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转帖]血液安全--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打印本页]

作者: 洋子    时间: 2005-4-8 12:05     标题: [转帖]血液安全--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1、 事实与数字

* 世界上有80%的人口生活在发展中国家,但发展中国家仅使用20%的世界输血用血液供品。

* 导致爱滋病的人体免疫缺损病毒(HIV)容易通过输血传播。实际上,接受HIV感染血液的受血者被感染的机率超过90%* 每年有上百万的生命通过输血而得到挽救,但在安全血液供给没有得到保证的国家,血液受者感染HIV的风险越来越大。

* 其它疾病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Chagas病和疟疾也可以通过血液传播。

* 世界范围内,每年大约有4百万献血者没有通过HIV或乙型肝炎的测试。极少数献血者通过了丙型肝炎测试。

* 输血往往可以带来某些风险,通过输血传播的HIV病毒几乎不能预防。只有通过建立和维护安全的血液供应和血液的正确使用才能预防。

* 阻碍安全血液供应的困难包括:缺乏国家血液政策和计划,缺乏有组织的输血服务,缺乏安全的献血者或出现不安全的献血者;缺乏血液筛选程序;不必要和不适当的用血。血液筛选的意思是对所献的血液进行病毒、细菌或其它微生物的检测,或进行针对这些抗原所产生抗体的检测。资金、检测设备和受过培训的医务人员的缺乏也影响了确保血液安全的作。 2、认识自己的血液

血液是人体中流动的红色液体,有运送氧气和营养到全身各处,同时把二氧化碳和废物运出体外的功能。心脏推动血液循环,人体血管总长约10万公里,可绕地球两圈半。全身血量占体重、脾等处。当人体失血时贮存的血液会自动加入血液循环,补充失去的血液。血液是在不断衰亡和更新的。

骨髓是人体出生后的造血器官,它孕育出各种血细胞。骨髓每秒可造出1700万个血细胞。科学献血能刺激骨髓造血机能,促进新陈代谢,使血液充盈、气盛血畅而有益健康。造血的原料主要是蛋白质、铁、铜、维生素B12、叶酸等。人的血细胞也是有一定寿命的,它在不断地新生和衰亡,保持体内血细胞的动态平衡。

血液主要成分有血浆和血细胞。血浆占血液总量的55%,其中除大量水分外,主要是蛋白质(白蛋白、球蛋白)、钾、钠、钙、铁、铜等无机盐和葡萄糖、维生素、激素等。血细胞中主要是红细胞、血细胞和血小板(凝血细胞)。

红细胞(红血球)是血液中的重要成分,它担负着运送氧气、排除二氧化碳的任务。红细胞的寿命是120天左右,其正常值是男:4.0-5.5×10(12)个/升;女:3.5-5.0×10(12)个/升。

白细胞(白血球)是人体的卫士,可分为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和嗜碱性粒细胞。吞噬外来微生物、细菌等,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成分。成年人每升血液中有4-10×10(9)个白细胞,其平均寿命2周左右。血小板(凝血细胞)的体积比其它血细胞小,但数量多,平均寿命7-10天,主要功能是凝血和止血。正常人每升血液中有100-300×10(9)个血小板。人体中的血小板有1/3贮存在脾脏。

血型是人类遗传的主要特征。自1900年在奥地利人兰德斯坦发现A、B、O血型以来,人类已发现26个血型系统。与输血有关的叫A、B、O和RH系统。由于红细胞所含的抗原不同,通常血液分成A、B、O、AB四种主要类型。红细胞上只有A抗原者称A型,只有B抗原者称B型,只有AB抗原者称AB型,没有A、B、AB抗原者称O型。

男女在生理上是有差别的。男性的劳动强度大,氧消耗多,而较多的雄激素能促使红细胞生成,故男性的血细胞和血红蛋白高于女性,失血的恢复也较快;女性由于生理性(月经、生育等)消耗,所以男性献血比女性更优越。

人体血量是相对衡定的,但在一定范围内的变动是经常发生的。如女性每次月经失血量在100毫升左右,属正常现象。一般健康成人每次献血量不到总血量5%-10%,只有超过20%时才会有失血症状。输血、献血前要进行严格的血型检验和配型,保证输用同一血型的血液,否则会引起不良反应,甚至危及生命。输血原则要求血型相同,但在找不到相同血型的紧急情况下可用O型血代替。

献血前应注意休息,使身体和情绪逐步稳定;不要饱食或空腹献血;不要吸烟饮酒;不要大量进食油腻食物;禁服任何药物;否则会破坏血液质量造成不良后果。现代医学中,为满足对血液中某一成分的需要而出现了成分输血。献血者可选择献全血或血液的某一成分(也称全采、单采)。单采是利用分离机等设备从献血者体内采取血液中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成分,将其他部分再输还献血者。单采时间较长,但对献血者影响极小。每人每次献400毫升,两周便恢复。

