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是古代的自由诗,相对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格律诗) 而言它是一种不讲究格律的诗体.总的艺术要求以"吐言天拔,出于自然""清水出芙蓉,天然弃雕饰"无拘无束,直抒胸臆见长.古体诗以五言七言最为常见,也有四言,六言,杂言的古体;句式以四句,八句居多,也有六句,十句以上可长可短.
在平仄方面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古体诗中出现了大量的律句,这不是出于自觉;另一种是完全不计较平仄,没有律句,拗句的概念.
古体诗的平仄概念主要体现在押韵上.唐代以后,古体诗的押韵日趋规范,与近体诗一样,一般押平声韵,不能平仄混押,双句押韵,单句不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且要做到韵脚平仄错落.但古体诗也有不押韵的按古韵中的方言押韵,按新韵就不押韵了)如李白的<<把酒问月>>之,随,没,邻......不韵.<<望天门山>>回,来,不韵.王建的<<雨过山村>>李商隐的<<乐游原>>原,昏,不韵.等等,不胜枚举.但这些古诗都是千古传唱的佳作.如有妙句不押韵也可,不要为韵而韵坏了诗意(指个别特殊情况). 也可每句都押韵,如朱元璋的<<雪竹>>...... 等.也可转韵,如白居易的<<长恨歌>><<琵琶行>>......等. 也可押仄声韵,如王维的<<鹿柴>>响,上.仄声.<<竹里馆>>,李白的<<送灵澈上人>>......等. 也可平仄混押,如李白的<<清平乐>>(之三)看,仄声.干,平声......等. 古体诗在对仗,粘对,起承转合技法上也是不讲究的.综上所述,古体诗在格律上是不拘一格的,可不受格律的束缚.只要诗意美,语句流畅即可.
"顶真格"也是古体诗的一种常见手法,其形式是后一句的一,二字与前一句的尾字相重复,如陶渊明的<<移居>>>"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李白的<<归崇山>>......等.
"歌行体"也是古体诗的一种常见手法,多以七言为主,故又称"七言歌行"主要特点是:一是诗中夹有杂言的散文句式,如李白的<<蜀道难>>,杜甫的<<贫交行>>;二是有"之" "以" "而"等虚词和"呜呼"等语言,与一般的诗句有所不同.
古体诗是没有一定标准的,总而言之凡不受近体诗格律束缚的都是古体诗.据笔者调查,多数人提及古体诗都说格律太烦琐(特别指平仄方面),这完全是将古体诗与近体诗(格律诗)混为一谈,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造成的误解.特作此文于以纠正,诚望喜爱古体诗的朋友们不必望而却步. 但愿万众一心共同努力,为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重振中华诗坛雄风而奋斗.
新声,韵
古声韵(如:平水韵......)因读音与现在有所不同,且带有方言,已不适用今人写诗所用,只能作研读古诗词之用.今人应普及普通话,以汉语拼音为准则,采用推广新声韵.
新声:将汉语拼音中的声调:阴平,阳平统称平声;上声,去声统称仄声。
新韵:将汉语拼音中最后韵母相同的汉字都归为同一个韵部,不计声母和复韵母.如:(啊,八,搭,发,哈,咖,呀,蛙,家,虾......最后韵母同a,属同一a韵);又如ban[班],can[餐],chang[昌],hang[杭],安,烟,弯,冤,昂,央,汪,专,庄,......等等.最后韵母同an(或ang),属同一an韵).以此类推。[an(安)与ang(昂)这两个韵母因发音相近可归为同一an韵部;en与eng发音相近也归为同一en韵部,i(衣)与u(迂)发音相近归为同一i韵部;ai(哀)与er(儿)读音相近归为同一ai韵]如此将所有汉字分成十二个韵部.新韵相对于古韵(平水韵:106韵)和(中华新韵:十四韵并有不妥之处,如 二波o与e不同韵,十一庚eng与ong不同韵,编为同韵不妥;en与eng可合韵,an与ang可合韵而未合)就宽多了,对今人写诗大有裨益,再不用死背硬记古声韵了,只要懂得汉语拼音,即可得心应手,应用自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