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疫苗相关] [转帖]安徽百余学生接种甲肝疫苗现异常

还有一点,就是我们的媒体在报道任何事情的时候都不能故意炒作,现在的媒体似乎有点唯恐天下不乱。[em06]

TOP

一直闹得沸沸扬扬的泗县甲肝疫苗事件终于有了一个比较明确的说法,说到底基层还不就是为了多挣几个钱,但是要挣钱也要按规范办事,不能乱来。[em05]

TOP

接种反应中有集体心理暗示

摘自《新民晚报》

此次安徽泗县疫苗事件被初步认定为“群体性心因反应”,本报记者重新梳理事件细节——接种反应中有集体心理暗示 本报特派记者高兴 这是一种善意的猜测。这也是一种科学的分析。 在疫苗事件的阴影还笼罩在安徽泗县大庄镇村民们心头时,我们必须正视,这也是整个事件的一部分事实。 “群体性心因反应” 前天,负责此次安徽泗县疫苗事件调查的“国家专家组”,已经提到了“群体性心因反应”,所以,重新梳理此次事件过程中的一些心理暗示,有助于我们更清晰地了解“群体性心因反应”。 群体性心因反应就是癔症,更科学的提法是“歇斯底里”,多发生在6岁到15岁的少年儿童和女性当中,它有“传染性”。 举个例子来说,当几个人呆在一起时,一个人一边挠痒,一边说好痒好痒,时间一长,其他人多半也会下意识地觉得浑身犯痒。 在此次安徽泗县疫苗事件中,有两个细节,值得关注。 媒体反应太“迅速”? 一是“假疫苗”的提法。事件刚发生时,有些媒体(尤其是安徽当地媒体)使用了“假疫苗”这个词。在当时的情况下,突然有不少孩子同时发生异常反应,而且都是在注射了疫苗之后发生的,所以联想到疫苗有问题、有假,这种联想属“正常反应”。 但是,因为这件事情发生在农村,真相调查起来比较复杂,所以在措辞与用词上,千万要注意。作为医务工作人员与有关权威部门,不明就里便向媒体表示疫苗有问题,再经过媒体的“广而告之”,这批“问题疫苗”,也就越发让人担心受怕了。 在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播出后,更是不得了。在短短一两天内,入院儿童迅速增加。 大庄镇汤张村第五生产大队,一名田姓妇女告诉记者,她的两个孩子这次都打了疫苗,女儿的症状明显,而6岁的儿子症状不明显,但是听到疫苗有问题后,她把两个孩子都带去了医院。“女儿被收下了,儿子医院不肯收。我担心呀,最后托人找关系,才让儿子在医院里吊上了水。”可到底怎么不舒服,那个男孩也讲不出,只是“觉得胸口闷”。 她现在最担心的事是,万一儿子过个半年一年地开始发病,那叫一家人如何是好?“我们也不懂,听说,这种病的潜伏期可能会有一年呢!” 政府关心太过头? 二是人文关怀。记者注意到,当地政府为处理好此次疫苗事件,在没有权威调查结论之前,就宣布所有入院儿童的治疗全部免费,并且每人每天还有20元的补助。 “我们只是想体现政府的一种人文关怀。”泗县宣传部部长王甄有些无奈地说,“但后来,我们发现,有一些村民把这当成了免费午餐。” 的确,对年收入只有几千元的村民来说,治疗的费用是一笔巨大的开支。同样,20元一天的补助,也是一个不小的刺激。 当电视台里播放着“免费收治与20元补贴”时,那些注射过疫苗的孩子的父母们,会有什么反应呢? 宣布入院治疗免费,这是在事件发生后采取的一种措施与补偿,但是,以现在的情况看,却可能被一些家长误解了。“反正是免费,甚至还有补贴,有点不舒服,去看看总没错。” 据县里一位领导透露,有四十多名孩子,目前各项身体指标已经显示正常,但他们没有出院的意思。“人与人之间,素质还是有差异的。弄到现在这个地步,人文关怀似乎早已经变味了。” 好心带来副作用 现在看来,在这起初步认定为由群体接种疫苗引起的“群体性心因反应”事件中,媒体与政府部门的“快速反应”与“积极行动”,可能带来副作用。 从另一方面,这一事件也正从反面说明,在今年6月1日施行的《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中,为何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进行群体性预防接种。 如果此时还要举个“挠痒”的例子的话,那就是当有人在挠痒时,有人说,瞧,纱窗破了一个洞,又有人说,我好像看到一个蚊子,当最后有人拿出一罐清凉油问谁要涂,在场的人都伸出手了……

