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狂犬病][转帖]杀狗之后

中国掀起打狗潮

  3人死于狂犬病后,在政府要求下,中国组织击毙了50000多条狗,这在中国官方媒体被广泛宣扬,但却遭到动物保护组织强烈批评。健康专家指出,这种粗暴的政策显示出中国卫生安全现状的虚弱。在中国,只有近3%的家犬接种了狂犬疫苗,每年有2000多人死于狂犬病。中国官方媒体报道,经过5天的残杀,中国云南牟定县几乎把狗杀绝,只有军警系统的狗得以幸免。家犬被屠杀人员从主人那里带到固定地点进行宰杀,《上海日报》报道说。由警察领导牵头组成的打狗队在夜间进入村庄,用噪音诱狗狂吠,然后杀掉,报道这样描述打狗过程。在打狗队到来之前,已有63%的犬主自己将狗宰杀。打狗行动在互联网上被广泛讨论,法律学者和动物保护人员都指责这一行动过于残忍和冷血。世界卫生组织表示,中国应更多地关注狂犬病预防。中国官方媒体《法制日报》指责,打狗行动成为“政府在处理传染病方面采取的十分粗暴、冷血和近乎疯狂的举动。”“这项行动说明,政府官员在保护人们免于受到狂犬病侵害方面的首要步骤上已经失职。”由中国政法委主办的《法制日报》编辑这样评论。新华社在一篇文章中说,如果地方政府对这类问题有足够重视,打狗其实没有必要,但社论也表示,“这种措施现在成了防止情况变糟的唯一办法,如果发现得早,他们就应该给狗注射疫苗,从而防止扩散。”云南牟定县官员辩护说,当地20万居民中有360人受到狂犬伤害,其中4人死亡,包括一名4岁大的女孩。“为使疾病远离人群,我们作出了打狗的决定。”新华社源引牟定县政府发言人李海波(音)的话说。2004年,中国有2651人死于狂犬病的病例报告。在中国,特别是农村地区,狂犬病的治疗和预防措施十分有限,世界卫生组织的动物传染病专家弗仑斯特·达珊博士说。

  出处:美联社 2006年8月1日 编译:杨政文

TOP

宠狗风潮与和谐社会

● 周荣方(郑州)

  报载,云南牟定县因疯狗咬人致死,五天内扑杀5万条狗。消息传出,一边是“打狗风暴”的此起彼伏;一边是抗议之声沸腾,纷纷要求尊重动物的生命权。

  8月10日,《南方周末》发表全国14家动物保护组织的一封公开信《请尊重狗的生命》。8月1日《中国青年报》发表《公检法加入打狗队?》,从法律和行政的角度,指称灭狗涉嫌侵犯公民财产权。

  又据报道,9月23日,东北爱狗网发起“反对野蛮打狗百万人大签名活动”;10月4日,郑州市爱犬人士组织了“和谐郑州、文明养犬万人签名活动”;11月11日,北京动物园门口万人签名上书阻止打狗。与此同时,上海、广州、成都等地,亦发起大规模签名活动,呼吁同情狗、尊重狗。

  笔者注意到,50岁以上的人对此比较淡然。郑州大学的一位教授提及“文革”,说当时也曾兴起一场打狗运动。人们没有同情,更多的是喜悦。

  现在说起来,那个年代的人似乎很无人性。当时,郑州市花园路口菜市场是一集中宰狗地。花上两元人民币,便能拎回半条狗的肉,够全家美餐多日,这对于每月人均仅供应半斤猪肉的居民,简直是美丽的神话。

  经济基础决定思想意识。贫困年代,民以食为天,面对生存威胁,自顾不暇,焉能顾狗?所以,在那一代人眼中,狗永远是畜生,是肉和皮毛,无须同情。

宠狗是“吃饱撑的”

  那时,也偶闻西方人宠狗,喂“狗罐头”,穿“狗衣服”,送狗进医院,为狗上法庭等等。这些海外奇谈让中国人感到难以置信。尤其听说西方还有什么“保护动物协会”,甚至为保护动物而游行示威,国人更嗤之以鼻——吃饱撑的!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当年的“海外奇谈”,竟在眼前发生。今天,中国城市的狗,似乎已不再是狗了。它们吃“狗粮”,穿“狗衣”,佩“狗身份证”,接种“狗病疫苗”,还有琳琅满目的“狗玩具”。这些牲畜除了无须“上课听讲”和“参加工作”外,几乎完全被人格化,连称呼也变成了嗲声嗲气的“狗狗”。 观念,是一定生活水平的产物。看来,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真是很伟大。中国人也开始真正吃饱,感到“撑”了!

  然而,走出大城市,走到偏远的乡村,我们这些已经“撑饱”的城里人,往往会发现还有衣食不保的同胞。我是多么地憧憬:中国的农村也能快速富裕起来,让现在还比较贫穷的人口将来也有闲情逸致,去做一些“吃饱撑的”事情。到那时候,或许就是真正的和谐社会了。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