级一等防疫站”评审,以及为德阳市卫生防疫站今后的现代化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现将本站局域网一年多以来对工作的改善及影响介绍如下: 本站局域网络按科室职能和本站实际情况建成,由一台服务器和9个工作站组成,这9个工作站是按科室设置发配的,办公室有3个工作站,其余科室各一个工作站,采用NT4.0版本和Windows 95操作系统,管理软件使用成都道源软件公司开发的“道源”卫生防疫管理系统。它最大的优点在于: (1)系统性强,涉及五大卫生监督监测、疫病控制及后勤行政管理,几乎包括了防疫站所有的业务,所有数据均根据需要共享。 (2)界面友好、操作方便灵活,容易掌握。 (3)数据库强大,可以支持大型网络的数据处理。 (4)稳定性和可靠性好。 (5)权限控制严密。 (6)业务流程规范性强。 (7)公司有良好的售后服务和技术支持。 通过一年多的运行,认为在以下几个方面对工作有较大改善和启发。 (一)管理工作方面
1.日常管理 日常工作千篇一律,繁杂而无新意,易使人懈怠,对日常工作的管理就显得格外重要,日常工作又很程序化。因此,用计算机进行日常工作管理,应该是合适而有效的手段,以前手工操作,做很多计划,现在很多事交给网络就行了。比如卫生许可证的申办,光登记就需要进行5次。使用微机网络以后,在办证大厅计算机上直接录入申请人的资料(登记),监督科室在自己的工作站上查看并按程序进行审批后,办证人员则在自己的工作站上查看审批情况、制证,申请人即可领取。这个过程实际上也进行了5次登记,不过有4次是计算机自动进行的,只有办证大厅录入那一次才是真正的登记,并且这套系统在发证查询时相当方便。以前申请人来领证,你得翻看登记簿,再翻看别的证,查找相当费时费力,特别是制好的证堆放较多时。管理系统的多种查询方式,使你很方便就可以查找到需要的许可证,大大节约了工作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2.工作进程管理与决策 领导者要知道工作进程的方式,通常是听汇报或询问当事人。要决策一件事,合理调动人力、物力,就得等到前段时间数据资料统计出来后才能进行。这使决策性往往滞后于实际需要,还存在一定的盲目性。“道源”卫生防疫管理系统,提供了站长查询功能,站长可以随时按需要的方式查询各业务科室工作进度,进行统计和分析预测,实现动态管理,提出前瞻性的工作安排,合理调动本站的人力物力,很好的克服了管理工作中的被动性与盲目性。 (二)共享资源,节约开支
网络建设的目的,本身就是为了资源共享。对“道源”卫生防疫管理软件一年多的使用,我们最大的体会是节约了很多人力,站内传递的很多报告实现了无纸化。 (三)严格管理,减少人情
由于系统操作人员权限设置合理,要想不按法律法规和正常程序完成许可证、健康证发放,非常困难。因此,最大限度地杜绝了不正之风。 现今卫生防疫站信息化管理,无论是卫生监督还是疾病控制,都应该立足长远,跟上现代化管理的潮流,否则,就永远要被淘汰。坚信卫生防疫站计算机管理在不远的将来不仅会有所作为,而且必将会不得不为。 七、互联网及其在公共卫生工作中的应用
在全球信息化浪潮中,我们已进入信息时代。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已成为一国家科技进步水平的重要标志。站在信息技术领域最前沿的即Internet,一个连接有16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过1亿台计算机的因特网。Internet作为世界最大的信息网络、最大的信息资源库,为信息的获取、利用提供了最重要的手段和工具。 过去的五十年,人类健康得到了巨大的改善,公共卫生、预防医学手段起了重大的作用。公共卫生和疾病预防很大程度上是信息存储及传输,电讯技术应用到公共卫生领域、提高了信息存储及传输能力,增进了人类健康。远程医学引起了广泛的注意,但远未在公共卫生中得到运用。近几年来Internet的迅猛发展,弥补了此方面的缺陷。 我国Internet尚处于起步阶段,除了大众媒体上一般性的介绍外,专业学术期刊极少针对各专业的特点对Internet上专业资源的获取和利用进行介绍。而且大多数公共卫生工作者对Internet的操作不甚熟练、面对网上庞大的信息资源不知如何着手,要想准确、快速地获取所需信息尚需一段时间的探索。 (一) Internet网络工具
Internet为用户提供的网络工具或服务可分为: (1)万维网(World Wide Web,WWW); (2)电子邮件(E-mail); (3)新闻组(Usenet); (4)远程登陆( Telnet); (5)文件传输协议(FTP); (6)信息查询工具(Gopher)。 (二) Internet在公共卫生工作中的应用
