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一名普通村医的悲凉
[打印本页]
作者:
xiaodengfu
时间:
2012-2-24 19:51
标题:
当前村医的现状之我见!希望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国家的医改政策已经到了村医这个层面,我看到些问题,也有些想法。我把这些东西写出来,仅供大家参考。
第一点,医疗体制改革开始的地方是让老百姓看不起病的公立医院,不是村卫生室。应该改革的是城市大医院的医生们,他们拿着国家工资该为老百姓做事,天经地义。我们做过一个统计,2000人的村庄,零利润以前,2010年营业额107259元,诊疗4503人次,每人每次24元。在卫生室看病看不穷,医院才是因病致穷的根源。
第二点,卫生管理机构臃肿,卫生院的权力太大。把政策交给卫生部门,事实上是让卫生院成了村医的直接领导。建卫生室、分设备、任务考核以及补助,都是卫生院说了算。和院长关系好的村医,收入自然高,没关系的只能认了。而且卫生院长跟我们一起干公共卫生的活儿,一起和我们分配补助的钱,与我们存在竞争关系,这样怎么保证卫生院长公平考核呢?如果他们拿走大部分钱,而多数公共卫生的活压给我们村医干,谁能去监管他?卫生局可以查卫生院账,但他们本来就是“鱼水关系”。
第三点,公共卫生服务是好事,但就现在农村条件来看有问题。国外执行公共卫生的不会是没有执业医师资格、没有高学历、大部分是中老年的农民(乡村医生的身份是农民),国家的钱用在什么地方了呢?而且已经取得了执业资格的村医,应该让他们把精力放在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上,发挥他们的长处,而不是文案工作。
本来老百姓的健康不能造假。但现实的情况是,我们不得不造假!以我们1300人的村子1个村医为例,涉及健康档案、高血压、65岁以上、重症精神病、糖尿病等群体的查体随访,大致可以做如下归纳:
1.65岁以上、高血压、重症精神病、糖尿病,约408人次。按照每人每年查体4次,每人每次1小时计算,全年共需1632小时。1个村医的话,一年365天不休息,一天也要4.5小时随访。
2.居民档案的更新,一天平均看30个病号,不算看病时间,光录入信息,一个人5分钟就需要2.5小时。
这么大的工作量,改革后微薄的补助,是谁在糊弄谁?
作者:
xiaodengfu
时间:
2012-2-24 19:53
标题:
一名普通村医的悲凉
现行的农村合作医疗和医疗改革,对老百姓来说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是一件好事,是一件利民的事,即将实行的零差价用药,但对所有的乡村医生来说就不一定了,本来收入就低的乡医,接下来可能是‘无利可图’了,而且上级单位一再强调乡医只能用少得可怜的‘基本用药’,限用‘基本用药’与其说是减轻老百姓的费用,不如说加重老百姓的治疗费用!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不知道是不是外行指定的政策),上级领导们可以想一想,就拿一个普通病人病例来说吧,相当一部分病人对药物都有很强的选择性的,例如:一个咳嗽、咳痰的支气管病人,他服用‘消炎止咳片’可能一点作用也没有,但服用‘克咳胶囊’两天就好了,我这里以点带面,这样的事情太多了,可是现在限用基本用药,病人也就不能选择用药了,如果他们不能用对他们有好疗效的**,他们的病就不会好,只能是输液打吊针或转到上面的医院去了,难道这不是加重了老百姓的看病费用吗?如果他到别的地方买他需要的**,那他的合作医疗有啥用呀!《》实行零差价用药后,乡医以后的路在何方,往哪里走?他们的收入进一步的下滑,而物价迅猛上涨的今天,开支却加大了!收益小了,所承担的风险反而加大了!报酬少了,公益的事加大了。。。。。。这一切的一切哪一点对乡医有一点好处呢?乡医也是人啊,也要吃五谷杂粮啊!《》学习是乡医的责任、培训是乡医的义务,公共事业是乡医的事情,就连开会也是乡医的职责,曾经多少个乡医无数次地骑着自行车或破旧的摩托车赶去上级卫生单位,去听这个领导的批评、那个干部的教育、这位院长的训话、那位主任的指责!我们乡医中,有的已经年迈六十,大多都四十多五十好几岁,就默默地听着比我们的领导批训!今天张三来把我们一吓,明天李四把我们一降,赶明日药检敲诈,在后天管理处罚款,我们活着都是为了什么啊!?我们真的累了!我们的心真的凉了!在此我深切的呼吁,让上上级领导对我们给予应有的关注吧!要让阳光照耀到每一个乡村医生的身上!我们也需要老有所依,老有所养!急切呼吁政府有关部门制定一些政策,从而最大程度上分担乡医的责任!多种渠道的减轻乡医的从医风险的赔付!希望乡村医生的工作待遇和福利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高。
作者:
xiaodengfu
时间:
2012-3-13 11:04
咋没人气呢
作者:
潜龙
时间:
2012-3-13 21:54
顶一个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3-14 08:55
楼主说的是实情。
的确,对于已经习惯于“以药养医”的基层医疗卫生单位来讲,这种“零差价”经营模式带来的“鸭梨”很大。
至少,养活自身的钱要从何而来?这绝对是个未知数。生存受到了威胁,这能不悲凉吗?
作者:
空空
时间:
2012-4-11 10:54
我们镇上这些活还不是村医干的,是卫生院职工担任驻村医生,这活更干不好。绩效工资以前,下村时间必须是休息时间,绩效工资后,刚刚上个星期开会,以后安排工作时间下村。
作者:
1975559548
时间:
2012-4-11 14:03
天下乌鸦一样的黑!!!!!!!!!
