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登革热培训资料 [打印本页]

作者: caizyf    时间: 2006-9-12 11:36     标题: 登革热培训资料

请各位帮帮忙找找登革热培训资料。。。


作者: remoteli    时间: 2006-9-12 12:59

登革热ppt
匿名提取文件连接 http://pickup.mofile.com/5135122723516438
或登录Mofile,使用提取码 5135122723516438 提取文件

作者: remoteli    时间: 2006-9-12 13:02

登革热(dengue fever) 登革热(dengue fever)和登革出血热(dengue henorrhagic fever,DHF)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经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前者以发热、皮疹、肌肉、骨关节剧烈酸痛、淋巴结肿大、白细胞减少等为主要表现,病死率低;后者以发热、皮疹、出血、休克等为主要特征,病死率高。 【发病机理】  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的发病机理迄今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来的研究有如下看法: (一)免疫机理 一些专家认为初次感染登革病毒的人,临床上表现为典型登革热,不发生出血和休克;再次感染异型登革病毒时,病毒在血液中与原有的抗体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激活补体,引起组织免疫病理损伤,临床上呈现出血和休克;而血清学研究证实,登革病毒表面存在种不同的抗源决定簇,即群特异性决定簇和型特异性决定簇,群特异性决定簇为黄病毒(包括登革病毒在内)所共有,其产生的抗体对登革病毒感染有较强的增强作用,称增强性抗体,型特异性决定簇产生的抗体具有较强的中和作用,称中和抗体,能中和同一型登革病毒的再感染,对异型病毒也有一定中和能力。二次感染时,如血清中增强性抗体活性弱,而中和抗体活性强,足以中和入侵病毒,则病毒血症迅速被消除,患者可不发病,反之,体内增强性抗体活性强,后者与病毒结合为免疫复合物,通过单核细胞或巨噬细胞膜上的Fc受体,促进病毒在这些细胞中复制。称抗体信赖性感染增强现象(Antibody-dependent enhancement,ADE),导致登革出血热发生。有人发现Ⅱ型登革病毒株有多个与抗体依赖性感染增强现象有关的抗源决定簇,而其他型病毒株则无这种增强性抗原决定簇,故Ⅱ型登革病毒比其他型病毒易引起登革出血热。含有登革病毒的单核细胞,在登革病毒抗体的存在下大量繁殖并转运到全身,成为免疫反应的靶细胞,由活性T细胞激活单核细胞,释放各种化学介质,激活的T细胞本身亦可释放一系列淋巴因子。这些生物活性物质激活补体系统与凝血系统,使血管通透性增加,DIC形成,导致出血和休克。患者血中组胺增高,组胺可扩张血管,增加血管通透性,Ⅰ型变态反应参与存在。登革病毒抗原与有Fc受体和病毒受体的血小板相结合,登革病毒抗体与血小板上的病毒抗原结合,产生血小板聚集、破坏,导致血小板减少,患者骨髓呈抑制,血小板生成减少。血小板减少可导致出血,还可影响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血管壁,激活补体系统,引起血管壁的免疫病理损伤,Ⅲ型变态反应也参与发病。 (二)病毒的变异 另外一些专家认为登革病毒感染的临床病情轻重与病毒的毒力有关。登革病毒通过变异产生毒力更强的病毒株可能是登革出血热发生的重要原因。  【病理改变】  1.登革热 本病肝、肾、心和脑均有退行性变。心内膜、心包、胸膜、腹膜、胃肠粘膜、肌肉,皮肤及中枢神经系统有不同程度的出血。皮疹中小血管内皮肿胀、血管周围水肿及单核细胞浸润。瘀斑中广泛血管外溢血。 2.登革出血热 本病的主要病变为全身血管损害引起的血管扩张、充血,导致出血和血浆外渗。消化道、心内膜下、皮下、肝包膜下、肺及软组织出血。内脏小血管及毛细血管周围出血、水肿及淋巴细胞浸润,肝脾及淋巴结中的淋巴细胞及浆细胞增生,吞噬现象活跃,肺充血及出血,间质细胞增多,肝实质脂肪变并有灶性坏死,汇管区有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及浆细胞浸润。肾上腺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及灶性出血、球状带脂肪消失,有灶性坏死。骨髓示巨核细胞成熟障碍。  【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 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从发病前1天至发病后5天内传染性最强。东南亚森林中的猴感染后多不发病,但可成为传染源。 (二)传染媒介 埃及伊蚊是本病的主要传播媒介,其次是白纹伊蚊(又称花斑蚊或斑蚊)。前者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沿海如海南岛等地区,喜栖室内。后者在我国分布较广,尤以长江以南为普遍,常在室外活动。蚊吸血受染后,经8~12天才有传染性,再次叮呅人可传染本病。伊蚊受染后终生有传染性。病毒在白纹伊蚊的唾液腺及神经细胞中可大量复制。 (三)易感性 人类普遍易感,在原无本病的区域内一旦发生流行,疫情可于短时间内迅速蔓延,并使大部分居民受染。发病以儿童为多。在热带地区多呈地方性流行,一次得病后对同一亚型的免疫力可持续1~4年,但仍可感染另一亚型。