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卫生部疾病控制局:脊灰减毒活疫苗安全有效 [打印本页]

作者: 洋子    时间: 2006-7-7 16:32     标题: 卫生部疾病控制局:脊灰减毒活疫苗安全有效

7月5日的《京华时报》以“婴儿服用糖丸疫苗后患病”为题报道了一起发生在卫生部的群体上访事件,引起社会各界和广大家长对服用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安全性的高度关注。经了解,该报记者对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知识和我国消灭脊髓灰质炎的政策没有丝毫的了解,也未对此提出采访要求,而是混夹在上访人员之中,根据道听途说的内容写出相关报道,且事后未与卫生部的接待人员进行任何核实。该报道内容与事实严重不符,传递了错误的信息,误导了广大群众。

针对该篇报道中涉及的有关问题,卫生部疾病控制局的有关负责人做出了明确的解答,并对进一步做好脊灰减毒活疫苗预防接种和强化免疫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该负责人介绍,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俗称小儿麻痹症)是由脊灰病毒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儿童感染后可以导致肢体麻痹,并留下终生残疾。我国历史上脊灰曾经严重流行,极大的威胁着广大儿童的身体健康,给患儿和家庭带来极大痛苦,也给社会造成了巨大负担。从上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开始使用脊灰减毒活疫苗(以下简称OPV),并逐步在全国各地推广。随着预防接种工作的深入开展,OPV接种率不断提高,脊灰的流行得到有效控制,发病人数逐年下降。1988年我国积极响应世界卫生组织的号召,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消灭脊灰活动。通过加强OPV常规免疫和开展强化免疫活动,迅速提高了人群免疫水平,使脊灰野病毒传播范围逐年缩小。通过监测证实,1994年10月以来,我国未再发现本土脊灰野病毒病例,2000年我国实现了无脊灰目标。在控制和消灭脊灰的进程中,OPV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据初步统计,我国在使用OPV后,避免了100万以上的儿童因感染脊灰野病毒造成的肢体残疾。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为了防止无脊灰国家重新发生输入性脊灰野病毒病例,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应继续开展OPV接种。据介绍,虽然我国所在的西太平洋地区已经实现了无脊灰的目标,但非洲、东南亚的部分国家仍然存在本土脊灰野病毒流行,其中一些国家与我国接壤。另外,近年全球有近20个国家还发生了因脊灰野病毒输入造成的脊灰病例发生和流行。尼日利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因某种原因停止OPV接种和强化免疫后,均再次发生了脊灰大流行。

该负责人强调,多年的实践证明,我国目前使用的OPV是安全有效的,我国将继续开展OPV接种和强化免疫工作,以保障儿童的身体健康。《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与儿童的监护人应当相互配合,保证儿童及时接受预防接种”。《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规定,OPV属于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单位、儿童家长或监护人有义务保证儿童接受OPV的预防接种。

该负责人同时指出,由于OPV是减毒活疫苗,加上受种者个体差异和免疫功能缺陷等原因,儿童在服用后有可能发生疫苗相关麻痹病例,但其发生率极低。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每服用250-1000万剂OPV,可能发生1例疫苗相关病例,且主要发生在首次服苗的儿童中。对脊灰疫苗相关病例的诊断,国家有明确的标准(GB16394-1996),这类患者的诊断应符合一些条件,如病前有近期OPV服苗史,临床表现符合脊灰诊断,大便标本分离到脊灰疫苗株病毒。有很多疾病也可以导致儿童肢体麻痹,比如格林巴利综合征、急性脊髓炎等。

如果怀疑患儿麻痹与服用OPV有关,应及时向接种单位反映。脊灰疫苗相关病例属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按照《卫生部关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有关问题的批复》(卫政法发[2005]299号)规定,在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具体办法出台前,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仍按照卫生部1980年《预防接种后异常反应和事故的处理试行办法》的规定,在省级卫生行政部门领导和组织下,建立预防接种反应诊断小组,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有关医疗机构和生物制品生产单位的人员组成,对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进行讨论和鉴定。接诊医生和医疗机构做出的因服用脊灰疫苗引起的脊灰病例均属无效诊断,该诊断需由预防接种反应诊断小组做出。在2005年6月1日《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实施之前诊断的脊灰疫苗相关病例,其补偿仍按照所辖省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理;在2005年6月1日之后诊断的,按照《条例》规定给予一次性补偿,补偿费用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在预防接种工作经费中安排。如果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鉴定或处理有异议,可向人民法院提请民事诉讼。

