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它弄出来,方便看一些:
梁园区基层预防保健组织改革经验探讨
梁园区基层预防保健组织组建50多年来,我区的三级防疫网在消灭和控制传
染病的工作中,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为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做出了巨大贡献,使
多种传染病得到了有效地遏制。特别是实行儿童计划免疫以来,计划免疫疫苗
接种覆盖率达到了县、乡、村三个85%,疫苗相对传染病的发病率大幅度下降,
这些成绩的取得,基层预防保健组织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
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区流动人口的大量涌现,基层预
防保健组织的管理水平滞后显而易见:力量簿弱,设备、设施陈旧老化、终年
失修,工作人员知识贫乏、技术落后,操作不规范等已严重的制约着基层预防
保健工作的开展,这种体制已不能适应当前飞速发展的疾病预防控制事业的需
要,更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广大人民群众对预防保健工作的需求。为此,商丘
市梁园区卫生局进行了调研,并于2002年12月对梁园区的基层预防保健组织,
根据当前工作的需要进行了卫生体制的改革。
改革近四年来,我区的基层预防保健工作已经步入了规范化管理的轨道,
各项疾病控制工作指标都达到了国家要求,取得并一直保持了全市领先的成
绩。
一、改革前基层卫生防疫工作的状况:
(一)业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设备落后
梁园区乡级卫生防疫工作人员,大部分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学
习,只是简单地接受过县级卫校的培训,工作中长期不按技术管理规程进行。
部分工作人员因对卫生防疫工作认识不足,而缺乏应有的工作责任心。由于乡
(镇)街道办事处医院领导对基层防疫工作重视不够,经费投入不足,以致80
年代的冷链设备、器材一直沿用;部分乡(镇)、街道办事处医院将冷链运转
的设备挪为它用,相当一部分冷链设备、器材年久失修,冷藏包所剩无几,且
脏乱不堪。基层预防保健组织管理混乱,有的卫生院(观堂乡卫生院)将防疫
组承包给临时工来管理,人员散漫没,有工作激情。
( 二)经济收入少,工作人员工资低
由于基层防保所一年最多开展六次运转,大部分时间工作人员没有事做,业务
收入少,工作人员每月200-300元的工资,没有工作积极性,造成工作被动。
由于受业务技术、业务能力的影响,再加之冷链条件的限制,工作人员没有能
力开展主动性工作。
(三)接种周期长、全程免疫率低
基层计划免疫工作一直延续下来的单月接种,两个月运转一次,一次运转1
-2天,接种周期长,运转时间短,部分乡接种时间随意性大,造成部分儿童
因生病、外出、天气变化、家长不在、或没有接到通知以及计划生育外儿童等
原因,使得一部分适龄儿童不能及时得到接种,造成疫苗接种间隔时间过长,
势必要影响免疫效果,有的儿童也就此而不能全程免疫。流动儿童疏于管理,
建证率、建卡率及接种率低,致使部分流动儿童存在免疫空白。特别是逢每年
夏季的冷链运转月,由于天气炎热,不具备条件的乡村,就取消了本次接种,
或只接种某个单苗,达不到计划免疫覆盖率的要求,极个别的乡有免疫空白点
的存在,甚至个别地方有“零”剂次儿童的出现。这种接种模式就造成了群众
乐意接受的疫苗(如:麻疹)重复接种,不乐意接受的疫苗(如:百白破)造
成漏种,严重的影响着接种质量和计划免疫接种程序,进而影响到我区整个计
划免疫工作。
( 四)卡、证、册管理不规范,接种率报告偏高:
疫苗接种不完全按计划免疫程序和技术管理规程进行,接种时接种记录不
全,有的甚至没有接种记录。每一次冷链运转,只接种,不作统计分析,不填
写卡、证、册,往往是接种结束后,靠回忆填写,个别地方甚至到年终计划免
疫检查时,临时突击造卡、证、册,造成接种卡、证、册严重不符,计划免疫
相关资料缺少,资料管理混乱。由于卡、证、册填写不及时、不规范,直接影
响接种率报告的准确性,因而接种率报告缺乏真实性,不能反映冷链运转时的
实际接种情况。
以上原因的存在,儿童不能及时接种,疫苗针次间隔时间过长,造成免疫
中断,使漏种率增高。因而儿童在周岁内不能完成基础免疫,直接造成易感人
群的积累,导致计划免疫相对疾病的发生,如:麻疹、百日咳、结核近年来都
有所上升的趋势。
1、麻疹:麻疹发病率是反映基础免疫最敏感的指标,麻疹发病率高,表明
基础免疫不好。由于麻疹活疫苗的特殊性,对消毒剂和温度特敏感,大部分基
层防疫工作人员主要是作治疗,习惯的注射方法和操作方式,易使麻疹疫苗效
价降低、造成接种失败,直接导致麻疹发病率上升。
2、卡介苗:一些在个体门诊出生的儿童,由于个体医生没有卡介苗接种技