感染两种亚型后可获持久的免疫力。 (四)流行特征 本病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特别是东南亚地区,其次是北非,非洲赤道地区、南非北部、澳洲、地中海地区、太平洋岛屿,加勒比海岛屿等地。解放前我国台湾及东南沿海地区曾有过流行。解放后1978年在广东佛山市发生流行,1980年蔓延至广东,广西等地区,其中海南岛流行最为严重,以后常有不同程度的流行。 本病系由蚊传播,故流行有一定的季节性,一般在每年的5~11月,高峰在7~9月,特别是在雨季或雨季后时节。  【临床表现】  潜伏期2~15日,平均为6日左右,其长短与侵入的病毒量有一定关系。 (一)登革热 典型病程可分为侵袭期、缓解期和出疹期。 1.侵袭期(发热期) 多数患者起病急骤,少数病人可有短暂的前驱症状如头痛、背痛、疲倦、食欲不振等。热度迅速上升至39℃以上,伴畏寒、严重头痛,以及背痛,肌肉关节疼痛(均极剧烈,因此本病曾有“断骨热”之称),眼眶痛,眼球后痛(转动眼球时尤甚)等。颜面和眼结膜显著充血、颈及上胸皮肤潮红。全身淋巴结可有轻度肿大,脾将触及、质软、肝也有肿大。甚至症状尚有感觉过敏、恶心、呕吐、腹痛、胃纳不佳等,腹泻和便秘均有所见。可有相对缓脉。 少数病例在起病24~48小时内出现一过性全身钟尖样细小斑疹,主要见于四肢的肘、膝及面部,压之退色。本期持续约2~4日。 2.缓解期 多数出现于第4病日,本期约1~2日。一般症状减轻,体温也降至正常。但各次流行情况可有很大差别,多数病例并无缓解期、发热持续无下降趋势。 3.出疹期 皮疹于发病后2~5日出现,初见于掌心、脚底,或先发生于躯干及腹部,渐次延至颈和四肢,部分病人面部出疹。皮疹相当明显,多数呈麻疹样,少数呈猩红热样,或介于两者之间;稍有搔痒,压之退色。体温已下降者此时又下上升,呈马鞍型热,全身症状也随之加重。第二次发热可较第一次为高,常骤然下降。皮疹于1~5日(平均3日)内消失,一般与体温同时消退,但也有体温下降后皮疹反见明显者。 也有在发热最后一日或在热退后,于脚腿背后、踝部、手腕背面、腋窝等处出现细小瘀斑,加压时不退色;1~3日内消退,并短暂遗留棕色斑。 相对缓脉在本期相当明显。重症患者可有出血倾向如鼻衄、瘀点、胃肠道出血等。 整个病程约5~7日。病后患者常感虚弱无力和抑郁,完全恢复常需数周。 (二)登革出血热 本病病程可分为发热期、休克期和恢复期。 1.发热期 本期的主要症状有发热、上呼吸道症状、头痛、呕吐、腹泻等。起病急骤,体温迅速上升,可达40℃以上,也有起病较慢而有2~4日的前驱症状如低热,头痛,恶心、厌食等。颜面潮红,咽部充血伴干咳。瘀点出现于第2~3病日,常见于面部前额或四肢远端,斑丘疹少见。束臂试验在瘀点出现前即呈阳性。可伴有严重腹痛及腹部有压痛。 2.休克期 严重患者常突然出现休克,常发生于第4病日(2~5病日),持续12~24小时。出现烦躁不安,四肢厥冷、体温下降、呼吸快而不规则、脉搏细弱,部分病人出现胃肠道大出血,皮肤大片瘀斑等,偶有昏迷。少数病人可并发支气管肺炎、脑水肿、颅内出血等。 2.恢复期 经及时抢救,患者可于休克、出血控制后1~2天好转,恢复迅速而完全,无软弱或抑郁现象。偶有心动过缓、过早搏动等。  【辅助检查】  (一)一般常规检查 1.周围血象 登革热患者的白细胞总数起病时即有减少,至出疹期尤为明显;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也见降低,并有明显核左移现象,有异常淋巴细胞,退热后1周血象恢复正常。 登革出血热患者的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增多,后者见于严重病例及有继发感染者,一般在1万/mm3以上。血小板减少,最低可达1万/mm3以下。 2.尿常规 可有少量蛋白、红细胞、白细胞,有时有管型。 (二)病毒分离 取早期病人血液,接种于白纹伊蚊细胞株(C6/36)、分离病毒后须经型特异性中和试验或血凝抑制试验加以鉴定。 (三)血清免疫学检查 取双份血清作补体结合试验、中和试验或血凝抑制试验,以血凝抑制试验的灵敏性较高,而以补结合试验最具特异性。恢复期单份标本补体结合抗体效价达到1∶32以上有诊断意义;双份血清效价递升4倍以上可确诊。 (四)其他 在登革出血热病例中尚可血液浓缩,出、凝血时间延长,血清谷草转氨酶升高,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电解质紊乱,血白蛋白降低,代谢性酸中毒等。各种凝血因子轻度降低,纤维蛋白原减少,纤维蛋白原降解物轻至中度增加。并数以上的休克病例有DIC表现。  人群对任何一型登革病毒的初次感染均较敏感,对同型病毒有较稳固的免疫力,并可维持多年。但对异型病毒的免疫力则只约维持2月~1年。由于登革病毒有4个型,感染1个型后还可能发生第二次或连续感染。第二次感染很可能引起登革出血热和登革休克征合征。 如何测定束臂试验?其临床意义为何?   束臂试验又叫毛细胞血管脆性试验。试验的原理是通过压迫静脉,增高毛细血管中的压力,以测定毛细血管壁的抗压能力。   目前测定束臂试验的方法是在前臂屈侧肘窝下4cm画一直径5cm的圆圈(先把已有的出血点标出),然后在上臂用压脉带加压至收缩压与舒张压之间,持续8分钟后,解除压迫。5分钟后在充足的自然光线下数出新出的血点的数目,超过20个为阳性。   束臂试验阳性,可见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维生素C缺乏造成的坏血病,由于毛细血管脆性过大,束臂试验也会阳性。而在凝血因子缺乏的患者,束臂试验阴性。故束臂试验对出血性疾病的鉴别诊断有一定的帮助。 出血点:在10点以内为阴性;在10—20点为可凝;在20点以上为阳性。
作者: remoteli    时间: 2006-9-12 13:04