作者:
nieman
时间:
2012-4-25 10:20
国家要善待“赤脚医生”
全国政协委员陈仲强:小村医大作用 国家要善待“赤脚医生”
“小病不出村,同时给农民普及疾病预防知识,可以做到不得病或者少得病,至少早治疗,确保新农合制度能够发挥更好的保障作用。小村医能发挥大作用,国家一定要善待‘赤脚医生’,不要让他们流汗又流泪。”近日,全国政协委员陈仲强做客人民网“两会代表”嘉宾访谈时提出,他将提交一份提案,建议提高村医待遇。
村医的问题让人忧虑。陈仲强说,在县乡村三级网络中,县一级网络的构建,国家是通过900家三级医院对口支援全国2000多家的县医院来完成的,包括医生的规范化培训也有明确的落实。县级医院主要负责对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的培训。村卫生站,也就是村医的问题,让人感到很忧虑。他们中大专以上学历非常少,大本几乎没有。村医们可能有一些知识,比如上过中专,做过一些简单的医疗服务工作等,目前他们在承担着最基层的医疗任务,这就是目前的状况。
陈仲强认为,虽然在整个架构里面,它是一个网络,但是它在机构上,独立于乡卫生院,当然也不在整个县卫生机构体系内,所以会产生几方面的问题。
在这样的体系里,缺少正式的编制。缺少正式的编制,就没有吸引力,对医生来讲,就不愿意做这项工作;
村医的收入低,财政补贴也非常低。国家这两年重视卫生站,投入了一些经费,硬件设施有了很大改观。但是对维持运转的投入和村医的收入,没有固定的补贴。总体上,村医的收入是他所在村收入的平均水平甚至还要低于平均水平;
村医的培训没有着落。继续教育没有着落,村医工作的上下衔接、监管还不是非常到位。 对此,陈仲强提出如下建议:
首先,能不能在县乡村的服务网络里面做一点调整。因为村卫生站是独立机构,但是一个人、两个人这样一个机构,它的发展或者运行实际是非常困难的。我建议,能不能大胆一点,把三级变成二级,就是村并到乡这一级,村是乡派生出的一个延伸触角。由乡来直接组建这个队伍,派人下来,把村一级所有的公务卫生、预防、保健,包括医疗服务,统筹纳入乡的工作管理之中。同时,也包括培训。
其次,关于后续人才问题。无论是招聘还是培养,只要在编制中都可以纳入进来,这样可能会更为有效,在结构上、功能上,责任就划分更清楚。让村一级医疗完全独立管理,自由发展效果未必最好。
第三,在编制上,我觉得要重视这个问题,解决好村医的编制。现在的情况是以个体为主,由自然村去招聘,有的是由乡县卫生院去招聘。不如委托乡卫生院去控制和管理,解决好薪酬问题。薪酬有一个统筹的标准,由财政支持。
除此以外,比如公共卫生服务,包括提供更多的医疗服务,给予适当的激励,干得好的话,可以收入更多一点。这样从根本上解决了村医的后顾之忧,提高了吸引力,会引入更高端的人才从事这项工作,问题就会解决得比较好。
从长远来讲,也不排除编制外,个体行医的进入。进入之后,按照一个村卫生站基本投入多少,国家财政把这部分投入转给个体行医者,而不用让他来承担对村卫生站的建设,这相当于国家购买其服务。让乡卫生院对村医、对个体行医的村医业绩进行全面监管,同时乡卫生院对村的公共卫生服务、预防保健、基本的科普、宣教进行统筹、规范。
陈仲强认为,在加强县乡村整个网络建设中,如果村医的整体素质能得到有效提升,这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就拿过去来说,没有钱不看病,小病抗着,大病就因病致贫了。现在医疗保险覆盖越来越全面,支持的体系越来越全面,报销的比例越来越大。大部分人现在对健康都给予了高度重视。
如果有了钱了,有保险覆盖了,生了病,想看病,在哪看?能不能解决问题?如果这个钱在看病过程当中被浪费掉了,就没有对健康起到促进作用。所以,我觉得加强县乡村整个网络的建设,最大的好处就是在整个区域,比如县城里面的人,不用跑到老远去看病了,在当地就可以解决。另外,基本的健康问题,通过预防知识水平的提高,就可以做到不得病或者少得病,至少早得到治疗。所有的这一切将确保新农合制度能够发挥更好的保障作用。
作者:
tzhldsh
时间:
2012-4-25 10:38
我觉得根本的解决办法是将村医等同卫生院职工,作为卫生院派驻村卫生室工作的人员,真正实行一体化管理。
作者:
lajiadeniu
时间:
2012-4-25 21:01
一体化也不行,我们这边有的是合作后,原来的个人诊所也不关,偷着看病。能补贴一点家用,
合作后有的以个月只能拿600多块钱,好的1000多,唉,还不够孩子吃奶粉1
作者:
微笑lily
时间:
2012-8-2 09:43
回复
6#
空空
更难干,因为根本不了解村况。
作者:
zqgf100
时间:
2012-8-3 17:38
医改的光前途何在???
作者:
yascdcwxg
时间:
2012-8-3 21:21
最关键的是政策制定者根本体会不到基层医务人员的苦。也无法体验到农民看病就医的艰辛。
欢迎光临 疾控家园 (http://cdcman.s1.288idc.co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