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该项研究负责人杨功焕教授介绍,该课题的重要发现有几点值得注意。 其一,中国总死亡率的快速下降期在1950年至1975年,以后进入平稳期。人口老龄化抵消了改善健康的因素,使总死亡率处于基本恒定水平。 其二,感染性疾病和母婴疾病的死亡特点值得关注。肺结核在上个世纪80年代被认为已被人类征服的疾病,但研究表明它在上个世纪90年代卷土重来。从“死亡地图”上看,1991年至2000年期间,农村肺结核死亡率自1994年后没有进一步下降。感染性疾病、肺炎和母婴疾病死亡的高发点分布大致相同,除了肺结核死亡在浙江、安徽、山东、河南交界地区,黑龙江等中部地区也存在高死亡点外,其分布和其他几类疾病的分布相同——主要集中在3个高发区:云、贵、川、桂、湘、赣,陕、甘、宁,西藏、新疆一带。 其三,肝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提示肝癌的危险因素在增加。从1991年到2000年,肝癌在城市男性、农村男性和女性中呈上升趋势。其中男性肝癌的上升率净增长值为12.49/10万。 其四,心脑血管疾病研究中发现,脑血管意外与冠心病有别于以往研究中“南高北低”的特点,图中显示,南方个别地方如湖南汉族农民中,脑卒中死亡率相当高,而东北辽宁农村却相当低。研究人员称,这种现象值得研究。 本次研究还发现,交通事故、自杀等意外伤害死亡明显上升。在城市,有过自杀行为的人高达1.1%!专家提醒,可以预计未来20~30年,中国自杀人数会有所增长并以城市男性为主,而针对这类问题的心理预防将成为重要健康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