卫生部制订登革热诊断标准
1、疑似病例 本病流行区蚊虫叮咬季节中, 1\急起发热、头痛、眼球痛、肌痛、关节痛。(潜伏期5-9天) 2\鼻出血、出疹; 3\淋巴结肿大者。 皮疹为斑疹——出血疹,一般在发热4~5日时出现,分布于躯干和四肢,皮疹随体温下降消失,少数病例可有烦躁、抽搐、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等中枢神经症状。或高热者体温下降,但皮肤出现淤点、淤斑或有注射部位局部出血、胃肠道出血等自发出血,血压下降。 2、确诊病例 ①居住于流行地区,或曾去流行地区旅行,5~9日内有被蚊虫叮咬病史; ②束臂试验阳性,自发性出血;③脉搏微弱,出现休克; ④病毒分离阳性,并鉴定为登革热病毒;⑤血液中特异IgM抗体阳性;⑥恢复期血液IgG抗体比急性期高4倍以上者。 3、临床诊断 疑似病例加①或①与②或①与②与③。 4、实验确诊 疑似病例加④或⑤或⑥。
作者: tiptop    时间: 2006-9-12 14:16

以前收集的一些资料.

----------

一、疑似病例:

本病流行区蚊虫叮咬季节中,急起发热、头痛、眼球痛、肌痛、关节痛、鼻衄、出疹、淋巴结肿大者。

皮疹为斑疹,一般在发热45天热退再起时出现,分布于躯干和四肢,随体温下降皮疹消失,少数病例可有烦躁、抽搐、意识障碍、脑膜刺激等中枢神经症状。

高热下降,而皮肤出现瘀点、瘀斑、或有注射部位局部出血、胃肠道出血等自发出血、血压下降者。

二、确诊病例:

1.居住于流行地区,或曾去流行地区旅行,59天前有被蚊虫叮咬病史。

2.束膊试验阳性,自发性出血。

3.脉搏微弱,出现休克。

4.病毒分离阳性,并鉴定为登革热病毒。

5.血液中特异性IgM抗体阳性。

6.恢复期血液IgG抗体比急性期高4倍以上者。

临床诊断:疑似病例加112123

实验确诊:疑似病例加456

登革热病名来源于西班牙语,是形容患者由于发烧、关节痛和走路的步态有些像装腔作势的样子,从而得名。登革热存在于热带、亚热带地区,在60多个国家和地区流行,有近20亿人口受到感染的威胁。  登革热的流行,表现出两种不同的类型:一是地方性流行地区,在那里常年有病人发生,且雨季流行多、年幼病人多。泰国、越南、缅甸、印度尼西亚、新加坡、马来西亚、老挝、柬埔寨、菲律宾及南太平洋岛国等都属于地方性流行地区。如泰国,今年1月以来报告发病近4万人,在首都曼谷就有近千名病人,死亡79人。菲律宾至今年722日报告发病近6000人,死亡50人。

  另一类型是输入性流行地区,在这里有传播登革热的蚊种,平时无病例发生,仅在有传入时,可引起登革热发生或流行,我国就属于这类地区。

  伊蚊传播登革热登革热的病原是病毒,病毒主要来源于登革热病人和受到病毒传染而未出现症状的隐性感染者。有研究发现,在东南亚丛林中的猴子查出了感染登革热病毒的痕迹,说明猴子在感染病毒后也具有病毒血症期,也是经蚊子传播病毒的来源。

  登革热病毒属于虫媒病毒,传播登革热病毒的蚊子有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蚊子染上登革热病毒,终身保持传染性,还可将病毒经卵传给下代。曾有观察发现,人经12只这样的蚊子叮咬即可受到感染或发生登革热。

  埃及伊蚊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台湾、海南,零星分布在广东西部沿海及广西北部湾沿海地区。这种蚊子孳生在室内水缸及其他水容器中,活动在室内,白天就叮咬人。雌蚊在吸了病毒血症期的人血后,经过814天,病毒在蚊体内增殖到全身带毒。此蚊唾液腺内的病毒在叮咬人时就像微型注射器一样,把登革热病毒传染给人。

