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求助]报告质量综合评价指数是如何计算出来的?

复:

1、纳入统计的是所有法定传染病卡片

2、及时性:指“诊断到报告”、“报告到审核”时间间隔,分别评价直报单位报告及时性以及县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报告卡审核的及时性。以“诊断到报告”的及时性计算为例:

(1)诊断到报告时间间隔(A)=报卡生成时间中位数(M)-诊断时间中位数(N),单位一般为天,要精确评价的话换成小时。

(2)及时性指数=某单位/县的A÷被评价所有单位/县的A之和

(3)综合评价指数(C)=某单位/县各项评价指数之和÷被评价所有单位/县各项评价指数之和

(4)其实,医疗机构,特别是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被考核或自我评价时,最好的办法是将“诊断到报告”时间间隔拆分为“诊断到填卡”、“填卡到报告”两个时间间隔,容易发现报告时间超限的问题所在,以便采取相应措施。

3、关于卡片报告工作量的加权处理,据我所知,好像没有。因为实际评价时,好像没有完全按37号令的时限,而是甲类或按甲类管理的按2小时计,其他卡片按24小时计。可参考王陇德副部长主编的疾控人员培训教材《现场流行病学理论与实践》和《网络直报技术与操作指南》(2005试行版,即将下发)。

这样回答可以吗?如果有问题请各位指出。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