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卫生部副部长王陇德谈免疫规划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
[转帖]卫生部副部长王陇德谈免疫规划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各地在贯彻落实《条例》和免疫规划工作虽然已取得可喜的进展,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国免疫规划工作形势依然比较严峻,任务仍然十分艰巨。由于一些政策措施不到位,影响了预防接种工作的正常开展和传染病防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部分地区对《条例》贯彻落实不到位。
《条例》规定,国家免疫规划项目的预防接种实行免费,与国家免疫规划有关的预防接种工作经费由各级政府负担。但由于一些地方领导对贯彻落实《条例》认识不到位,卫生行政部门认为这是政府的事,在争取政策上缺乏积极性,或存在畏难情绪,宣传力度不够,与发改、财政等部门协调不够等原因,国家免疫规划有关的预防接种工作经费并没有完全落实,基层预防接种人员补助经费也没有得到妥善解决。今年调查发现,中、西部省份对基层人员从事预防接种工作的经费补助主要为中央财政的经费,大多数地方财政未按照《条例》的要求提供预防接种补助经费,还有些地区连中央补助地方经费都没有落实到基层单位。全国44%的县未落实基层从事预防接种工作人员的补助经费,其中有448个县(占16%),政府明令取消了预防接种收费,而补助经费又未落实,导致接种工作人员缺乏工作积极性,接种率下降,少数地方甚至停止了接种工作。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问题。
有些地方卫生部门贯彻落实《条例》缺乏工作力度,部分领导和专业人员对《条例》的总体思路和基本内容不了解,培训不到位;一些不具备资质的单位仍在进行接种活动;有些地方对儿童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重视不够,与教育部门协调不力,工作进展缓慢或根本未没有开展;一些地区疫苗储存、运输的冷链设备缺乏或陈旧老化,疫苗接种质量得不到保证。
2.疫苗针对传染病防治工作形势不容乐观。
近两年与我国接壤的印度、阿富汗、巴基斯坦、尼泊尔均有脊灰野病毒流行,野病毒输入我国并引起流行的危险依然存在。近年来,我国少数省份出现了脊灰疫苗衍生株病毒感染病例,虽然都及时采取了控制措施,没有发生二代病例,但这些病例的出现都不同程度地暴露出了一些地方常规免疫接种存在不少问题。最近出现的1例脊灰疫苗衍生株病毒病例的调查发现,病例已经11岁,但未服过1次糖丸,这说明基础免疫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2005年全国麻疹疫情上升明显,今年疫情与去年同期相比虽然有所下降,但仍处于较高水平。有11个省报告病例数超过了去年同期水平,部分地区发生麻疹暴发。这几年暴发地区的调查,主要还是基础免疫工作不行,没有免疫史的病例占了大多数。流脑、乙脑发病整体上虽处于较低水平,但近两年在局部地区时有暴发或流行,其主要原因还是疫苗接种不普及。目前流脑、乙脑发病较高的中、西部省份,多数还没有将流脑、乙脑疫苗接种纳入免疫规划。另外,部分省份乙肝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工作进展缓慢,首针及时接种率和全程接种率偏低。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工作任务的落实,制约了疾控工作的发展。一些省份负责接生孩子的妇幼保健院乙肝疫苗接种率都非常低,这完全是工作问题。
3. 疫情报告和免疫接种率监测信息利用不充分。
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的建立,为我们及时发现疫情,了解疫情发生发展规律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条件。网络运行已经一年多了,但许多地方对网络报告信息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缺乏对报告信息的及时分析和对疫情流行趋势的预测,丧失了及时控制疫情的时机,造成疫情蔓延。另外,免疫接种监测报告水分过多,有效评价免疫接种实际状况的科学方法应用不广泛。基层还主要是依靠登记卡,有些基层造假很严重。如上次调查脊灰疫苗衍生病毒(VDPV)病例,卡上记录了3次接种情况,但入户调查儿童1次没有接种。提示以后要发展科学的评价方法。
此外,我国常规免疫规划工作仍存在许多的薄弱环节,譬如,督导检查力度不够,针对流动儿童的管理薄弱,部分地区接种行为不规范、疫苗管理混乱、安全注射措施不落实等,这些在2004年综合审评中发现的问题,看来改进力度不大,部分地区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仍处于较低水平。
(原文选自2006年6月28日卫生部副部长王陇德在全国加强免疫规划工作研讨会上的讲话)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