术,新生儿不能及时接受卡介苗的接种,导致部分儿童卡介苗接种不上,造成
新生儿易感性增加。
3、百白破:由于百白破三联混合制剂,含有吸附剂,接种后易发生接种局
部加重反应。乡(镇)街道医院防疫组工作人员没有过硬的接种技术,不敢接
种含吸附制剂的疫苗,因而造成此类疫苗免疫脱漏较严重,相当一部分儿童在
周岁内不能完成基础免疫,造成相应传染病时有发生。
以上问题的存在,致使我区基层预防保健工作存在着很大隐患,已经明显
地阻碍了我区基层疾病预防控制事业的发展,对法定传染病在我区的预防和控
制工作将造成重大不利影响,因此,基层预防保健工作的改革势在必行。
二、基层预防保健机构改革措施
为适应新形势下的疾病预防控制,免疫规划,妇幼保健及卫生监督工作,
2002年12月16日商丘市梁园区卫生局通过调研,借鉴外地的经验,结合我区
的实际,进行了新的卫生改革举措,制定并下发了梁卫 (2002)第49号文
《关于梁园区农村防疫保健工作改革的意见》。
(一)管理模式的改革,改变了基层防保组织的隶属关系,将乡(镇)
“防疫组”更名为“预防保健所”,人、财、物交由区防疫站统一管理,将原
防保组命名为“商丘市梁园区XX乡(镇)预防保健所”。其职能是:负责本辖
区内的各项预防保健工作,协助乡镇卫生院做好村医一体化管理工作,协助卫
生行政执法机构做好卫生监督管理工作,完成卫生局交给的其他任务。
(二)防疫站接管后,对基层防保所人员按照乡(镇)人口数的0.5-1/万
的比例,由梁园区卫生防疫站负责统一培训,经考核合格后聘用上岗,享受区
防疫站工作人员的同等待遇。工作人员的工资增加到700-1000元/月,提高
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新成立的预防保健所的人员,由防疫站统一培训后,按照防疫站派出
三分之一业务能力强的技术骨干、原防疫组人员保留三分之一、其它防疫组调
配三分之一的原则进行重新组建。预防保健所所长采取竞聘上岗,由防疫站聘
任后统一任命并上报区卫生局。
(四)新组建的预防保健所仍设立在各乡(镇)街道卫生院,按卫生院的科
室标准缴纳费用,按防疫站预防保健科的标准进行装备。
三、体制改革后的成效
(一)改革接种模式,实行门诊化接种
1.预防保健所组建后,设立了常年门诊,实行了门诊化接种。采取入户服
务、电话预约、查漏补种等多种服务形式,缩短了免疫服务周期,增加了儿童
免疫次数,提高了免疫服务水平,从而保证了接种质量,提高了儿童免疫接种
率和及时接种率。
2003年对新组建的防保所,防疫站自筹资金,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按照省门诊
化标准的要求装备预防保健所。经过不懈努力,于2004年通过省、市检查验
收,取得了一个省级示范门诊,两个市级规范门诊。其它预防保健所在2005年
通过梁园区卫生局检查验收为合格门诊。
改革后的预防保健所,每年进行两次全员计划免疫知识和技术培训,每年
进行六次计划免疫工作督导,并于年中和年末分别进行两次接种率现状调查和
年底一次全面工作考核。对防保所接种实施的现场进行全程技术指导和业务督
导,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逐年提高,建卡、建证率逐年提高。门诊化接种工作
进入了规范化管理的轨道,为梁园区广大群众预防保健和儿童的预防接种提供
了较为优质的人性化服务。
2.进行业务知识培训,提高人员素质
基层防保组织上划后,对从基层防保组收归的基层预防保健工作人员进行
了为期一周的疾病预防控制知识培训,此次培训聘请了商丘市卫生防疫站计划
免疫、流行病专家进行了系统的计划免疫、接种率报告、疾病监测、疫情管理
等方面的业务技术讲座,同时进行操作技术示教,明确了防疫工作人员的责
任,规范了操作。通过示教,全体人员意识到了疾病控制工作的重要性,掌握
了计划免疫操作技术和规程。培训后进行了技术考核和考试,全部参训人员取
得了合格的成绩。
3.缩短免疫周期、增加儿童免疫机会
常规免疫是计划免疫最基本的工作,是预防控制相关传染病经济、有效的
方法。预防保健所成立后,设立了常年接种门诊,实行了门诊化接种,由原来
的二个月运转一次,增加到每旬接种,缩短了免疫周期,一年冷链运转不少于
36次。并采取入户服务、电话预约、适时查漏补种等多种服务形式,增加了儿
童免疫机会和次数,减少了漏种,避免了免疫空白点和零剂次儿童的存在,提
高了服务质量,从而达到了提高了常规免疫接种率的目的。
制定了流动儿童管理方案,建立了流动儿童的专项管理档案,对于在我区
居住三个月以上的儿童及时建卡、建证,从2005年起,每个月进行一次流动儿
童的查漏补种,发现漏种儿童及时补种,避免了流动儿童的免疫脱漏和免疫空
白,提高了流动儿童的及时接种率,并对流动儿童的接种情况和查漏补种情况
实行了报告制度。
2003年至2006年连续保持常规免疫高接种率,在2004年河南省计划免疫工
作考核排序中,我区在河南省名列A类县(区)第二名;在每年商丘市计划免
疫工作考核中,位居全市的前列。我区的示范门诊和规范门诊已成为全市兄弟
县、区参观、学习的示范基地,为我区的卫生防疫工作争得了荣誉。