3、血液安全的重要性

献血和输血在当今社会是一个很普通的事情,每天都有数以千计的人在献血和接受输血,但是,每天都有人在献血和输血过程中受到了感染。轻者,感染了其他不易治疗的疾;重者,将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世界人口的80%生活在发展中国家,但发展中国家的输血量仅占世界的20%.引起艾滋病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容易通过输血传播.事实上,接受HIV感染者的血液后感染HIV的机会超过90%.每年通过输血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但在一些国家血液安全没有保证,受血者感染HIV的风险正在上升.其他疾病如乙肝,丙肝,梅毒和疟疾也容易通过输血传播.全球范围内,一年有400万次捐血不是没有检测HIV就是没有检测乙肝,检测丙肝的也非常少.输血总是带有某些风险,但在大多数情况下,HIV经输血传播是能预防的,只要建立和保持一个完整的安全供血系统就能做到,改善综合卫生和卫生保健也能做到这一点.保持一个安全供血系统的困难包括:缺乏安全的献血员,或有不安全的献血员存在,缺乏血液筛查,不需要或不合适的用血.对引起一些疾病的病毒、细菌或其他微生物或其产生的抗体没有血液筛查手段或对血液不能进行检测。资金、检测试剂和经过培训的人员缺乏。缺乏政策和组织阻碍了血液筛查工作。只有以下三个基本因素能到位,才能建立一个安全的供血系统,必须有一个对卫生部门负责、非盈利的国家输血服务体系,必须有一个排除卖血或职业献血的政策,同时鼓励经常性的自愿献血。如果人们认为处于一个感染的低风险时,这些人是适合作为一个献血员的。所有的献血都必须做HIV以及乙肝、梅毒(可能的话丙肝)的筛查,此外医生和病人要认识到血液应该在必须使用时才能输入。许多地方制订有献血、筛查和输血的规章,但没有很好地执行,制定并严格执行规章是预防血液传播疾病的效途径。 4、输血伴随的风险及血液筛查

在严重出血时或者患有严重贫血、白血病、骨髓纤维化等疾病时,人们不得不接受输血。但在输血的同时也承担着被感染其他疾病的危险。如HIV通过输血传播是非常有效的,输入了带HIV的血液感染HIV的可能性估计超过90%(相反,一次性交的风险为百分之几到小于1%),一次输血带入HIV病毒量是非常大的,通过这种方式感染后,很快就会发展为AIDS,平均时间是3-5年(儿童约为2年)。每年输血挽救了数百万生命,但一些地方输血安全得不到保证,受血者感染HIV的风险正在上升。其他疾病-如乙肝、丙肝和梅毒也能通过输血传播,某些热带地区的疾病也能通过输血传播包括疟疾。全血可包括多种成分-如红细胞和血浆,也在广泛使用。全血和红细胞因存活时间较短,通常在国内应用,而血浆可用于出口。

筛查指对血液中能传播疾病的传染因子进行检测的过程。缺乏筛查是一个普遍的问题,这个问题讲起来容易,但要解决起来常常困难异常。在世界上的许多地方,只在部分献血员中进行HIV、乙肝以及其他可经血液传播的疾病如丙肝的正确筛查。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只在首都和1-2个大城市进行血液筛查。缺乏筛查常常是由于资金匮乏。要建立起一个对所有血液进行检测的国家系统是非常昂贵的。还需要好的组织、计划和管理,这也是非常困难的。各级机构内缺乏经过良好培训的检测人员,也缺乏检测血液用的试剂盒。但不管是献血还是接受输血,都应该在献血和输血前进行严格的筛查,这是对献血者和输血者一种负责的态度。就HIV而言,有几种检测方式,典型的是HIV抗体检测,即抗HIV检测,这种方法显然非常敏感,但存在着"窗口期"。" 窗口期"是指HIV最初进入机体到产生可检测出的病毒抗体的时间,通常为14-21天。这就是说,一个献血者在感染病毒的14-21天内献血,这份血液的筛查试验将呈现出"未感染"的假性结果。还有一种短于14-21天窗口期,只有6天时间的检测方法,就是用HIV抗原直接检测病毒,但这种检测方法操作复杂,使用受到限制,WHO不提倡在现在使用,因为病毒在出现1-2周后会消失,所以血液总是需要筛查抗HIV(抗体始终存在于血液中)。抗原检测是一种额外检测,费用较高,没有经济效益。安全合理用血和血液制品的基是吸收、选择和保持自愿、无报酬的献血员,并进行严格的筛查过程。 5、安全供血中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来说,患者在接受输血时不免有些疑虑,当然,这些担忧不是不无道理的。的确,在输血时承担着一定的风险,原因是缺乏安全的献血员和有不安全的献血员存在。献血员可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种是卖血或职业献血员,有非常多的理由说明为什么这种献血员应该禁止。卖血者常常来自于社会最贫穷阶层,他们的健康状况较差、营养不良并可能正感染某种疾病,而这种疾病又可通过输血传播,在一些地方,卖血者卖血所得的钱主要用于购买静脉注射的毒品,如果他们共用未经消毒的注射器,那么他们就有感染HIV的极高的危险。此外卖血者的卖血次数过于频繁,使得他们所献的血低于规定标准,如缺铁,这对于受血者来说就是一种风险。此外过度献血也会损害献血者自已的健康。有偿供血者通常与卖血给受血者的现象相伴而生。在这种制度下,贫穷家庭无法负担急需血液的费用。另外,卖血者的存在破坏了自愿无偿献血制度建立。如果无偿献血员看见周围的人献血后得到报酬,那他们也会想要报酬。

