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要善待“赤脚医生”
全国政协委员陈仲强:小村医大作用 国家要善待“赤脚医生”
“小病不出村,同时给农民普及疾病预防知识,可以做到不得病或者少得病,至少早治疗,确保新农合制度能够发挥更好的保障作用。小村医能发挥大作用,国家一定要善待‘赤脚医生’,不要让他们流汗又流泪。”近日,全国政协委员陈仲强做客人民网“两会代表”嘉宾访谈时提出,他将提交一份提案,建议提高村医待遇。
村医的问题让人忧虑。陈仲强说,在县乡村三级网络中,县一级网络的构建,国家是通过900家三级医院对口支援全国2000多家的县医院来完成的,包括医生的规范化培训也有明确的落实。县级医院主要负责对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的培训。村卫生站,也就是村医的问题,让人感到很忧虑。他们中大专以上学历非常少,大本几乎没有。村医们可能有一些知识,比如上过中专,做过一些简单的医疗服务工作等,目前他们在承担着最基层的医疗任务,这就是目前的状况。
陈仲强认为,虽然在整个架构里面,它是一个网络,但是它在机构上,独立于乡卫生院,当然也不在整个县卫生机构体系内,所以会产生几方面的问题。
在这样的体系里,缺少正式的编制。缺少正式的编制,就没有吸引力,对医生来讲,就不愿意做这项工作;
村医的收入低,财政补贴也非常低。国家这两年重视卫生站,投入了一些经费,硬件设施有了很大改观。但是对维持运转的投入和村医的收入,没有固定的补贴。总体上,村医的收入是他所在村收入的平均水平甚至还要低于平均水平;
村医的培训没有着落。继续教育没有着落,村医工作的上下衔接、监管还不是非常到位。 对此,陈仲强提出如下建议:
首先,能不能在县乡村的服务网络里面做一点调整。因为村卫生站是独立机构,但是一个人、两个人这样一个机构,它的发展或者运行实际是非常困难的。我建议,能不能大胆一点,把三级变成二级,就是村并到乡这一级,村是乡派生出的一个延伸触角。由乡来直接组建这个队伍,派人下来,把村一级所有的公务卫生、预防、保健,包括医疗服务,统筹纳入乡的工作管理之中。同时,也包括培训。
其次,关于后续人才问题。无论是招聘还是培养,只要在编制中都可以纳入进来,这样可能会更为有效,在结构上、功能上,责任就划分更清楚。让村一级医疗完全独立管理,自由发展效果未必最好。
第三,在编制上,我觉得要重视这个问题,解决好村医的编制。现在的情况是以个体为主,由自然村去招聘,有的是由乡县卫生院去招聘。不如委托乡卫生院去控制和管理,解决好薪酬问题。薪酬有一个统筹的标准,由财政支持。
除此以外,比如公共卫生服务,包括提供更多的医疗服务,给予适当的激励,干得好的话,可以收入更多一点。这样从根本上解决了村医的后顾之忧,提高了吸引力,会引入更高端的人才从事这项工作,问题就会解决得比较好。
从长远来讲,也不排除编制外,个体行医的进入。进入之后,按照一个村卫生站基本投入多少,国家财政把这部分投入转给个体行医者,而不用让他来承担对村卫生站的建设,这相当于国家购买其服务。让乡卫生院对村医、对个体行医的村医业绩进行全面监管,同时乡卫生院对村的公共卫生服务、预防保健、基本的科普、宣教进行统筹、规范。
陈仲强认为,在加强县乡村整个网络建设中,如果村医的整体素质能得到有效提升,这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就拿过去来说,没有钱不看病,小病抗着,大病就因病致贫了。现在医疗保险覆盖越来越全面,支持的体系越来越全面,报销的比例越来越大。大部分人现在对健康都给予了高度重视。
如果有了钱了,有保险覆盖了,生了病,想看病,在哪看?能不能解决问题?如果这个钱在看病过程当中被浪费掉了,就没有对健康起到促进作用。所以,我觉得加强县乡村整个网络的建设,最大的好处就是在整个区域,比如县城里面的人,不用跑到老远去看病了,在当地就可以解决。另外,基本的健康问题,通过预防知识水平的提高,就可以做到不得病或者少得病,至少早得到治疗。所有的这一切将确保新农合制度能够发挥更好的保障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