  白纹伊蚊在我国广泛存在于辽宁以南、陕西以东的广大地区,但以江南较为普遍。这种蚊子孳生在废弃的盆罐、坛钵、轮胎等物的积水中,成蚊活动在室外,兼吸人血,传播登革热病毒。  谁容易感染登革热人不分年龄、性别、种族,对登革热病毒都很易感,尤其是从非地方性流行地区进入地方性流行地区的人。由于登革热的病原分为4型,患过由某一型病毒引起的登革热,还可以发生另一型病毒引起的感染。

  当前,登革热有扩大流行的趋势,其原因一是全球气候变暖。这造成该病流行范围从热带、亚热带向温带地区扩展,受害人群增多,并使蚊子活动季节延长,活动区域扩大,病毒在蚊体内增殖活跃,病毒的毒力增强。

  人口大量流动是登革热流行扩大的另一重要因素,如国际商贸、劳务、渔业及旅游、探亲等活动,都可能使处于病毒血症期的人输入其他地区,在一定条件下就会造成流行。现代化交通更促成登革热的远距离扩散。


作者: tiptop    时间: 2006-9-12 14:24

广州市预防控制登革热方案

  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病毒引起的蚊媒传染病,人群普遍易感,发病率高。该病起病急、传播快、病情严重者可因出血或多器官损害而死亡。在我市主要由白纹伊蚊传播,自1978年出现以来已多次发生较大规模的流行,给人民群众的健康、生活、生产带来了极大影响。为有效预防控制登革热在我市流行,防止出现全市性的暴发,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促进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根据国家卫生部《登革热防治方案》(1988年6月发布)、《登革热诊断标准和处理原则》(卫生部行业标准,WS216-2001),参照世界卫生组织1995年提出的策略,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与防控任务

  通过明确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职责,调动各部门、各单位和社区群众力量,有效落实登革热预防和控制各项措施,在预防控制工作中逐步掌握我市登革热流行病学规律,提高防制、诊疗技术水平,形成一个多部门协作、群众广泛积极参与的防制机制,最终减少乃至消除登革热疫情对我市居民健康和经济社会发展造成的不良影响。

  控制和消灭白纹伊蚊是当前最有效的预防和控制登革热的措施。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大力开展宣传教育,充分发动群众,坚持落实以环境整治、清除室内外白纹伊蚊孳生环境为主导的综合性防制措施,将白纹伊蚊密度控制到不致发生流行的程度。

  二、防制措施

  (一)开展健康教育。

  利用电视、报刊、广播等媒体开展广泛、有效的宣传教育,普及登革热防制知识,使群众自觉行动起来,清除室内外白纹伊蚊孳生场所,预防控制登革热。

  (二)加强环境治理及媒介监测和控制。

  通过整治市容环境卫生,清除室内外蚊虫孳生地,落实以环境治理为主的综合防制措施,组织开展全市经常性防蚊灭蚊行动,控制或消灭登革热传播媒介,阻断登革热传播途径。

  开展白纹伊蚊密度、消长、生态习性、抗药性等监测和白纹伊蚊综合防制的调查研究,指导控制传播媒介。

  (三)加强人间疫情监测。

  加强登革热病原学、血清学监测和登革热疫情监测工作,掌握全市疫情发展动态、流行病学规律和影响因素,为预防控制登革热提供科学依据。建立市、区(县级市)防疫机构和临床医疗单位间的监测网络,确保监测系统灵敏、可靠。及时分析监测信息,并向有关部门交换或通报疫情和监测动态。

  (四)开展业务培训。

  大力开展培训工作,提高监测人员、疫情处理人员、临床医务人员登革热防制知识水平,保证监测、防制、诊疗工作质量。

  (五)严格控制疫情。

  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广州市传染病防治规定》和《登革热诊断标准和处理原则》等,加强传染源管理与蚊媒控制,及时、规范地处理疫情,隔离治疗病人;紧急杀灭成蚊,清除蚊虫孳生地,把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

  (六)提高救治水平。

  提高登革热诊断水平,减少登革热漏诊和误诊现象;必须将病人送入指定医院及时救治,做好危重病人抢救工作,力争不发生死亡病例。

  (七)开展科学研究。

  加强登革热流行病学、媒介生态学、实验室诊断、应急疫情处理、临床诊治、危重病人救治技术的研究。

  三、组织机构与经费保障

  建立以市政府分管卫生工作的副市长为召集人,市宣传、卫生、爱卫、建设、城管、市政园林、环卫、教育等部门参与的广州市登革热防制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通报疫情,分析、研究防制形势,协调各部门工作,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指导全市登革热的防制工作。