4.加强接种率报告监测
预防保健(科)所在我站的统一要求下,于每次冷链运转后,及时将运转
数字汇总,按接种率报告的要求逐级按时上报,逐步杜绝了虚假报告。站相关
科室接到接种率报告后,对其报告进行及时地监测和评价,按疫苗使用量、出
生率、疫苗针对传染病发病率等进行评估。对评估率较低的地区,随机抽样进
行接种率现状调查,及时查漏补种,从而保证了高接种率。
5.加强卡、证、册的管理
预防保健(科)所严格按照计划免疫技术管理规程的要求进行管理,对城
市儿童出生一个月,农村儿童出生两个月,流动儿童出生三个月建立卡、证、
册,按行政村(居委会)严格管理,于冷链运转时,对每一个儿童认真进行摸
底登记,接种时正确填写儿童接种登记册和卡、证,接种后及时整理计划免疫
相关资料,妥善保存。组建后的预防保健所,儿童预防接种建证率和建卡率逐
年提高(基层预防保健机构上划前建卡率:50-70%;建证率30-50%)。
6.更新冷链设备 建立冷链档案
预防保健所成立后,防疫站加大了资金的投入力度,对冷链设备和器材进
行了更新和增加,并建立了较完备的冷链设备档案,达到了《预防接种工作规
范》和《疫苗使用和运输管理规范》所要求的存放各种疫苗的条件。对疫苗运
输和储存实施了全程冷链监测,保证了疫苗效价和冷链系统的正常运转。截至
2006年10月对防保所房屋的修缮、冷链设备的更新和增加、示范门诊、规范门
诊、合格门诊的建设等资金投入达50余万元。
(六)加强安全注射 减少医源性污染
对冷链运转中使用的一次性注射器,按疫苗数量捆绑式下发,保证在接种时
做到一人、一针、一管,同时加强了预防接种用医疗用品的领发、使用、回
收、销毁的管理工作,并对领发、使用、回收、销毁过程进行记录,以保证安
全注射,减少疾病的医源性传播。
(七)强化管理 加强督导
由于基层防保组织的上划(统一规划),工作关系的捋顺,对工作中发现的薄弱环节和技
术问题,解决起来比较得心应手;同时,防疫站强化了预防保健所工作管理,
加强了对预防保健所的工作督导和现场技术指导工作,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
从而保证了计划免疫工作的质量。
(八)加强传染病疫情监测 减少传染病疫情漏报
建立健全了疫情报告制度,指定防保所专人负责传染病登记和疫情管理,
指导医院建立门诊日志和传染病登记,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对甲、乙类传染病要求的报告时限及时报告甲乙类传染病。防保所每10天对医
院和村卫生所进行一次传染病主动监测,以提高传染病疫情报告的敏感性。
2006年在卫生局的支持和防疫站的技术指导下,梁园区各乡(镇)卫生院均建
立了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实行了传染病的网络直报,为进一步减少传染病的
漏报和迟报奠定了基础,从而提高了我区的传染病疫情报告率。
(九)《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条例》的实施工作
2005年6月1日国务院开始实施《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条例》,我站及时进
行了贯彻、培训和落实,对群众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在没有经费保证的情况
下,从2005年6月1日起,对一类疫苗进行了公示,制定了疫苗使用和管理等各
项与之相适应的管理制度,率先在全市实行了一类疫苗的免费接种。2006年购
买了冷链运输车,实现了冷链车下乡送苗,进一步保证了疫苗的效价和安全
性。
目前我区预防保健组织的管理模式,适应当前卫生改革的需要,在卫生局
的领导下,经过防疫站全体领导班子和广大职工的艰苦卓越努力,取得了显著
成果。各项制度已建立建全,儿童(包括流动儿童)五苗接种率分别达到并保
持在95%以上;儿童建证率、建卡率达到98%以上。计划免疫、疾病监测、疫
情报告等项工作已经步入了规范化的运转和程序化管理的轨道。为我区广大群
众提供了一个人性化、多元化、优质化服务的健康平台。
四、建议:(改革仍需要卫生局给与支持)
计划免疫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有科学的管理模式、人员的
连续性和工作延续性做基本保证,不能有任何脱节。我区每年新出生八千多名
新生儿,出生后免疫规划疫苗的及时、成功接种不仅关系到他们一生的健康,
更关系到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因此,为完成国家免疫规划、保持常规免疫的
高接种率,降低传染病的发病率乃至控制传染病的发生,保证我区儿童的健
康,根据上述经验总结分析,我区现行的基层预防保健组织管理模式仍需卫生
局党委和领导的大力支持以保持健康持续发展。
河南省商丘市梁园区卫生防疫站
2006年11月9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