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小锋曾经是普兰店市高考理科状元,六年前,考上了北京大学。2005年7月,武小锋顺利从北大毕业 ,获得了北大医学学士学位,但是,武小锋陆续跑了北京市多家卫生医疗单位,却因没有北京户口而未能如愿。为留京,武小锋到一些小的医疗卫生单位求职,结果还是屡次遭拒。2005年7月底,武小锋回到大连老家。刚开始,武小锋把目标定在了辽宁省疾病防控中心,可一去打听,编制已满,不需进人。武小锋再退一步,把希望寄托在大连市。去年11、12月份,武小锋到大连的各级医疗卫生部门进行“集中应聘”,结果每次都失败。武小锋对此深感委屈。他认为,自己现在要求很低,工作只要和自己的专业沾边,月薪1000元以上就可以。但是,即使是如此低的要求,也仍然没有单位接收他,每天只好务农在家串糖葫芦卖。 毕竟是北大毕业生,所以毕业以后找不到工作,呆在家里卖糖葫芦,在我们这个千军万马挤高考这座独木桥的中国,当然是一条重大新闻了。人们都在想,一个堂堂的北大毕业生,在现实中竟然找不到工作,没有一家单位愿意接收她,这是为什么?真的是因为现在搞市场经济,对于人才的使用,是双向选择,优胜劣汰?然而似乎又不是,那是为什么呢? 武小锋的遭遇与北大才子陆步轩不同,陆步轩是因为工作不得志而志愿回家卖猪肉的,也就是说是社会的用人机制发生了问题。可是,武小锋却是没有一家单位愿意接收他,根本上还没有走向社会,不能用人才市场的优胜劣汰来说明问题。 北大是全中国青年人才和精英荟萃的地方,北大把一批又一批青年才俊吸引到自己的怀抱中来,把他们培养成满腹经纶的才子,胸怀天下的精英,尽管他们志存高远,然而在现实中多少北大毕业生却是郁郁不得志,英雄无了用武之地,展不开拳脚,报国无门,发展无望,迟迟不能进入主流社会,甚至不能融入社会,四处碰壁,困厄无助,沦为社会的边缘人。 北大是一座有着光荣历史的大学,五四运动从这里起源,进入北大的青年人,都自我感觉良好,他们当然志存高远,鸿鹄之志不似一般大学毕业生,一般人对北大毕业生志向与抱负的了解,只是认为他们自视甚高,不屑与一般人为伍。但是我们知道,在中国现当代,一个理想主义者是注定不可能春风得意的,一个秉承北大真传与精神的毕业生,在他走向社会以后,无论是在国家机关,还是外资企业,还是国有企业,他的理想、他的智慧,他都有可能与他周围的人事格局发生激烈的冲突,他不是头脑清醒、精于算计的现实主义者,面对困难与挫折,他不善于变通,讨厌调整自己的做人原则,而是喜欢出污泥而不染,而不是尽快地适应周围的环境,他面对自己的理想与工作的目标,他是执著的,是狂热的,是不愿意改变的,因此他在做人时总是不卑不亢,而是意气风发地改造环境,而中国这样的人事环境,又岂是一两个北大毕业生就能改造的?正因为如此,一个拒绝“献媚折腰事权贵”的人,就这样在与环境的抗争中败下阵来。 从北大走出来的毕业生们,历经苦难痴情不改,虽败而不悔,他们越是深入现实,越是发现对现实的不满,越是激励起他们励精图治的斗志,他们的理想就越坚定,他们的理想越坚定,他们就越是难以融入社会,为社会所接受,于是理想与现实的隔阂就越深,越是不得志,越是对现实的不满,这就进入了一种恶性循环。 在现实中,虽然北大毕业生中有人卖猪肉,有人卖糖葫芦,尽管如此,我还是希望他们宁可去卖肉卖糖葫芦,也不要放弃自己做人的准则,而融入现代官场,被现代社会的潜规则消磨得俯首贴耳而唯唯诺诺,毕竟,北大毕业生就是北大毕业生,北大精神就是与众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