TOP

心肌酶谱指标为什么升高?——破解泗县疫苗事件中的一个谜团

摘自《新民晚报》

泗县疫苗事件,到今天已持续近两周。卫生部已经给这一事件定了性。但从头到尾,始终还有一个谜团没有解开。那就是之前许多媒体提到的,接种了疫苗的一些孩子“心肌酶谱”偏高。这个谜团不解开,那些还呆在病房里的孩子,也许永远不会开开心心地离开医院 只查心肌酶谱 这的确是一个很奇怪的情况。如果甲肝疫苗质量有问题,那么,损伤的也是孩子的肝脏,而绝不可能是心脏。 泗县人民医院副院长孙成珍是这样解释的:“自从6月17日23时,有2名孩子被收入医院后,短短两天之内,我们一下收治了40多名打过甲肝疫苗的孩子。我们本着高度的责任心,给每个收进医院的孩子,都作了常规的多项身体检查,包括血常规、粪便常规、尿常规、胸透、肝功能、心肌酶谱等等。 这些测试,花费加起来近300元。 测试下来,医院觉得很奇怪,绝大多数孩子的各项指标都正常,唯独心肌酶谱一项,有不少孩子偏高。“于是,后来进来的孩子,我们就只做这个指标的检测了。” 升高症状一般 果然,后来进来的孩子,“心肌酶谱”这一项偏高的,仍不在少数。甚至有一个孩子达到了8000多,比正常值150,不知高出了多少。 有何症状呢?孙院长称,胸闷、烦躁、心跳加快是比较常见的症状。“但是说来也奇怪,一个被查出心肌酶谱值达到1402的男孩,玩起游戏机来,啥事也没有。” “这个值的高低,与受检者检测时的心情可能也有一定关系。”孙成珍作了这样的补充。 做统计学实验 相当一部分孩子这项指标不正常,引起了省疾病控制中心与省卫生厅的特别关注。“当时,许多媒体都报道了这个指标偏高的新闻。尽管这与甲肝疫苗完全没有关系,但既然查出来了,而且异常的不在少数,我们就必须查下去。” 于是,泗县疾病控制中心派出8支小分队,在6月26日至28日,悄悄地做了一项大样本统计学实验。他们从大庄镇以及周边一个镇上,共抽取了3种人作为样本:一是打了疫苗有症状的;二是打了疫苗没症状的;三是没打疫苗的。每种人都是114人。 结果很快出来了,这3种人心肌酶谱值偏高的人数相差不大,用术语说,就是“经统计学处理,三组无显著性差异”。 说得通俗点,就是疫苗质量与心肌酶谱值升高没有直接因果关系。 疑与水土有关 科研人员发现,大庄镇的人,心肌酶谱值超标的,要比另一个镇的人要多。 孙成珍个人认为,这可能与地方的水土有关。而泗县疾控中心主任杨杨的分析更加透彻:泗县下面18个镇中,只有大庄镇所属范围内绝大多数土地是沙土地。沙土地只能种棉花。而其他镇的农民,则可以种麦子、豆子等其他农作物。种棉花的,就要常用有机磷农药。据说,常用有机磷农药,对心肌功能会有一定损伤。 至此,大庄镇孩子们心肌酶谱值升高之谜,也就有了一个有科学根据的解释。 据杨杨透露,省有关医学科研部门,将把这个现象作为一项课题作更深入的研究。 很可惜,直到现在,这个重要的情报,还没有“广而告之”…… 记者高兴(本报泗县今日电)