Internet网上具有丰富、最新的公共卫生及相关学科的各类信息。Internet公共卫生信息资源按其信息类型有: 1.电子公告:发布新闻、广告、合作机会等信息; 2.公共卫生电子杂志、书籍、报纸; 3.数据库: (1)各种公共卫生文献库(期刊题录、书目、文摘、全文), (2)事实库:公共卫生法规、手册、指南、词典, (3)多媒体库:图谱、百科全书等;4.公共卫生专题新闻组、通讯讨论组。这里对常用的三种工具作一介绍。 1.万维网(World Wide Web,WWW) WWW是基于超文本(Hypertext)方式的信息查询工具。通过将位于全世界Internet上不同地点的相关数据信息有机地链接在一起,用户仅需提出查询要求,WWW可以自动完成查询。事实上,WWW只是Internet网络的一部分,但目前WWW已成为Internet的一个主流信息查询工具。愈来愈多的机构采用WWW方式提供信息服务。究其原因,WWW采用功能强大的图形界面、具有检索功能、操作简便、利用WWW可查询Internet上几乎所有的信息资源。利用WWW除了可浏览文本信息外,还可通过相应软件显示与文本内容相配合的图片、影像和声音等信息。作为公共卫生工作者,利用WWW、通过访问相关网址,可获得较全面的公共卫生信息。例如,用户选择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NLM)的MEDLINE数据查询某一主题的文献,可通过WWW访问免费的MEDLINE网址(http://www.nicb.nim.nih.gov/pubMed),输入关键词及其它检索条件,即可查询到相关的题录、文摘、书目。如用户是注册用户,还可通过NLMDoansome Doc 文献订阅方式订阅到全文。 2.电子邮件(E-mail) 电子邮件是Internet上的一个基本服务,是Internet形成的原始动力,目前E-mail仍是网络上使用最广泛的工具。公共卫生工作者不仅可以通过E-mail与世界各地的同行进行通讯与学术交流,而且还可通过E-mail方式获取有关公共卫生方面的刊物、数据,获取各种公共软件和信息,网上各类信息提供机构大都提供自动处理和答复用户邮件的服务器。总之,网络上现有的各种公共卫生信息资源,大都可通过E-mail获取。 3.新闻组(Usenet) 公共卫生工作者除了可以利用Internet上大量的数据外,还能利用一种更加灵活、更具导向的功能,即Internet上的专题讨论组(Mailing list)。Usenet是一个世界范围的电子公告板,用于发布公告、新闻和各种文章供大家使用,讨论和发表评论,作出回答和增加新内容。Usenet的每个论坛又称新闻组。每一专题新闻组也叫专题讨论组。相关的专题讨论组多,涉及公共卫生的各个方面,而且成员来自不同的国家。参加与公共卫生相关的专题讨论,可了解许多专门的信息,开阔视野,随时掌握本领域的最新动态。要了解公共卫生各专题讨论组的分组情况,可以向Listproc@Kumchttp.mc.Ukans.edu 发一封电子邮件,信的内容写上Subscribe hmatrix-1及使用者名字,即可收到公共卫生专题讨论组的专题目录的电子邮件,选择相关的专题讨论组,发电子邮件申请加入即可。 (三) 国内外与公共卫生相关的网址
1.海外网址 (1) 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NLM):Http://www.nlm.nib.gov/。约有二十几种数据库在网上运行,包括著名的Medline 、Toxline等。 (2) 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Http://www.cdc.gov/。 (3) 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Http://www.fda.gov/。 (4) 美国公共卫生协会:Http://www.apha.org/。 (5) 全球卫生网络:Http://www.pitt.edu/Home/GHNet/CHNet.html/。 (6) 世界卫生组织(WHO):Http://www.who.ch/。 (7) WHO每周疫情通报:Http://www.who.ch.wer/。 (8) Satelift(Healthnet):Http://www.healthnet.org /。 (9) 广泛的流行病学数据库主页:Http://www.lbl.gov/。 (10)健康促进和健康关心网页:Http://www.phw .co.uk/。 (11)卫生经济和理论分析中心(CHEPA):Http://Hiru.mcmaster.ca/chepa/。 (12)台湾行政院卫生署药物食品管理局:Http://www.nlfd.gov.tw/。 (13)台湾公共卫生研究所:Http://www.doh.gov.tw/org/b9/。 (14)新加坡卫生第一站:Http://www.health.nus.deu .sg/chinese/index/。 (15)毒理学档案:Http://www.annurev.org./serives/journal/00204/index.htm。 (16)环境卫生观察(EHP):Http://ehpnet 1.niehs.nih.gov/。 (17)有害物质和公共卫生: Http://atsdrl.atsdr.cdc.gov:8080/HEC/hsphhome.html。 (18)传染病控制和医学流行病学:Http://www.slackinc.com/general/iche/ichetoc.htm。 (19)健康教育研究:Http://www.oup.co.uk/jnls/list/healed/hdb/。 (20)疫苗的免疫消息:Http://www.who.ch/gpv-documents/newslets/H3vin.htm。 (21)消毒和灭菌:Http://www.sciencedirect.com/。 (22)细菌学杂志:Http://jb .asm.org/。 (23)病毒学杂志:Http://jvi.asm.org/。 (24)公共卫生年鉴:Http://www.annurev.org/series/pubhelth/pubhelth.htm。 (25)荷兰医学文摘(Biomedicine):Http://www.niwi.knaw.nl/cgi-bin/nphbiomed-searh.pl/。 2.国内网址 (1) 中华医学会:Http://www.nihao.com/。 (2) 中国医药信息网:Http://www.cpi.ac.cn/demo/home.html/。 (3) 中国医科院:Http://imicams.ac.cn/。 (4) 公共卫生信息网:Http://www.iinchina.net/yyws/wsh/wsh/。 (5) 中国金卫医疗网:Http://www.cghn.com。 (6) 新健康网络:Http://www.newhealth.com.cn。 3.医学网络搜寻器 Internet 上与公共卫生有关的内容很多,而且更新速度很快。要记住相关网址,既不可能,也无必要。最有效的方法是利用医学网络搜寻器收集与其相关的内容。较有名的国内外公共卫生网络搜寻器有: (1) MedWeb(publichealth):Http://www.cc.emory.edu/WHSCL/Medweh.ph.htm。 (2) Medical Matrix :Http://www.kumc.edu/mmatrix。 (3) Key Health web-site:Http://www.opc.on.ca/opc/healthpromo/dbanglist.html/。 (4) Public health resources on the Internet ( A directory):Http://www.hlth.qut.edu.an/ph/phlinks/。 (5)Http://www.netease.com/~medlical/。 (6)其他通用的网络搜寻器,Inforseek.、Yahoo等。 (四) Internet 公共卫生资源的评价
总的来说,Internet作为当今世界最大的信息网络,在公共卫生工作中具有重大的利用价值。但也存在着不足之处:(1)网络速度不尽人意,用户等待时间较长,用户花销较大,特别是国内网络建设滞后;(2)目前许多公共卫生站点的信息查询系统不是开放系统,是收费站点,这在国内更为突出;(3)网上公共卫生搜索引擎太少;(4)用户可相对自由地向Internet提供自己的公共卫生信息,没有专门的组织对这些信息进行审核,因此有可能误导信息引用者。尽管存在着种种不足,但我们高兴地看到通过不断努力,这些不足正在不断地改进。可以说,Internet已渗透到公共卫生各个领域,必将对公共卫生领域产生重大的影响。公共卫生、预防医学需要变革以迎接即将到来的二十一世纪。Laporte总结出四点变革,其中一点即通讯技术的应用,特别是Internet在公共卫生中的应用。Internet在公共卫生中的应用应受到公共卫生界的重视,尽快掌握这一有力工具无疑将会促进公共卫生的快速发展。在中国,有愈来愈多的公共卫生部门的计算机连接到Internet,但却很少有如何应用Internet为公共卫生服务的培训。建议有关部门参考日本公共卫生部门的模式,开办此类培训班,培训中国的“计算机化的公共卫生医师”(Cyberdocs)。 八、国家卫生信息网建设进程
1998年10月,在国务院研究科技救灾工作会议上,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同志提出了关于加强国家卫生信息网络建设,整体提高我国疫情预报和疾病防治工作水平的要求。根据中央领导关于科技救灾,加强卫生防疫信息专报系统建设,确保卫生防疫信息畅通的指示精神,卫生部多次组织有关专家进行讨论。根据国家卫生信息系统现状,结合我国国情以及卫生部信息化工作发展规划,在总结和研究国家疫情报告信息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国家卫生信息网建设工作的指导思想,提出了加强国家卫生信息网络建设的方案。 (一)国家卫生信息系统现状
目前我国现有的卫生信息系统网络主要由以下四部分组成:(1)卫生统计信息网络;(2)卫生防疫信息网络;(3)医学科研教育信息网络;(4)医疗服务网络。关于卫生防疫信息网络的疾病报告信息系统包括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监测系统、重点疾病监测、地方病监测、全国疾病监测点、公共卫生监督系统、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系统、行为危险因素监测系统等。 (二)国家卫生信息网建设原则
