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疾控科室设置规范讨论

疾控科室设置规范讨论

科室设置是酒瓶,人员资格准入是酒液,酒液不纯净,酒瓶再豪华,包装再精致都没用!现在好多地方CDC是金樽装马尿,中看不中用!CDC严重趋向行政化,预防医学专业人员严重边缘化,最近北京大学医学部预防医学毕业的某学生工作无着落,上街卖糖葫芦就是明证!耻辱啊!!!!!!!!!!!!!!
经世致用,实事求是。

武小锋曾经是普兰店市高考理科状元,六年前,考上了北京大学。2005年7月,武小锋顺利从北大毕业

  ,获得了北大医学学士学位,但是,武小锋陆续跑了北京市多家卫生医疗单位,却因没有北京户口而未能如愿。为留京,武小锋到一些小的医疗卫生单位求职,结果还是屡次遭拒。2005年7月底,武小锋回到大连老家。刚开始,武小锋把目标定在了辽宁省疾病防控中心,可一去打听,编制已满,不需进人。武小锋再退一步,把希望寄托在大连市。去年11、12月份,武小锋到大连的各级医疗卫生部门进行“集中应聘”,结果每次都失败。武小锋对此深感委屈。他认为,自己现在要求很低,工作只要和自己的专业沾边,月薪1000元以上就可以。但是,即使是如此低的要求,也仍然没有单位接收他,每天只好务农在家串糖葫芦卖。

  毕竟是北大毕业生,所以毕业以后找不到工作,呆在家里卖糖葫芦,在我们这个千军万马挤高考这座独木桥的中国,当然是一条重大新闻了。人们都在想,一个堂堂的北大毕业生,在现实中竟然找不到工作,没有一家单位愿意接收她,这是为什么?真的是因为现在搞市场经济,对于人才的使用,是双向选择,优胜劣汰?然而似乎又不是,那是为什么呢?

  武小锋的遭遇与北大才子陆步轩不同,陆步轩是因为工作不得志而志愿回家卖猪肉的,也就是说是社会的用人机制发生了问题。可是,武小锋却是没有一家单位愿意接收他,根本上还没有走向社会,不能用人才市场的优胜劣汰来说明问题。

  北大是全中国青年人才和精英荟萃的地方,北大把一批又一批青年才俊吸引到自己的怀抱中来,把他们培养成满腹经纶的才子,胸怀天下的精英,尽管他们志存高远,然而在现实中多少北大毕业生却是郁郁不得志,英雄无了用武之地,展不开拳脚,报国无门,发展无望,迟迟不能进入主流社会,甚至不能融入社会,四处碰壁,困厄无助,沦为社会的边缘人。

  北大是一座有着光荣历史的大学,五四运动从这里起源,进入北大的青年人,都自我感觉良好,他们当然志存高远,鸿鹄之志不似一般大学毕业生,一般人对北大毕业生志向与抱负的了解,只是认为他们自视甚高,不屑与一般人为伍。但是我们知道,在中国现当代,一个理想主义者是注定不可能春风得意的,一个秉承北大真传与精神的毕业生,在他走向社会以后,无论是在国家机关,还是外资企业,还是国有企业,他的理想、他的智慧,他都有可能与他周围的人事格局发生激烈的冲突,他不是头脑清醒、精于算计的现实主义者,面对困难与挫折,他不善于变通,讨厌调整自己的做人原则,而是喜欢出污泥而不染,而不是尽快地适应周围的环境,他面对自己的理想与工作的目标,他是执著的,是狂热的,是不愿意改变的,因此他在做人时总是不卑不亢,而是意气风发地改造环境,而中国这样的人事环境,又岂是一两个北大毕业生就能改造的?正因为如此,一个拒绝“献媚折腰事权贵”的人,就这样在与环境的抗争中败下阵来。

  从北大走出来的毕业生们,历经苦难痴情不改,虽败而不悔,他们越是深入现实,越是发现对现实的不满,越是激励起他们励精图治的斗志,他们的理想就越坚定,他们的理想越坚定,他们就越是难以融入社会,为社会所接受,于是理想与现实的隔阂就越深,越是不得志,越是对现实的不满,这就进入了一种恶性循环。

  在现实中,虽然北大毕业生中有人卖猪肉,有人卖糖葫芦,尽管如此,我还是希望他们宁可去卖肉卖糖葫芦,也不要放弃自己做人的准则,而融入现代官场,被现代社会的潜规则消磨得俯首贴耳而唯唯诺诺,毕竟,北大毕业生就是北大毕业生,北大精神就是与众不同。

