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陈竺被任命为卫生部部长,这是35年来继科技部部长万钢之后,第二位担任国家部委正职的非中共人士。从一名知青到现今的卫生部部长,陈竺有着非同寻常的经历。其中在江西信丰当知青的3年,是他人生的一个转折点。这段时间,他是如何度过的?当地群众对他有一个什么样的印象?带着一串串疑问,记者来到了信丰县小江镇山香村,试图了解他在这里的点点滴滴。
陈竺当年在信丰居住过的房子
1973年重阳节,山香村的上海知青一起爬信丰笔架山时的留影,其中站的最高的那位是陈竺
土坯房里过清苦生活
1日,记者在当地村民的带领下,来到信丰县山香村老圳头小组的一间土坯房前,看到房子墙壁上还留有一些当年知青上山下乡时的标语。村民告诉钦撸?饩褪浅麦玫蹦曜〉姆孔印?lt;/p>
“农村生活是枯燥无味的,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干活、吃饭、睡觉——一日三部曲。”村民江道富说,当年陈竺做完农活后,喜欢独自一人在房子的小阁楼里看书,很少和别人闲聊。在这里,读书成了陈竺平淡知青生活中的调料。
经常挑灯夜读 蚊帐熏得乌黑
江道富向记者回忆道,1970年5月中旬,陈竺和另外4名青年作为第二批知青来到山香村老圳头小队(现叫老圳头小组)插队落户。陈给群众印象最深的是,每逢收工后,就立即捧起书本呆在家里看,常常是就着煤油灯看书到深夜。第二天天不亮就会起来读英语,随后就参加劳动。
当年曾和陈竺住在一起的知青沈立(现就职于江苏省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这样评价陈竺:他对学习有一股孜孜不倦的精神。“双抢”的时候,每天凌晨三四点钟就要出工,晚上要等到七八点钟才能收工,但他仍坚持每晚在蚊帐里学习几个小时。“我们五个知青中,他的蚊帐熏得最黑,有一次差点烧着了。”
通过写信向父母学英语
据报道,陈竺的英语非常流利,逻辑非常严密。当年和他在一起的知情者称,这都与他早年努力学习英语有很大关系。“陈竺学英语时的精神真令我佩服。”沈立感叹道,当时在农村学习英语,条件非常艰苦。陈竺总是见缝插针地找机会和其他知青用英语对话。为进一步提高英语水平,他每隔一段时间就用英语给父母写信,然后由父母(父母英语水平比较高)逐字逐句地修改,再寄回来。他的这种“笨”方法,坚持了两年多。
沈立告诉记者,陈竺在当知青时,不仅注重学习医学知识,而且还广泛涉猎政治、经济等方面的书籍,这对于他开阔视野有很大帮助。他认为,陈竺能当上卫生部部长,与他早年的不懈努力、博览群书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善处理人际关系 为人严谨有分寸
在与陈竺相识近20年的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院长李宏为眼里,陈竺是一个非常有领导才能的人,注重团队合作。“这在他当知青时就体现出来。”江道富说,当时陈竺和另外4名知青是同吃同住同劳动,生活上肯定有些小摩擦,但每次陈竺都会主动去调解。
沈立介绍道,他们是实行轮流值班,即每天安排一个知青值班,负责挑水做饭,其他4名知青则外出劳动。可是有一次,有一名知青起床太晚了,等他们4人劳动回来,又累又饿,发现这名知青还躺在床上呼呼大睡,气就不打一处来。一些人说了些不中听的话,双方发生了争吵。陈竺知道后,马上去调解,并主动承担起了当天的值班任务。
沈立说,他们5名知青中有4名是同班同学(包括陈竺),平时是无话不谈。但陈竺有一个最大的特点是非常严谨。他平时不会轻易和别人开玩笑,即使开玩笑,他也会非常注意分寸的。
乐于助人 为人着想
陈竺不仅善于处理同伴之间的矛盾,而且还乐于助人。该村一位江姓村民告诉记者,知青在田里劳动累了,一般会到田埂上歇息片刻。可他却利用这段难得的时间回到住处,将冷水和西瓜亲自送到劳动现场,为同伴送去一片清凉。
陈竺处处为他人着想,体现在他能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据村民江承清介绍,当时各小队出工时,每次都要队长吹哨子召集知青,可是有时候仍无法通知到所有人。陈竺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赶紧写信给远在上海的家人,让家人寄来了一台收音机。从此,只要一放收音机,知青就知道出工的时间到了,从此再也没有耽误过出工,还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千里寄钉子感动村民
而陈竺等5名知青留给村民印象最深的,还是要算“千里寄钉子建仓库”。谈起这件事情,不少村民深深感叹。
据村民们介绍,当时,山香村准备修建一间仓库,仓库的地基都已经打好了,可是由于当地钉子供应非常紧张,不得不停工。陈竺就和知青们一起商量,让家人在上海排队购买。由于当时物资短缺,上海市民一年也只能买到极少量的钉子。于是,他们的家人就分多次寄来钉子。最后,终于凑齐了修建仓库的钉子。
知青生活加深 对农民的感情
1973年11月,陈竺离开信丰时,当地群众以不同形式表达对他的感激之情。陈竺临走时,木匠师傅江锦明特意连夜赶做了一个樟木箱(在当地象征着丰衣足食)送给他,以作纪念。一些村民还赠送了笋干。
在离别当天,一位郭姓村民把陈竺的行李从山香村一直挑到铁石口圩镇上,步行了二十多里路,连脚都磨出了血泡。后来,陈竺还来过信丰,多方打听这位好心的村民,可是这位郭姓村民已离开了人世。
“其实,我是当年千百万上山下乡知青中的普通一个。”自16岁从上海到江西插队落户,陈竺有整整5年时间一直呆在农村。回顾那段经历,陈竺曾说,知青生活加深了他对农民的感情。同时,也使他切身体会到,“修地球光靠热情是修不好的,国家要富强,必须靠知识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