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邀者注册
登录
论坛
搜索
帮助
邀请码
关于我们
疾控家园
»
传染病控制
»
性病与艾滋病
» 2014年河北省沧州市新增艾滋病百余例
返回列表
发帖
2014年河北省沧州市新增艾滋病百余例
不问过往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不问过往
当前离线
UID
8251
帖子
26
精华
0
积分
2675
阅读权限
70
在线时间
2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3-4
最后登录
2018-9-17
执业助理医师
1
#
跳转到
»
倒序看帖
打印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14-11-28 12:22
|
显示全部帖子
2014年河北省沧州市新增艾滋病百余例
流行
,
主题
,
河北省
,
艾滋病
,
沧州市
本帖最后由 不问过往 于 2014-11-28 12:27 编辑
2014年河北省沧州市新增艾滋病百余例
沧州日报2014年11月28日
下载
(204.55 KB)
2014-11-28 12:23
提示:
今年以来,该市新增艾滋病病例百余例,18个县(市、区)均有病例发现,较去年同期上升12.77%。艾滋病疫情呈地区分布广、低龄化、性传播特别是男男同性传播为主、虽为低流行但上升趋势明显等特点。12月1日是第27个“世界艾滋病日”,主题为“行动起来,向‘零’艾滋迈进”。疾控中心呼吁,增强防艾意识,消除对艾滋病的歧视,阻断艾滋病传播。
男男同性传播占多数
今年9月,还不到14岁的男孩小宇被确认感染了艾滋病。小宇的父母在外经商,家庭富裕,他12岁时就对学习失去了兴趣而辍学。辍学后他不愿意随父母生活,隐瞒年龄随朋友外出打工,在商店卖过衣服、饭店当过服务员,期间结交了许多男孩。其中,有两位“大哥哥”对他特别“关心”,小宇不长时间就与他们发生了性关系。后来,小宇经常低烧,到市疾控中心检查确诊感染了艾滋病。
男青年小平去年与女朋友分手后情绪低落,从网上交了两个男性朋友,并一起到天津、北京在宾馆发生了几次同性性关系。今年6月,小平感觉不舒服,经市疾控中心确诊患上梅毒并且感染了艾滋病。
下载
(220.26 KB)
2014-11-28 12:24
……
据该市疾控中心统计,我市管理的艾滋病毒感染者和病人中,男性居多,男女比例为6.79∶1。在传播途径上,性传播占报告病例总数的96.68%,尤其是男男同性传播占到61.73%。今年以来新增的百余例艾滋病病例中,这些特点更为明显:男女比例高达14∶1,性接触传播占98.04%,其中男男同性传播占到79.41%。
沧州市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防治科科长韩芳介绍,受到社会多方面因素影响,男性同性恋人群处于隐蔽状态,成为艾滋病传播高危人群,他们流动性大,行动秘密,给防治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男性同性恋人群已成为最主要的艾滋病高危人群。”韩芳提醒家长,应该注意孩子性格方面的教育,不要把男孩当女孩养或把女孩当男孩养,避免孩子同性取向的早期形成,并适时地对孩子进行青春期教育。
隐瞒病情传播风险增加
今年4月底,一对年轻夫妇来到沧州市疾控中心艾滋病防治科,妻子怀里抱着的小男孩趴在妈妈肩头不时地咳嗽并且流口水。年轻夫妇说,小男孩是前几天北京某医院报告的我市艾滋病儿童,刚满两岁。市疾控中心为夫妻俩采血检测,结果全部为艾滋病抗体阳性。在对他们分别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后了解到,男孩的父亲曾有过婚外性行为造成感染,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传染给了妻子,妻子又将病毒传染给了儿子。由于孩子发现得太晚,免疫功能彻底破坏(每立方毫米血液中CD4为0个),经过治疗也未能挽留孩子的生命,4个月后小男孩死亡。
据了解,一些艾滋病患者怕家人埋怨和不理解,对家人甚至配偶也隐瞒病情。韩芳说,这样是非常危险的,极易把病毒传染给家人。她提醒大家,首先要约束自己的行为,一旦发生不洁性行为要及时进行性病艾滋病的检测,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只要坚持长期服药,治疗效果还是不错的。在确诊感染艾滋病病毒后,一定要告知家人尤其是配偶,让家人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日常的生活接触不会传染艾滋病,但艾滋病患者有出血时,家人不要直接接触,需要带上塑料或乳胶手套或垫上纸之类的东西。艾滋病患者婚后接受规范检查指导,生出健康孩子的机会也非常高。相反,如果对家人隐瞒,则很可能在日常生活中传染给家人。
下载
(185.22 KB)
2014-11-28 12:24
期望过不受歧视的普通人生活
艾滋病患者张兰(化名)在家人的鼓励下,积极接受治疗。她定时服药,生活很有规律,体重开始增加,皮肤上的斑点也慢慢地褪去了,一切都往好的方向发展。
“多么希望社会上不要有恐艾心理。我努力挣钱养活自己,除了体内有着艾滋病毒,除了要每天吃药,我就是一个普通人。这些日子我又开起了网店,希望生活的改变和生命的延续。”张兰说,社会上的恐艾心理,让她做普通人的希望很难实现,她不敢向别人说起自己的病情,不敢出门和别人接触,就怕那些恐慌和歧视的目光,这比艾滋病本身更让她害怕。
韩芳说,因为目前治疗艾滋病还没有疫苗,只能靠预防来减少艾滋病的发生,对高危人群进行干预性工作,无疑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近几年,随着艾滋病知识宣传力度的加大,到门诊咨询检测的人也在增多。然而,仍有一些人对艾滋病有误解,社会上对艾滋病患者也存在一定程度的歧视,一旦出现相似症状,他们首先选择的往往是网上比对病症,造成了一些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艾滋病患者不能被及时发现和治疗,增加了艾滋病传播的危险。
“要做到及时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治疗,预防艾滋病传播,减少艾滋病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影响,需要大家以宽容的心态去关爱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让他们能够大胆地走进疾控中心和医院,去接受检测和治疗。”韩芳说。
收藏
分享
返回列表
疾控2025
热点讨论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学习进修就业园地
专题
疾控信息化
绩效考核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
疾病控制
传染病控制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肺结核
性病与艾滋病
流感大流行应对
公众健康
慢病与伤害
卫生检验
健康教育促进
疾控机构建设与管理
卫生法律法规
生活庭院
雨花阁
电脑房
精品厅堂
家园管理
管理事务
家园发展研讨房
[收藏此主题]
[关注此主题的新回复]
[通过 QQ、MSN 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