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50年代 |
- 全国普种牛痘苗,先后开展了卡介苗(BCG)、白喉类毒素(DT)、百日咳疫苗和百白破混合制剂(DPT)的接种。
- 卫生部办法《种痘暂行办法》(1950年)、《接种卡介苗暂行办法》(1954年)、《卡介苗接种工作方案》(1957年)。
|
60年代 |
- 我国先后研制成功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PV)和麻疹减毒活疫苗(MV)。
- 在城乡逐步推广使用儿童预防接种卡片。
- 在广大城市对免疫对象按免疫程序进行四种疫苗(BCG、OPV、DPT、MV)的适时接种,在农村则主要开展冬春季的突击接种。
- 卫生部发布《种痘办法》(1962年)、《预防接种工作实施办法》(1963年)。
|
70年代 |
- 正式开展计划免疫
- 卫生部下发《关于加强计划免疫的通知》(1978年)。
|
80年代 |
- 参与世界卫生组织(WHO)倡导的扩大免疫规划(EPI,计划免疫)活动。
- 成立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计划免疫专题委员会。
- 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全国儿童计划免疫工作协调小组,确定每年4月25日为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
- 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开展冷链项目合作,项目覆盖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下同)
- 承诺实现普及儿童免疫目标(1985年)。
- 中国承诺WHO西太平洋区1995年实现消灭脊髓灰质炎目标(1988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使儿童计划免疫纳入法制管理轨道。
- 卫生部发布《预防接种工作实施办法》(1980年),《全国计划免疫工作条例》(1982年),《1982-1990年全国计划免疫工作规划》(1982年),《计划免疫工作考核办法》(1982年),《儿童免疫程序》(1986年),《计划免疫技术管理规程》(1987年),《1988-1995年消灭脊髓灰质炎工作规划》(1988年)。
|
90年代 |
- 中国政府签署世界儿童问题首脑会议通过的《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和《执行九十年代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行动计划》(1991年)。
- 国务院颁布《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
- 全国人大将计划免疫工作目标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规划。
-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卫生部关于开展强化免疫活动消灭脊髓灰质炎报告(1993年),党和国家领导人亲自参与强化免疫活动。
- 1994年10月以来中国未发现有本土脊髓灰质炎野病毒的传播。及时地发现了输入脊髓灰质炎野病毒病例和输入脊髓灰质炎野病毒引起的病例。无脊髓灰质炎正式工作已全面启动。
- 开展了广泛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成功组织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冷链项目、世界银行贷款疾病预防项目计划免疫子项目、日本国际协力事业团(JICA)中国控制脊髓灰质炎项目等的实施。
- 乙型肝炎疫苗、新生儿破伤风高危县育龄妇女破伤风类毒素(TT)免疫接种纳入计划免疫管理。
- 卫生部制定下发了《全国消灭脊髓灰质炎实施方案》(1990年),《全国1995年消灭脊髓灰质炎行动计划》(1991年),《全国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接种实施方案》(1991年),《全国实施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接种管理规程》(1992年),《全国计划免疫冷链系统管理办法(试行)》(1992年),《1997-2000年全国预防接种安全注射规划》(1997年),《加速麻疹控制规划指南》(1997年),《全国消灭脊髓灰质炎强化免疫活动实施方案》(1997年),《全国育龄妇女破伤风类毒素常规免疫接种方案》(1997年)。
- 卫生部办公厅印发了《特殊人群计划免疫工作管理方案》,《全国新生儿破伤风监测方案(试行)》,《全国麻疹监测方案(试行)〉,《全国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方案》(1998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