经世致用,实事求是。

TOP

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中专及无学历人员占了62.55%,大量素质不高的非专业人员通过某种关系涌入,而一些专业对口的大学生却无法进入。针对省政协委员的反映,省卫生厅前日(9月10日)表示,正在酝酿推行聘用制和岗位管理制,深化人事管理改革,进一步完善准入制度,把好疾控机构人才出入关。省129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现有在职人员9187人,整体素质不高。其中,专业技术人员外语水平较差,能直接用外语参与国际学术交流的人才寥寥无几,医(技)士及无职称者占了41%;高学历人员比例偏低,学科带头人缺乏,全省研究生学历只占1.8%,中专及无学历人员则占了62.55%.潘甜美委员认为,这些都给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反应埋下隐患。为此,潘甜美建议,各级疾控机构加紧进行在职培训,同时严格控制非专业人员的进入,对一些实在无法在此系统工作的非专业人员给予安置。今后,省卫生厅将建立完善人员准入机制,严格按照《执业医师法》等法律法规,加强对疾病预防控制从业人员的认证和注册工作。

  省卫生厅还透露,该厅正在酝酿推行聘用制和管理制度,深化人事管理改革,建立以公开、平等、择优为导向,充分施展才能的选人用人机制,进一步完善准入制度,把好疾控机构人才出入关。目前,该厅已将这一提议提交省政府

经世致用,实事求是。

TOP

以下是引用句章大侠在2006-2-14 10:27:30的发言: 科室设置是酒瓶,人员资格准入是酒液,酒液不纯净,酒瓶再豪华,包装再精致都没用!现在好多地方CDC是金樽装马尿,中看不中用!CDC严重趋向行政化,预防医学专业人员严重边缘化,最近北京大学医学部预防医学毕业的某学生工作无着落,上街卖糖葫芦就是明证!耻辱啊!!!!!!!!!!!!!!卫生部疾控局的脓包们!!!!!!!!!!!!!

看了你的发言,我只想说:你他妈的白活了。如果你是CDC的话,你也是用的纳税人的钱,这些年来劳动人民白养你了。

1、任何一个改革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于疾控机构的改革更是如此。因为在几年前,CDC的前身还是防疫站。到去年年底,全国疾控机构的业务大楼基本上已经竣工,基础设施已经初步完成。对于疾控改革来说,硬件建设已经完成,下一步应该就是逐步规范各级疾控机构的软件建设。但请你注意,是逐步,改革不可能一步到位,一次性就把科室设置、人员、经费一下就完全规范起来。所以今年卫生部选择了一个改革的重点,规范科室管理,明确科室职责。难道这有错?难道只有你才明白人才对于疾控机构的重要性?规范科室管理应该说是一个相对容易并且容易见成效的措施,人才却要逐步的培养,罗马帝国不是一天就可以建成的!

2、昨天晚上值班,看中央电视台,正好看见了你所说的这位北大学生的遭遇。但中央电视台的报道远远比你说的客观多了。据这位北大“骄子”的自述:他从来没有主动去联系用人单位,甚至简历都没有寄到用人单位。你说,这样的学生能找到单位?

3、你举北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的例子,来证明卫生部是脓包实在是抱起石头来砸自己的脚。北大学生找不到工作与卫生部门有何关系??说实话,我想了很久,我真的没有想出来。第一,就算是北大学生,就一定有工作能力?有学历不代表有工作能力,现在的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书呆子多的是。是不是找不到工作都是政府的责任?第二,老人家,现在都是双向选择了,包分配的时代过去了。单位用不用那个人是单位的事,谁都管不了。但是你这个例子正好却说明了疾控中心的人事制度改革的落后!我承认全额单位的编制卡的很紧,不容易进,难道就不能先让毕业的大学生进来,工作2年后争取到了编制再转正?反正刚进来的大学生还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等转正的时候正好派上用场。这不是卫生部脓包,是CDC脓包。

4、你说现在很多疾控机构的人员都没有相应的资质,没错。但这是历史遗留问题。是不可能一下全部解决的。虽然这些人员没有相应的资质,但工作经验丰富,很多实际工作正是由这些没有大学学历的老同志来完成的,甚至很多人成为了单位的业务骨干。难道为了规范管理,就把他们全部清除出去,然后再找那些刚毕业的大学生来做?不是卫生部没有看到CDC人员资质的问题,而是这个问题不是一下就能解决的。

以上说的只代表个人观点。

TOP

希望这些政策真的能落到实处,我们这写农民的儿子是没有任何关系可找啊,原想通过上大学来该变命运,却被关系网又网住了,失望啊!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