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基本上是不成功的。”今天,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副部长葛延风接受本报记者独家专访时说。由他担任课题组负责人的最新医改研究报告于近日发布,报告对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进行了总体性评价和反思,并提出了医疗改革的新框架。(《武汉晨报》7月30日)
改革本身就不是一马平川,必然与风险相伴,有成功就难免有失败,这是任何一个社会在前进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作为国家医疗改革的实施者,能够主动当着人民的面,承认他们曾经沤心沥血的改革已经失败,这种坦承失败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颇令人欣慰。承认失败是解决失败问题的第一步,这往往也是最难迈出的一步。不过,在敢于言败的背后,我又觉得还有这么三个期待。
首先,我们改革失败的信息发布能否更加及时呢?实事求是地承认失败当然好,但如果这种承认因为种种原因尤其是人为的因素而一拖再拖,拖到最后实在无法拖下去的时候才承认失败,那这种承认的态度就打了折扣,因为迟到的承认肯定会劳民伤财,甚至会错过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期。所以,作为改革责任实施者,一方面应积极贯彻改革精神,尽最大努力实现改革目标;另一方面,假如改革失败,就有必要在第一时间勇于公开承认,这是节约改革成本的前提。
其次,敢于言败的确需要勇气,但从事情的本身来讲,不管言败与否,问题本身并没有得到解决,不会因为坦承而有所变化。敢于言败不能仅仅止于言败的态度,止于把问题说出来便一了百了,把言败当成承担责任和查找问题的“挡箭牌”或是“遮羞布”,还必须深入分析失败的原因,找准究竟是制度设计上出了问题,还是在落实中有的部门有的人走了样,或公饱私囊,或大搞腐败,对剖析具体问题原因时,该问责的要决不手软,一究到底。
再则,敢于言败之后,必须及时推出衔接机制,平稳度过失败的“阵痛”期。新的做法失败了,那么我们是倒退到原来的老路上去,还是维持现在的“乱象”呢?在新的可行性改革措施还没有出台之前,我们究竟应该采用怎样的一种方式,最大限度地降低改革失败带来的损失,最大限度地朝有利于解决问题的方向前进,是值得我们改革责任部门去认真研究解决的。
敢于言败,折射的是一种实事求是的精神,是一种不畏艰难险阻的勇气,但承认失败仅仅是迈出了解决问题的第一步,离最终解决问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改革部门敢于言败给我们带来了欣慰,同时也给我们以期待,希望我们的改革者迎难而上,继续本着实事求是,科学细致,认真负责,愈挫愈坚的精神,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像蚂蚁啃骨头那样,把改革的难点逐一攻下来。只有问题得到彻底解决,改革才算获得成功,我们的社会才能真正进步,老百姓才能从改革中得到最大的实惠。(稿源:红网)(作者:禾刀)(编辑:耿红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