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又看了范老师的一些文章,许多观点觉得有益,整理了一下拿来和大家分享:
个人饮食安全的关键控制点
不少消费者购物时又添新愁闷。“蔬菜里有农药,肉里有瘦肉精,水产里有激素,面粉里有漂白剂,辣椒酱里有色素……如今,牛奶里有三聚氰胺,我们还能吃什么?”许多人发出如是感叹。如果探讨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这个问题,最后的结论就是什么都不能吃的话,那么什么都不吃怎么活?
为了个人安全和家人健康,我们应该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 尽量自己购买新鲜原料,自己做饭吃。
因为食品加工厂家用的加工原料未必比你买的质量好;在加工过程中会继续损失营养素;在加工过程中,为了改善口感和风味,会添加膨化剂、乳化剂、调味剂等,添加油、糖、盐、香精、色素等,让你觉得这种东西好吃。可以说,加工环节越多、加工程度越高,就离天然越遥远。
2、 尽量做到饮食多样,注重一日三餐的营养平衡,过有充足户外活动的生活。。
研究早已证明,营养不平衡、热量过剩、缺乏运动、吸烟酗酒等因素是慢性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因此肥胖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均被称为“生活方式病”。近年来的营养学研究证实,缺乏维生素和受到射线辐射一样,可以造成DNA的损伤,从而增大癌症的发生机率;运动不足则是造成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重要诱因。可是,注意平衡饮食、常吃粗粮豆类的人寥寥无几,坚持运动健身的中年人更是少得可怜。
3、 买食品的基本原则如下:
1) 不买广告长期密集投放的食品。买那些品牌已经建立很久,广告虽不太多但是口碑一直不错的品牌。
2)不买经常降价促销的食品。日常食品与电器不同,它的成本是固定的,利润很薄,难以大幅度降低。如果经常搞价格大战,就令人怀疑其产品品质是否能够保证。如果是因为快过保质期或不新鲜而降价,其安全性和营养价值已经打了折扣,更不值得去买。
3) 如果难以确定品质差异,尽量买本地出产的产品。本地品牌想要严重欺骗本地人是比较困难的,他们多多少少会有投鼠忌器的心理。同时,本地产品减少了运输和储藏环节,不用在央视做广告投放,产品成本略低,在同样价钱下更物有所值。
4) 尽量买最新鲜的产品,尽量买保质期比较短产品。保质期越长,则营养成分的损失越可能增加,而添加油、糖、盐、防腐剂等成分的可能性越大。不新鲜的产品营养价值降低,食品安全风险加大。,
5)尽量买最纯粹的、天然形态的产品,少买添加了多种原料的产品,尽量不买高度加工食品。纯粹的产品、天然形态的产品会提高掺假难度,混合产品则容易得多。比如说,纯牛奶的造假难度比乳饮料和奶粉要高一些(尽管现在也可能掺假,但含量毕竟比较低,其他产品恐怕花样更多,杂质更多)。
6) 要学会比较产品的口感、质地、香气等差异,提高自己的敏感度。什么是天然的香气,什么是香精的香气,是能够分辨出来的。口感是粘稠还是柔滑,是过软还是适度,如果经常比较,也能提高鉴别能力。如果平日清淡饮食,缓慢进食,就会比那些吃得太快、囫囵吞枣的人能够找到更多的好产品。
7) 食物多样化,不要盯着某些以为好的食品大吃特吃。奶类营养虽好,一杯足够,没必要一天喝几大杯。
任何产品都可能有污染,但它们的污染不一样,含量低的时候人体尚能解毒排毒。最要紧的是不要让一种污染物质在体内大量积累。同时,营养不良本身造成的危害和污染一样巨大。不得肾结石,得心脏病就更愉快吗?自己能够管好的地方,一定要把住关。
早睡早起,每天快走半小时,经常开窗通气,保持心情愉悦。每餐八分饱,少吃油腻厚味,多吃蔬菜水果,经常吃点粗粮......如果能做到这些老生常谈的忠告,健康一定会大大改善。哪怕不能天天坚持,只要一半时间能够做到,也可以延缓衰老和疾病的来临!
你开始转变了吗?来,让我们学着改变思维方式,不再抱怨那些自己无法改变的事情,不再拘泥于禁忌细节。从积极的角度去思考,确认自己可以做什么,今天就开始行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