第二种献血员是替代献血员-有时称做"家庭替代献血员"。在这种制度下,受血者的家人要献出与受血者所接受的同等量的血液。这份血可能直接输给相应血型的人,也可能放在公共血库中。许多年以来WHO强烈反对这种献血方式,因为这些献血的所谓"亲属"常常是与受血者无任何血缘关系的卖血者。即便他们之间有关系,亲属们所献的血液的安全性也值得怀疑,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一般的选择或缓期使用献血者的标准无法应用。然而,由于在许多发展中国家,血液极度短缺,使得这种替代献血员非常普遍。估计发展中国家使用的血液量只占世界血液供应量的20%,而其人口却是全球总人口数的80%。在一些国家,当局出于好的愿望建立起来的替代系统,现已变成一个严重的问题。

第三种类型是最安全的一类献血者-不需要报酬的自愿献血者。这些献血员是利他主义者,没有献血的压力。总的来说,他们更可能符合国家低危献血员的标准,他们也更有可能愿意经常性地按适当的间隔期献血。这对于保持足够的血源是非常重要6、如何获得安全的血液供应

在输血方面中存在着一个非必需性输血的问题,也就是说输血不总是非输不可的,也不总是合适的。临床治疗上,病人什么时候需要输血是有标准的,但有些人觉得输点儿血,病人会好得快点儿,于是出现了"人情血"、"后门血"。孰不知,输血可不是什么"大补",病人只要能抗得住,就先别动这心思。如果不是必须输血时,尽量减少不必要和不适当的输血,以减少被感染的机会。虽然输血挽救了许多人的生命,但仍然要小心使用,因为还存在有感染疾病的风险以及输血引起的副反应。不适当的输血浪费了宝贵的血液。而对于血液的需要又促进了卖血者的出现,这是人们不希望出现的。教育医生和其他医务人员避免给病人进行不适当的输血。 应鼓励使用血液替代品代替血液,如晶体(即,生理盐水)或胶体,不仅不会传染疾病,而且其费用也比全血便宜很多。非必需性输血增加了感染HIV的风险,特别是在没有对血液进行适当筛查的地方。除此之外,非必需性输血造成人为的血液缺乏,从而使职业献血员更加活跃,进而降低了血液供应的安全性。

获得安全的血液供应应该"教育、激发、招募和保持"低危献血员,WHO、国际输血协会一致推荐"应接受和实行自愿、无报酬献血的原则"要使人们无偿献血是很困难的。需要有效的、持续的运动促使众多人参加献血活动-即鼓励和募集献血员。教育人们作为献血员的意义也是很重要的,这样潜在的献血者就能决定自己是否可以献血(自我选择)和献血时间。自我选择是指如果献血者知道或认为自己感染了可经血液传播的疾病,即不参加献血。自我决定献血时间是指献血者由于近期患病或其他原因而暂时地推迟献血。献血员献血前,受过专门培训的卫生人员要全面了解献血员的情况,以便将那些明显的高危人群排除在献血者之外。献血者的选择是献血过程中的重要部分。维持献血队伍中义务献血者、无偿献血者的稳定是达到安全、充足血源供应的关键。这一工作需要好的指南和操作程序。例如必须为献血者保密;要对参加募集、选择献血者并为献血者提供咨询的人员进行任命和培训;要向献血员提供有关献血员的重要性输血系统的宣教材料,还有,必须为献血者建立良好的登记系统。 7、筛选血液和血液制品