  各区(县级市)政府、街道办事处(镇政府)相应建立和健全登革热防制领导机构,加强对当地登革热防制工作的领导。

  各级财政部门根据疫情防制的实际需要,投入必要的防制经费及以环境治理为主的灭蚊工作经费。

  四、职责分工

  (一)各区(县级市)政府、街道办事处(镇政府)。

  各区、县级市政府要协调和督促本辖区各有关部门、街道办事处、镇政府和社区执行防治方案,落实各项防治措施,预防登革热的发生与流行。

  各街道办事处、镇政府是所辖区域登革热预防控制的主要组织者和执行者。应经常组织发动和督促本辖区开展爱国卫生行动,定期清理卫生死角,清除积水,做好防蚊灭蚊工作,消除室内外白纹伊蚊孳生地,确保达到蚊媒控制指标。防控工作要覆盖本辖区各居(村)委、机团单位、住宅小区、公共地带、工地等。疫情发生时应立即组织由卫生、防疫、爱卫、宣传、教育、城建、街道消杀站、社会消杀公司等部门或单位组成的登革热疫情处理专业队伍,根据市、区(县级市)登革热疫情处理机构提出的疫情控制意见开展行动,宣传登革热防制知识,发动群众共同做好本辖区紧急灭蚊、清除蚊虫孳生地的工作。

  (二)宣传部门。

  定期开展预防控制登革热宣传,组织电台、电视台、报社等新闻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全市"消灭蚊子,预防登革热"的公益宣传,在黄金时段播放登革热预防知识,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使群众自觉参与防治登革热行动。

  (三)卫生部门。

  卫生部门是登革热预防控制策略和技术方案的制订者和防制效果的评估者。

  1.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建立健全登革热疫情控制领导小组和工作队伍,统一指挥、协调,保证人、财、物的到位,把登革热防制工作作为卫生防疫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来抓。

  2.开展登革热人间疫情监测和蚊媒监测。对登革热流行病学规律、流行相关因素进行调查,组织登革热实验室诊断、临床治疗技术的研究。通过监测和调查研究,了解登革热的分布规律、变动态势和影响因素,尽早发现疫情的流行或暴发,及时分析疫情形势和监测信息并向有关部门通报,提出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策略、技术措施、方案,并评价防治效果。

  3.制订全市登革热预防控制的长期和近期计划,组织计划的实施和评价。提出登革热疫情预防控制方案。检查、指导预防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评估疫情控制效果。

  4.加强对登革热预防与控制的技术指导。举办登革热防制技术、防蚊灭蚊技术培训班。积极配合爱卫部门做好全市防蚊灭蚊工作。在疫情发生时,区、县级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防疫站)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指导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按照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确定疫点范围,并迅速组织疫点媒介控制工作的实施。

  5.做好病人救治工作。各医疗单位发现疑似登革热病例,要立即电话报告当地防疫机构,同时填报传染病报告卡。收治登革热病人的医院要做好防蚊灭蚊工作,防止院内感染。开展登革热防治知识培训,特别是急诊、内科、儿科门诊医生要掌握登革热诊疗技术,提高诊疗水平,做好危重病人抢救工作,努力减少死亡病例。

  (四)爱卫部门。

  负责组织全市爱国卫生运动,提高城市卫生水平。

  1.市爱卫办要制订全市防蚊灭蚊计划,积极发动群众和机团单位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组织全市统一防蚊灭蚊行动,督促检查各区、县级市落实防蚊灭蚊措施。

  2.区、县级市爱卫部门要负责辖区内防蚊灭蚊工作,充分发动群众和机团单位采取以环境治理为主的各种有效措施降低辖区内蚊媒密度。定期抽查辖区内防蚊灭蚊情况,并将检查情况向卫生部门通报。组织消杀站、专业消杀公司对辖区所有学校、医院、工厂等机团单位和居民小区、公共地带、工地等反复进行灭蚊,确保达到蚊媒控制指标。疫情发生时与卫生部门一起组织街(镇)、居(村)委会积极做好疫点及邻近范围的灭蚊工作。

  3.加强对城市卫生的检查,提出检查方案和整改措施。

  (五)建设部门。

  加强建筑工地的环境卫生管理,制订建筑工地的环境卫生管理办法,定期监督检查建筑工地特别是停建工地灭蚊和清除蚊虫孳生地的工作,配合街道落实建筑工地的防蚊灭蚊措施。

  (六)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

  积极配合建设、爱卫部门,加强对建筑工地环境卫生的监督检查,对违反防蚊灭蚊有关规定的建筑工地,依照有关法规责令整改,并予以处罚。区城管部门要加大检查力度,定期检查辖区内建筑工地的各类积水,确保建筑工地不成为蚊虫孳生地。

  (七)市政园林部门。

  1.做好市政设施及公园的防蚊灭蚊工作,搞好公园环境卫生,清理公园、广场、花圃、苗圃的垃圾,清除废弃和闲置的积水容器,水池、水景、沟渠等积水应有防蚊措施。

  2.做好下水道的清疏工作,保障排水通畅,防止形成蚊虫孳生地。

  3.掌握二次供水设施卫生状况,督促业主完善二次供水的防蚊管理,检查二次供水设施落实防蚊措施的情况。

  4.在登革热流行季节,在公园内开展预防登革热的宣传。

  (八)环卫部门。

  加强环境清扫及垃圾的清运工作,及时清除地面积水及各类积水容器。

  (九)教育部门。

  1.督促各类学校和托幼机构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大搞环境卫生,清除蚊虫孳生地。秋季开学前组织学校对校园进行全面灭蚊并清除蚊虫孳生地。

