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风投挺进中国疫苗市场 新医改带来发展机遇
2009年中国经济率先复苏,风险投资明显加快了出手的节奏,疫苗行业逐渐成为投资界的新星。2009年以来,疫苗行业备受关注,科兴成功转板纳斯达克,江苏先声药业宣布控股延申生物,瑞士诺华收购甲流疫苗生产企业浙江天元生物,这些交易显示资本市场和国外医药巨头,正在加快进入中国疫苗市场的步伐。
新医改带来发展机遇
疫苗行业的诸多行业特点满足了风险投资的嗜好。这些特点包括:行业规模大、未来增长快、进入门槛高、投资回报大、退出渠道畅通和投资时机已经成熟等。
1、疫苗行业规模:据中信证券统计,2008年全球疫苗市场规模192亿美元,中国疫苗市场规模60亿元,成为世界第三大疫苗市场。
2、未来行业增长:疫苗行业的增长预期来自新医改、国家疫苗储备和总量增长等。以预防为导向的新医改,必然给疫苗市场带来机遇。经初步估算,2009年中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达到195亿元人民币,而2011年则将达到260亿元。即便按照总额的增长幅度计算,疫苗市场的扩容将达到30%以上。
3、行业门槛高:生物医药行业存在很高的门槛。生物技术的产业化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政府、院校、研究所和生产企业,也涉及到基础、临床、应用研究、开发、生产销售及使用各个环节。一个新疫苗品种从研发到上市,通常会在3-5年以上。
4、投资回报及退出:A股市场上甲流概念股受到投资者的追捧,一方面是因为甲流疫情,另一方面是由于企业的高毛利。分析沪深两市疫苗企业财报数据,可以看到疫苗生产企业普遍有70%以上的毛利率。另外,疫苗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的活跃表现,让风险投资获得可观的回报的同时,也为其退出创造更多的机会。
5、投资时点的选择:企业获得资金后,能够爆发式增长是风险投资选择投资时点的重要依据。新疫苗的上市,往往能够为企业带来几亿至几十亿美元的巨额销售。疫苗从实验室研发到最终上市的若干年里,很难有人预测收益会在何时出现,更难预测这个收益会是怎样的数量级。只要踩对时点,风险投资便能获得最大的收益。从中国疫苗企业现在的收益状况来看,这个投资时点已逐渐成熟。
充分考虑潜在风险
风险投资在考虑投资疫苗行业的时候,也必须充分考虑到它特有的风险。只有完全预见到潜在风险,并在可控的情况下,风险投资才能有效地锁定未来收益。
首先是行业波动。疫苗行业波动源于疫情的波动。2009年因受甲流蔓延的影响,我国政府对甲流疫苗进行收储,10余家生产企业直接受益。然而疫情波动带来的收益并不会持续,要保证企业利润稳定持续的增长,只能通过丰富产品线、增加品类,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抹平未来收益巨幅波动的风险。
其次是周期长、投入大。云南沃森公司作为有可能成为创业板上市的第一家疫苗企业,受到了广泛关注。公司历经数轮数千万元的投资,直到8年后的今天,才有可能成为一家上市公司,这个周期对风险投资来说不可谓不长。
第三是行业监管。对疫苗企业,国家药监局实行最严格的监管制度,监管水平要高于任何一种化学药品或者其他生物制品。疫苗的批签发制度要求疫苗生产企业要严格按照所提交小样进行生产,并严格按照提交材料日程进行驻场监督,中检所监督员会随时抽查企业生产进度,对流通中的疫苗产品,药监局也会进行频繁的抽查,以确保流通环节的安全。
第四是人才缺乏。疫苗行业属于生物技术行业,高科技的行业特点制约着风险投资对疫苗行业的投资决策,国内有生物医药背景的投资机构非常有限,懂得生物医药投资的专业人才非常紧缺,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风险投资基金对疫苗行业的投资。
中国的疫苗企业,有广阔的市场空间,有巨大的需求拉动,有政策和科研的支持,有较高的投资回报,有爆发的增长预期,这些特点都足以说明,风险投资在这个行业中,完全有机会找到能成长为世界生物制药巨头的伟大公司。
转自中国生物技术信息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