所有国家对所有的血液和血液制品进行包括HIV在内的所有能通过血液传播的疾病的筛选是非常重要的。这涉及到应用最合适和有效的检测方法并遵循国际公认的指南以保证血液的质量和安全。很多情况下,对某些特殊疾病建议使用一种以上的检测方法。以HIV为例,WHO提供了帮助各国开展血液筛查的检测策略。国家的筛选工作存在许多后勤问题,包括试剂和其他检测用材料的储存、分发,以及血液本身的储存。这些问题只有通过好的组织工作加以克服。例如,将捐献的血液置于2-8℃,在使用特殊抗凝剂情况下,最多可保存35天。而对于血浆来说,当从全血中分离出来后,必须在数小时内冰冻并置于-20度或更低的温度下保存。但这些保存条件可能只有在大城市可以提供,而在农村或更偏远的地区连合适的冰箱也不具备-可能是由于缺电。另外,很难得到或保存用于血液筛查的材料,或抗凝8、制定国家输血服务系统

国家输血服务系统对政府或政府指定的非盈利组织负责,使所有的输血中心和血库成为国家网络的组成部分。建立国家输血服务系统可使所有保证血液安全的措施得到落实。一些发达国家和几个发展中国家已经建立了这一系统。在有良好的国家服务系统的地方,供血均被认为是安全的,这并不是一种巧合。如在非洲南部,南非、津巴布韦、纳米比亚和赞比亚都建立了国家输血服务系统,他们的供血被认为是安全的,但他们的大多数邻国却没有做到。这个系统必须建立在国家卫生服务系统框架内,有一定财政支持和经过培训的人员,还要有一定的规章制度,对输血服务系统经常进行独立的监督也是非常重要的。血液的价格要由政府与输血服务系统每年协商确定。这是保证服务的持续性的费用,包括检验费、工作人员工资、其他运转费用及成本。但对受血者来说,血液或血液制品应该是免费的,或由医疗保险系统负担。人们无法100%地保证血液未受HIV感染,但只要有政治承诺、良好的组织、足够的姿金和处于低危险的、自愿、无报酬献血者,国家输血服务系统就能提供更安全的血液,使经输血感染HIV的机会降到最9、 献血、输血与血液安全

今年世界卫生日的主题是血液安全,口号是"血液安全、从我做起"。将今年世界卫生日的主题定为血液安全,旨在提高全球对血液安全问题的认识,鼓励成员国重视血液工作和进行立法,确保安全血液的提供,鼓励健康的人们志愿无偿献血。 血液安全,就是提供安全和充足的血源,而这一要求目前只有约20-30%的卫生系统能够达到。安全的血液应该是不含任何病毒、寄生虫、药物、酒精、化学物质或其它能够使受血者遭损害、危险或疾病的外来物质的血液。受血者不应因受血而受害,献血者也不应因献血而遭受危险。受血者的安全是人们常常讨论的话题,患者因疾病的原因而需要输血,家属就会收到一张"输血同意书",表示对输血的指证、输血后可能出现的一些反应以及由于当前的检测手段的有限而无法完全避免的诸如输血后肝炎等并发症的理解。而事实上,输血后肝炎的发病率并不低,因此而与医院及血液中心对簿公堂的也不在少数。 血液和血液制品的安全依赖于许多因素,首要的因素就是招募志愿者和无任何危险的无偿献血者,其次,提供采血时的清洁条件,对献血者的适当筛查,全面的检验,合理的储存和输血的适当临床使用都能够确保血液安全。 10、拥有安全血液,拥有健康生活

当今社会,大家都十分关心自己的健康问题,拥有健康的血液才是拥有真正的健康。我们知道,血液的安全直接影响人体的健康,而血液安全性取决于多种因素,除了先天遗传因素之外,健康的生活方式是血液安全的重要基础。良好的健康依赖正常的生活状态和疾病预防。人体生命活动的营养来源于食物,食用富含蛋白质、脂肪酸、维生素和适量微量元素的食物以维持人体正常代谢活动的养分需要。提倡杂食,纠正偏食,拒绝有害食品,接受有效的疫苗免疫,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儿童生长发育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清洁、卫生的生活环境是保护人类免受外界病原微生物侵害的重要前提,如必要的睡眠防护设施可防止蚊虫叮咬传播疟疾、乙脑、登革热等保护血液安全。讲究饮食卫生可以避免经胃肠道途径感染的病毒性肝炎等。 恶劣的生活行为是梅毒和艾滋病等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重要途径。感染上艾滋病病毒后大多数人成为表面上健康的"隐性带毒者",5年内只有10--30%的发病,艾滋病患者的免疫功能严重受损,容易继发机会感染和恶性肿瘤,死亡率极高。艾滋病的高危人群包括静脉吸毒者、同性恋者、卖淫嫖娼者、性滥交者以及上述人员的配偶和性伙伴。因此避免与艾滋病高危人群密切接触,杜绝不良行为是人们自我保护、维护自己血液安全的有效措施。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的生活方式有赖于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树立自我保护意识,必须掌握基本的卫生知识。优秀品质必须从小培养,学校教育的作用不可低估。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保护血液安全,满足健康需求,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拥有安全血液的人才是真正的健康者。






欢迎光临 疾控家园 (http://cdcman.s1.288idc.co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