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医疗保障制度的变迁:市场化改革(历史教训的回顾)

医疗保障制度的变迁:市场化改革(历史教训的回顾)

医疗保障制度的变迁:市场化改革(历史教训的回顾)

   

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各地的卫生防病工作也随之医疗保障制度的变迁而减弱,业务经费明显不足,能"创收"的食品、环境和检验等科室人员日子较好过,而流病、计免科室人员很难"创收",不仅奖金少的可怜,住房等待遇也低人一等,连车库司机师傅都不愿给这些无"创收"科室出车。发生SARS 各级领导重视一阵子,过后有些地方的疾控部门依然又进入了困境。因为地方财政总以为平时给这个部门少拨的款也出不了什么大问题,其不知不出大问题需要平时做好多工作,需要经费支撑。再说目前除拿手术刀的医生外,医生的生活待遇不如教师,基层的疾控人员待遇不如看病的临床医生,尤其贫困地区的疾控人员工作劳累,生活待遇差,国家在医改中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医疗保障制度的变迁:市场化改革(原文)
   

凤凰网专访

何亮亮:1992年9月,国务院下发《关于深化卫生改革的几点意见》,在“建设靠国家,吃饭靠自己”的精神下,一系列能够创造效益的新事物,像点名手术、特殊护理、特殊病房等等,像雨后春笋般在全医疗系统全面开花。同时出现的还有以上提到的各种社会问题,社会各界对此高度关注,卫生系统内部也引发了大争论,争论的焦点是“医院是不是掉到了钱眼里”,“医疗应该是由政府主导还是市场化”。
但是市场化的大方向没有变,数年间医疗卫生事业在政府投入不足的情况下仍然高度发展。1980年中国卫生机构数量是18万家,到公元2000年呢已经有32万家了。但是看病难的问题仍然没有根本解决,首先是医疗费用飞涨,因病致贫、无钱看病的事例从时有发生变成了普遍现象。
从1980年到2000年的20年间,城乡居民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从过去的23%升至60.6%,医疗费用的增长速度几乎是城市居民人均收入增长速度的一倍,是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增长速度的两倍。
其次是按城乡所有制、就业状况来分别组织实施的中国医疗卫生体系和医疗保障的覆盖面过小,难以体现一个社会应该遵循的公正原则。据测算,公元2000年占全国2/3人口的农村居民,只享有不到1/4的卫生总费用,而占有人口1/3的城镇居民享有了3/4以上。
公元2000年6月,世界卫生组织对全球191个成员国家的卫生系统的业绩,作了一个量化的评估,得出了一个令人极为震惊的结论,中国的排名倒数第四,与巴西、缅甸和塞拉利昂等国一起是排在最后的,是卫生系统“财务负担”最不公平的国家之一。
对于医改的争论,2004年主张搞全面市场化的意见是占了上风,公立医院推行拍卖为主的产权改革已经开始行动。这在一直摩拳擦掌准备进入医疗领域的内外资本集团当中引起了“狂欢”,被他们解读为“吹响了医疗体制产权改革的号角”。
一位受雇于美国医疗投资集团的专家声称,至少60亿美元的资本在等着收购中国的医院,中国医疗投资机构融资论坛也在2004年底向媒体透露,有近百亿元的民营和外资准备介入中国的近百家医院的改革制度工作。




Binshu Qiu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