TOP

这里成了旅店和游乐场——泗县医院里怪现象扫描

摘自《新民晚报》

到底在等什么? 结果?赔偿?还是康复?或者,还有其他。 泗县医院里的孩子与家长们,像等待戈多似地等待着一天又一天的开始。哪天是一个尽头呢?可能,他们连自己也不知道 怪现象之一 一人生病,一家人陪 “女肺结核病房”,挂这个有点吓人门牌的病房,这些天都被变成了“甲肝疫苗”的领地。 一个老太,拿着一个茶杯,从里面出来;一个打着赤膊的汉子,上完厕所,从外面回来。这5张病床的房间,现在挤了12个人。“一到晚上还要热闹,大人都把凉席铺在走廊上,这里都快赛上火车站了。” 许玉珍与爱人守着儿子史小强已经10天了。他是他们的命根。“老人们也要来,他们在家里担心啊。”史小强来自大庄镇张昌村。 关心与爱护可能是一部分原因,还有一部分原因就是“人多势众”。一个老太太用浓重的当地话说,医院想撵我们走,没有那么简单!毛病不给我们治好,我们坚决不离开。 怪现象之二 指标正常,不敢出院 10岁的刘雪飞,穿着一套冒牌的中国足球队队服,看来是一个小球迷。下午3时,他侧着身子,似乎在睡午觉。双目紧闭,双眉微皱——一房间的人都在讲话,他自然睡不好。 离开他鼻子15厘米处,是刘康社的脚趾。刘康社是他的父亲。小雪飞还有一个姐姐,在隔壁病房。上月19日,注射甲肝疫苗后感到不舒服的姐弟俩,被刘康社夫妇一同送到了县人民医院。目前两人都没有出院。 刘雪飞与姐姐每天都有20元补助。刘康社说,那天李威死亡后,夫妇俩决心要等到“水落石出”的那一天,大有坚持到最后的决心。 据说,大庄镇医院昨天贴出一张告示,称:“即日起,拒绝出院者医药费自理!”不知怎么,这张纸今天早上被撕了。 “孩子何时能出院?”“早就能出院了,”刘康社解释说,“医生早说没问题了,但孩子还有些胸闷不适,我想让他再多呆几天。万一出去后复发,还能送得进来?” 怪现象之三 想要付钱,无人搭理 苌艳一直抱着12岁患佝偻病的女儿张月月。月月面无表情地躺在妈妈的怀里,手上打着点滴,眼睛一直看着细管上那些歇脚的苍蝇。 “我想付钱给医院,让他们给我们用好药,可他们就是不肯!”苌艳愤愤地说,“再这样下去,我要把孩子带到其他地方去看病了。”至于20元补助,她说后入院的都没有:“20元能干嘛?把孩子的病看好才是关键。” 月月所在的医院是大庄镇人民医院,条件要比泗县的医院差得多。现在医院早就不收人了,但有些家长,一定要把孩子的病治好,于是放弃免费,自己花了钱带孩子去南京看病。 “这里条件太差,最多时,一张床上睡5个病孩,你说这里还能治得好什么病?”大庄镇汤张村的刘本庄说,“天这么热,容易生病,还容易交叉感染。要不是我儿子心跳太快,我早就带他回家了。” 怪现象之四 打牌跳舞,其乐融融 电子游戏机、扑克、象棋…… 在泗县几家医院里,我们也看到了一些笑眯眯的脸。 躺在床上玩电子游戏机,邻床两个爸爸在下象棋,一个小姑娘在床上跳起了舞蹈,甚至还有一家三口一块玩扑克的。这里,简直成了游艺室。 县防控中心一位工作人员说,最近农歇,反正地里也没活干,于是一家三口就都过来了。没20元补贴也不要紧,因为呆在家里也要吃饭的。 一个病房里的孩子,有时都是一个村的,大人借机联络一下感情,还一举两得呢。 据说,县政府本来有这样的打算:一旦医院住不下,就借几个宾馆让生病的孩子们住,“但马上被省里领导否定了:有空调有电视的,那一家老小还不在这里度过炎炎夏日等到9月开学啊?!” 记者高兴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