根据李岚清副总理在抗洪救灾期间有关尽快建设好卫生防疫信息系统的多次指示精神,国家信息网应以“全国疫情报告通讯网”为基础,其近期建设目标为加强疫情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分析能力,同时网络应具有在发生疫情蔓延或重大灾情时,利用其快速、安全和方便的优势,实施快速的反应控制功能。疾病控制部门可利用网络组织资源调配、开展合作研究及协同配合以及时扑灭疫情。卫生信息网建设中要考虑到国家综合信息网的连接,达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具体来说,国家卫生信息网建设应遵循立足当前,兼顾长远、多渠道筹资、分层技术装备等原则。考虑到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不平衡,中央、各省以省以下各级卫生机构之间技术力量的差距和利用率不同,在技术上实行分层次装备。从县级以上建设信息网,县级应具备整理收集、整理传输功能;地市级应具备收集、归纳所辖各县区数据并进行传递的功能,有条件的地市级信息中心可装备具有传递图象、声音、多媒体的功能设施,使之具备教学、培训和电视会议功能;省级在地市级基础上还要具有作为省级卫生信息中心的作用,具有现场技术指导、咨询、举办教学、培训、电视电话会议并可作为主会场的功能等。在中央建设国家卫生信息中心(设在卫生部机关大楼)与疾病控制信息中心(作为国家信息中心的分中心设在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 (三)国家卫生信息网的建设发展规划
“国家卫生信息网”是国家级综合卫生信息收集、处理、分析和利用的应用网络。国家卫生信息网络系统是国家卫生系统的传输体系,网络中应覆盖卫生系统各种各类信息系统,其中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又由疫情报告和监测系统、卫生监督监测系统、慢性疾病和危险因素监测系统、爱国卫生与健康教育信息系统、社区服务与妇幼保健信息系统等构成。国家卫生信息系统几乎涉及卫生领域的各个部门,因此国家卫生网络系统建立需要多年的连续发展才能逐步形成。国家卫生信息网络的物理结构形成应是以国家公共数据网络平台为基础,在特殊需求情况下建设卫生系统专用网络,因此该网络将是一个“公专结合”,以“公网”为主的综合网络系统。由于国家信息网络结构复杂,网络需求发展不平衡,网络建设必须根据客观需求和资金情况逐步发展建立。 当前建设国家卫生信息网的近期目标是加强和完善全国疫情网络系统,实现疫报先行。主要包括:实施国家卫生信息尤其是疫情信息从基层(县、地、省)到中央“快速、准确、全面、可靠”的传输;与国际接轨逐步实现疫情周报制度。卫生信息网应具有很强抗灾能力,在特殊情况下(如发生自然灾害或重大疫情时)实现疫情资料从基层到中央和省级的直接快速传输并能进行紧急情况下的疫情日报和重大疫情的个案报告;建立全国疫情和相关卫生信息数据库系统,实现卫生信息资源的全国共享,并向卫生系统和全社会提供各种相关的卫生信息服务;在紧急情况下,能及时利用现代多媒体的技术向国家级应急指挥系统提供有关疾病控制、扑灭暴发疫情的决策服务;能够对卫生防疫、公共卫生监督及卫生系统其他部门提供现场咨询、技术指导、在线培训与在职教育等服务。终期目标是以国家信息规范和条例为标准,根据我国国情,充分利用国家公共信息网络设施,以国家公共数据网为基础,面向县(区)基层,建立中央-省-地(市)-县(区)的四级数据传输信息系统。同时利用国家无线电委员会已经分配给卫生部的卫星频道,在中央和省级之间建立多媒体卫星通讯骨干网,以改善卫生信息质量,加强卫生行政管理及应急、应变指挥能力。 关于网络建设实施步骤,1999年底完成全国省级、大部分地(市)和历年疫情高发或受灾严重县(区)的网络建设及技术培训,并部分投入运行。提高在发生水灾、地震等自然灾害时对疫情的应急反应能力,初步实现中央领导所提出的科技救灾的要求;2000年底完成所有地(市)及县的装备建设和各级人员的技术培训,绝大部分地区实现周报,紧急情况下实施日报和急报,同时建成全国疫情与公共卫生数据库系统,并提供查询与相关分析手段,实现中央领导所提出的科技救灾的目标;2001年起实施疫情报告的周报制度,并逐步在全国完善;2002年实现对卫生工作者进行在线培训与在职教育,具有召开全国卫生系统的电视电话会议的功能。在试点应用阶段(2000年7月~2001年6月),基本完成全国县级及其以上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监测、重点疾病监测、灾区紧急疫情报告、突发事件和不明原因疾病报告等疾病报告监测子系统的网络建设及人员的技术培训,并投入运转。2001年7月~2002年6月,完成全国卫生防疫信息管理系统的网络建设和实施疫情周报制度,基本实现全国县级以上卫生防疫信息管理系统的有关目标和相关功能。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4-16 23:31:53编辑过]
赞同,现在是信息化的时代,任何资料或信息的传播和提取都在讲求快速,方便,这就对我们CDC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网络信息提供的是否快速,准确,不单单体现我们办事的效率,也更能够让广大群众加深对我们CDC的认识和了解。
欢迎光临 疾控家园 (http://cdcman.s1.288idc.com/) | Powered by Discuz! 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