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邀者注册
登录
论坛
搜索
帮助
邀请码
关于我们
疾控家园
»
传染病控制
» 判断狂犬病传染性的“十日观察法”:WHO在泰国的证据
返回列表
发帖
[传染病]
判断狂犬病传染性的“十日观察法”:WHO在泰国的证据
ksflier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ksflier
当前离线
UID
10488
帖子
49
精华
0
积分
2985
阅读权限
70
在线时间
3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7-28
最后登录
2018-9-22
执业助理医师
1
#
跳转到
»
发表于 2011-7-1 12:12
|
显示全部帖子
个人感觉WHO将这个研究作为制订终止治疗标准存在严重问题。“实验感染的猫和狗在狂犬病临床症状出现后活不过9天”并不能推导出“如果动物在10天的观察期内保持健康,则可终止治疗”的结论。
因为研究对象并非从整个地区所有猫犬中随机抽样,而是选择就诊的猫和狗。在研究中就诊的猫和狗分为两种类型,我将分别分析这两种情况下研究设计的荒谬性。
1、猫犬出现症状后就诊。假设存在一定量的健康带毒犬,它们永远不会被选进本次研究对象。
2、猫犬症状不明显但咬人后就诊。此时研究者默认将咬人日期作为发病日期,这显然是明显的失误。发病犬并不一定马上会咬人,不同的犬咬人的时间也是前后不一致的。假设某只发病犬实际可以存活15天,但它在发病第6天时才咬了人被送诊,研究者如果把咬人那天作为发病日期的话,照样会得出它发病后只存活了10天的错误结论。
如果硬要认为研究者的推论正确,那只能在以下条件都符合的情况下才能成立:(1)动物中不存在健康带毒者;(2)动物感染病毒后发病症状都是非常明显的;(3)动物感染病毒发病后固定的第X天具有非常强烈的攻击性,非得咬个人不可;(4)发病动物在潜伏期肯定不排毒;(5)发病动物在前驱期肯定不排毒。
但就人类对一般传染性疾病的认识:(1)总是有一定比例的疾病隐性感染者存在,即使显性感染率非常高的麻疹也存在5%左右的隐性感染。(2)总是有一定比例的轻症感染者、无症状感染者存在;(3)发病的个体症状出现总是有先有后;(4)非常多疾病的潜伏期病人排毒;(5)更多疾病的前驱期病人排毒。这才是疾病的普遍规律,假如WHO要证明狂犬病在这些方面是特例,非得开展大规模的普查不可,而不是凭这么一个研究就可以武断的下结论的。
TOP
返回列表
疾控2025
热点讨论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学习进修就业园地
专题
疾控信息化
绩效考核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
疾病控制
传染病控制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肺结核
性病与艾滋病
流感大流行应对
公众健康
慢病与伤害
卫生检验
健康教育促进
疾控机构建设与管理
卫生法律法规
生活庭院
雨花阁
电脑房
精品厅堂
家园管理
管理事务
家园发展研讨房
[收藏此主题]
[关注此主题的新回复]
[通过 QQ、MSN 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