  2.将预防登革热知识纳入健康教育课本,对学生开展健康教育。要求学校每学期在4月、9月对所有学生讲授一节预防登革热健康教育课,并发动学生回家清除蚊虫孳生地。

  五、考核评估

  (一)评估内容。

  1.组织机构年度运作情况。

  2.各区(县级市)、街道办事处(镇政府)经费投入情况。

  3.健康教育开展情况。包括健康教育覆盖率、群众(或学生)登革热知识知晓率、行为正确率(要求入户开展问卷调查,每街、镇调查50位市民)、宣传材料发放数量、小区宣传栏宣传情况、公共媒体宣传情况(统计次数,累计小时)。

  4.环境治理情况。包括闲置工地数量及管理情况,拆迁工地数量及管理情况,公共地带、楼房间、雨棚、天台垃圾清理情况。发动爱国卫生运动次数、参与率(按"国家卫生城市标准"相关指标进行检查)。

  5.蚊媒密度指标。行政街或建制镇民居的布雷图指数控制在5以下,行政街除民居以外的各种室内外环境各类存水容器和积水中标准间指数达到1以下,废弃及闲置积水容器率不超过1%。

  6.疫情处理指标。疫点布雷图指数必须在1周内控制在5以下,对疫点采取措施后在一个最长潜伏期之后没有新发病例,疫情持续时间,每一疫点杀灭成蚊次数、间隔时间。

  7.监测指标。完成监测计划情况(病原学、血清学监测数量),蚊媒监测频次,是否建立监测数据库,是否定期分析监测数据,疫情报告情况,监测网络人员培训情况,登革热知识掌握情况(试题考查)。

  8.传染病管理与病人救治指标。住院隔离率,首诊误(漏)诊率,平均发病至入院天数,平均发病至确诊天数,入院至接到报病平均天数,平均住院天数,人均住院费用,病死率。

  (二)考核形式。

  由市登革热防制工作联席会议委托市卫生局、市爱卫办组织实施考核,每年1-2次。各区、县级市也要自行组织考核,通报考核结果。

  附件:广州市2003年蚊虫防制工作方案

广州市卫生局

附件

广州市2003年蚊虫防制工作方

  根据《广州城区灭蚊达标实施方案》、《广州市蚊类防治技术方案》,总结全市2002年灭蚊的经验教训,为防止登革热疫情今年在我市再次暴发流行,2003年我市的蚊害防制工作要迎难而上,坚持早抓、抓实,常抓不懈。要以防制登革热传播媒介--白纹伊蚊为重点,同时防制我市优势蚊种--致乏库蚊。要继续贯彻预防为主和综合防制的方针,坚持生态防制和化学防制相结合,群众动手和专业队伍实施相结合,重点防制与全面控制相结合的防制策略,把蚊虫密度控制在不足为患的水平。各级政府和各级领导应将防制登革热等传染病工作与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自觉为民办实事,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提高我市"两宜"水平,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紧密结合起来,坚持"政府组织,地方负责,部门协调,群众动手,科学治理,社会监督,分类指导",发挥爱国卫生运动优势,把蚊虫及其传染病防制工作落到实处。

  一、组织宣传发动

  蚊虫防制包括室内外环境,涉及机关团体和千家万户。要根据不同时期和不同情况的防治需求,宣传灭蚊防病,重点是宣传防登革热的科普知识,增强积极预防为主自我防护意识;宣传公民做好防治工作的义务,增强人人自觉参与的意识;宣传防治行动的具体要求,增强工作落实的责任意识。通过宣传组织发动,扩大群众灭蚊防登革热知识的知晓面和灭蚊行动的参与面。

  今年4月是第15个全国爱卫月,从广州实际出发,爱卫月活动以灭蚊防登热为主题,深入广泛搞好宣传发动。市爱卫办印发爱卫月方案。全市结合年度爱卫工作会议,由市领导进行动员。区、街要召开相应的会议进行动员部署,认真抓好7个环节的宣传发动工作:(1)每个街道办一栏灭蚊防登革热的彩色板报。彩色板报由市爱卫办统一印制。(2)所有居委会出一期灭蚊防登革热墙报。广州卫生报提供一期宣传专版。(3)印发宣传单张,广贴告示,做到楼宇有告示,户户有传单。(4)4月1日以街为单位开展灭蚊防登革热的宣传咨询活动。(5)新闻媒体报导灭蚊动态,刊登、播放有关灭蚊方面的知识、公益广告。(6)卫生部门编印下发一定数量的灭蚊防登革热的小册或折页。(7)教育部门和共青团开展配合宣传发动。

  在一般情况下,4至11月份每月安排一周开展全市除四害统一行动,相对突出灭蚊的行动。在组织每月行动时,市、区通过媒体告示,街道居委会也要力求广泛告示。如有登革热疫情发生,各级宣传发动工作要超常运作。各区街要成立疫情控制领导小组,各重点单位要成立工作协调小组,加强对灭蚊工作的领导,健全、完善和落实工作责任制。各级领导要根据疫情组织辖区和下属单位进行紧急动员,并靠前指挥协调,落实工作保障。要参照爱卫月期间要求的7项宣传发动措施,结合防疫要求加大实施力度。各街道要组织一支宣传发动的骨干队伍,深入民居上门宣传发动。疫点及其周边的单位和居民住户要家喻户晓,市和区教育部门要给学生安排灭蚊预防登革热健康教育课,发动学生和家长一起共同参与灭蚊统一行动。共青团要加强社会宣传,组织青年志愿队伍,积极投身应急灭蚊行动。