卫生部新闻办公室

二○○六年七月五日


作者: 十年    时间: 2006-7-7 16:45

还是我以前的观点:卫生部的解释苍白,无力。
作者: ljqboy    时间: 2006-7-8 10:18

看来,我们基层的又要费口水回答家长的疑问了!!!![em06]
作者: lyzengbao    时间: 2006-7-8 10:33

真难为人啊,上访的人员中主要的一个就是我们这里的,我刚从省卫生厅开会回来,上级要求一定要作好他们的说服工作,不要上访了,同时让一切问题解决在基层,不能向上推。


作者: 船长    时间: 2006-7-8 10:57

卫生部可以牵头建立接种不良反应经济补偿机制,也可以建立预防接种保险制度。
作者: 韩冬    时间: 2006-7-8 11:10

真不明白事情我们做了。上面总是说出了事情向上反映,事情真出了吧,他们又向下丢。为什么我们基层就没有吃甜头的时候呀。lyzengbao我真不知道你们会怎么样和家长们解释,怎么样做好他们的工作,到替你们捏一把汗,解决好了告诉我们一下,很是关心。
作者: 船长    时间: 2006-7-8 14:53

以下是引用lyzengbao在2006-7-8 10:33:51的发言:

真难为人啊,上访的人员中主要的一个就是我们这里的,我刚从省卫生厅开会回来,上级要求一定要作好他们的说服工作,不要上访了,同时让一切问题解决在基层,不能向上推。

典型的政府不作为,该政府承担的工作,政府应该解决,这种申请解释和处理应该属于卫生行政部门的事


作者: lyzengbao    时间: 2006-7-8 16:48

我还正在犯愁呢
作者: 四季歌    时间: 2006-7-8 21:00

这样遮遮掩掩的处理问题,有损政府为人民服务的光辉形象!别让媒体又钻了空子哦!
作者: jianchenyi    时间: 2006-7-9 00:35

该干嘛干嘛,天塌不下来,只是苦了我们这些基层工作人员,我倒认为事情闹大了才能解决。


作者: 将军牛牛    时间: 2006-7-9 09:01

卫生部对此次事件的处理方法,比我预想的要差劲多了.

官员们天天高唱"以人为本",难道就是这样落实于行动的?


作者: lyzengbao    时间: 2006-7-9 21:22

卫生部官员对疫苗解释安全有效的说法是不对的,如果说有效是可信的,安全性则要打折扣了。所以这样的解释是很难让群众信服的,即使我们从事这项工作的专业人员也持怀疑态度。


作者: health777    时间: 2006-7-10 09:19

"卫生部疾病控制局:脊灰减毒活疫苗安全有效"

现在以生物制品的管理已经由药监部门管理了,卫生部的解释是否还有权利呀???

[em01][em01][em01]
作者: 99310101    时间: 2006-7-10 10:40

以下是引用船长在2006-7-8 14:53:13的发言:

典型的政府不作为,该政府承担的工作,政府应该解决,这种申请解释和处理应该属于卫生行政部门的事

NO!

在技术层面的解释上,CDC应该给行政部门提供强有利的支持。

省厅让CDC的同志作好解释工作这是对的,并不代表卫生行政部门就不去做解释工作了。

一个对自己帽子负责的卫生局领导,是不会傻到啥都不做这样的地步的。


作者: cacdc    时间: 2006-7-10 21:36

我觉得光作解释是远远不够的,作为政府部门的卫生部应该好好的反思一下:

⒈疫苗是否真正安全有效?疫苗从出厂到使用的全过程是否真正保证了安全可靠?我们的接种人员在目前的条件下有没有可能真正做好接种前的必要检查和询问?

⒉现在计划免疫大滑坡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⒊《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出台是否过于仓促?对这种受到损害的儿童和家长国家是否应该建立起必要、合理的补偿机制?对于卫生部官员来说只是250万-1000万分之一的相关病例,可对于得病的儿童来说就是100%啊。

这种事件处理不妥对以后的免疫规划工作造成的不良影响不是短时间内能弥补的。

不过话说回来,卫生部官员只要稍稍了解一点基层的情况,不可能不知道事件的真正原因的,只是作不作为的问题啊


作者: 四季歌    时间: 2006-7-10 21:57

支持楼上的观点!


作者: 船长    时间: 2006-7-11 08:28

以下是引用99310101在2006-7-10 10:40:35的发言:

NO!

在技术层面的解释上,CDC应该给行政部门提供强有利的支持。

省厅让CDC的同志作好解释工作这是对的,并不代表卫生行政部门就不去做解释工作了。

一个对自己帽子负责的卫生局领导,是不会傻到啥都不做这样的地步的。

CDC是应该给行政部门提供支持,只是合理的不良反应解释而已,这种事件其它方面的问题(包括质量监管)和安抚等事情是行政部门的事


作者: 小雨落院    时间: 2006-7-24 10:46

卫生部是最差的一个部了




欢迎光临 疾控家园 (http://cdcman.s1.288idc.co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