  二、清理孳生地

  蚊虫防治大量的工作和基础工作是清除孳生地。广州处在亚热带地区,一年四季都适宜蚊虫的生长,其孳生地类型多、分布广,清理任务繁重。全市各部门、各单位要按管理责任和业主责任,认真开展孳生地清理工作,确保工作的落实,使布雷图指数和标准间指数达到《广州市控制登革热媒介技术方案》提出的要求。一是动员日常清理,引导单位员工和市民群众,日常清理室内各类积水,特别是水生植物积水,坚持每周换水一次,并清洗水生植物根部。二是结合周末卫生日清理机关大院、企事业单位卫生死角,清除房前屋后坛坛罐罐等各类容器积水。三是对特殊环境组织专业队伍清理,公园内树洞竹兜、花草丛中被弃的饭盒、罐头盒、饮水杯等积水容器要组织人员专门清理,循环进行,各物业小区、内街内巷沉污沙井积水,要逐个投药,每月投药至少1次。四是对闲置工地和比较大范围的卫生死角要及时协调,明确管理责任,组织并落实力量清理。五是结合工程施工处理,在建工地要结合市政工程施工,履行清理孳生地责任。六是加强对特殊行业待用和废弃盆罐、轮胎等方面的管理,严禁其露天堆放。

  清理蚊虫孳生地工作,要纳入4至11月份每月除四害统一行动的内容和部署,街道、居委会及各责任单位以及机团单位,要专业队伍和群众结合,全面清理一次室内外孳生地。清理情况每月要逐级综合上报。在有疫情背景下,孳生地处理要点面结合、专群结合,按责任区域全方位实施,力求广泛、到位、彻底。在疫情发生一周内,布雷图指数降到5以下,外环境孳生地标准间指数控制不超过1。疫点所在的街道居委会除在面上广泛发动群众清理室内外孳生地外,还必须组织不少于20人的队伍专司蚊虫孳生地的清理与检查,上门协助清理,反复进行检查,一户一户落实。疫点周边公园、工地也必须组织相应的清理队伍,对蚊虫孳生地进行地毯式清理。清理孳生地的队伍经培训后持续展开工作,直至疫情基本控制时止。在疫情发生后至疫情基本控制前,疫点街孳生地清理情况和孳生地控制指标监测实行每周一报制度。

  三、消杀控制成蚊

  在控制孳生地的基础上,要根据成蚊密度和防治需要,定期开展消杀成蚊工作。在一般情况下,既要消杀白纹伊蚊,同时兼杀库纹。在有登革热疫情时,消杀工作要加强杀灭白纹伊蚊的针对性。

  消杀成蚊的行动,要组织发动社会各层面一起参与,做到专群结合,日常分散消杀与组织统一行动消杀结合起来。其责任分工如下:

  (一)居民住户:居民委员会要设立售药服务点,便民售药,指导居民用药杀蚊。每月统一行动周期间,要动员群众积极配合和参与灭蚊统一行动;在有疫情发生时,要紧密配合政府有关部门采取的超常措施,入户指导帮助消杀,街道、居委会的便民售药要服务上门。

  (二)机关团体,包括中小学、幼儿园:认真落实本单位消杀成蚊的工作,日常消杀每月不少于2次;在有疫情发生时,要迅速组织力量,落实专业队伍全方位消杀,每周2次,持续进行,直到疫情完全控制。

  (三)建筑工地(闲置工地):在建工地要把除害防病纳入工程质量管理体系,作为文明施工内容,日常灭蚊落实专业队伍承包,定期实施消杀;有疫情发生时,工地要成立灭蚊预防登革热领导小组,与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紧密配合,督促专业队追加工地消杀。闲置工地灭蚊消杀,由建委牵头,会同城管部门组织实施,爱卫部门配合,街道消杀站负责消杀。城区闲置工地全部要造册,落实除四害消杀要登记,每月固定消杀不少于一次,在疫情背景下每月至少两次。

  (四)公共外环境:各街道消毒站负责对辖区内公共外环境成蚊消杀任务,坚持定期消杀。市区下发的药物只能用于公共场所消杀,禁止用于有偿承包服务。各街道消毒站要把落实公共外环境的消杀作为从业的主要职责,以主要的人力、物力投入。在疫情发生时,要集中力量对疫点区域进行密集性消杀,有效降低成蚊密度。

  (五)疫点及其周边消杀:有疫情情况下,疫点所在楼宇及半径50米范围内的消杀以市、区疫控部门的专业人员为主,街道消杀站参与,居委会配合实施;周边及面上的消杀工作以街道消杀为主,市、区疫控机构派人员指导。PCO公司承包的服务单位,要按疫情控制要求,义务追加消杀次数。

  四、防制设施建设

  各单位要注意加强防制蚊虫的设施建设,并有计划地逐步推进。

  (一)通讯电缆沟和工程电缆沟,能垫沙的要垫沙,不能垫沙的要畅通排水,不要形成坑道积水;蓄水池一定要密封,破损的要修复,以防蚊虫飞入产卵。有关职能部门要按防蚊设施建设要求,进行全面检查,落实相关措施。

  (二)下水道沉沙井。要有计划安装防鼠防蚊闸板,重点是公园、住宅小区、学校、机关单位等院内。应该安装的下水道沉沙井,3至5年内要全部完成安装,各单位要制订计划,逐步推进。经费投入按市、区及单位各三分之一结算。市将每年按计划安装不少于一万个。

  (三)安装灭蚊灯箱。灯箱集灭蚊功能和爱卫公益宣传于一体,是小区、公园、机关大院内比较好的一种卫生基础设施,实施免费安装,各单位要尽快制订安装计划,向市、区爱卫办申请,由广州鼠害与卫生虫害防制协会组织实施。

  (四)加强个人和住家居室防护。居民住户、传染病医院门诊和收治登革热病人住所、幼儿园等场所,要安装纱门纱窗,形成隔离带,防蚊虫叮咬。各有关职能部门对重点场所和重点单位要组织经常性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五、业务与技术指导

  日常工作,各级爱卫部门和各条块从事爱卫工作的干部,要熟悉灭蚊预防登革热相关知识,加强业务培训,认真做好辖区内或本系统内灭蚊的工作计划和布署,督促灭蚊行动的实施,对重点单位进行现场指导。各区爱卫办和区街要抓好基层单位的培训工作,积极开展孳生地调查研究,进行相关资料分析,掌握本辖区内蚊密度动态变化,并及时通报上级部门和有关单位,及时采取相适应的灭蚊措施。有疫情发生时,各级爱卫部门和各条块从事爱卫工作的干部,要全力投入第一线开展业务与技术指导工作,督查、综合、上报灭蚊行动和相关监测情况。

  各级疾病控制中心和从业人员,要定期监测蚊虫活动变化规律,尤其是媒介白纹伊蚊种群数量、密度指数、孳生场所等有关情况,及时将相关资料提供给卫生行政部门和爱卫部门,提出科学合理的防治技术意见,同时做好新药推广试验及灭蚊技术效果评价。在有疫情发生时,对疫点要实施定点监测,每周报告监测情况。

  广州市爱卫会专家委员和鼠害与卫生虫害防制协会要着力抓好专业队伍的开春培训工作,全面提升专业队员消杀技术水平和专业素质,对从事一线消杀人员要突出实际操作技能和规范用药的培训。疫情发生时,各级爱卫部门和区街要迅速组织有关人员"火线"培训,加强面对面指导。协会要加强PCO行业管理,督促服务职责的履行,改善服务质量。

  六、行政组织的效果评价与工作督查

  为确保灭蚊落到实处,需加强市对区和区对街(镇)的层级检查,加强爱卫会对委员单位灭蚊工作落实情况的抽查,进行必要的效果评价。督查与评价的主要内容是:

  (一)完成任务情况:孳生地控制有调查,统一行动有计划、有行动,专业队伍能按时行动,并有完整的记录,规定的宣传咨询活动具体落实,同时抽查群众的知晓率和参与面的相关资料。

  (二)内外环境灭蚊效果:检查布雷图指数,外环境孳生地标准间指数控制的自我评价资料,并进行现场抽查。

  (三)群众投诉及专项检查时所发现问题的处理整改情况:对群众投诉的处理有登记,处理率达100%,整改率不低于95%;一时解决不了的复杂问题要说明理由,有相关措施,并继续跟踪整改。

  (四)用药规范:药物必须"三证"齐全,过期药物不得使用,对库存的过期药械要进行集中规范处理,不得污染环境,并作好登记。下发的药物进、出库及用处记录清楚,无违规使用现象。

  区对街每年要有二次除四害全面工作检查,每次统一行动要有抽查。抽查的数量由区自行制定,但要有一定的覆盖面,工作情况要及时报市爱卫办。

  市对区采取定期检查与抽查相结合方式进行,每次统一行动抽查不少于二个区和部分街道。检查的内容除参照区对街检查的内容外,同时还要检查日常工作资料情况和经费投入情况等,每次检查结果要及时通报,并以积分的形式累积存底,计入年度考评。

  市、区爱卫会对委员单位灭蚊工作职责履行情况的抽查,结合除四害工作落实的综合检查一并实施。


作者: caizyf    时间: 2006-9-14 22:14

多谢各位同行

[em25][em26][em27]请你们食哦!
作者: caizyf    时间: 2006-9-14 22:23

请问有没有这方面的幻灯片......

[em17]
作者: lyzengbao    时间: 2006-9-19 09:28

登革热正在由南向北蔓延


作者: lglzwx    时间: 2006-9-19 15:44     标题: 登革热培训资料

如有,请发给我一份。lglzwx@sina.com


作者: hsimeng    时间: 2007-1-12 20:05

多谢各位同行






欢迎光临 疾控家园 (http://cdcman.s1.288idc.co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