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定滴, 一、学科概况 解放军总医院第309临床部全军结核病研究中心拥有床位130张,展开床位135张。由结核病临床科(3个病区)、结核病研究室、结核病防治队、结核门诊部和其他辅助单位(临床实验室、情报资料室、常规治疗室、激光治疗室、纤支镜检查室、CT室、肺功能室、中心药房、消毒供应室、图书室等组成)。中心万元以上仪器设备有63件(台),总价值881万。中心共有人员81人,床工比例1:0.62,高级职称有12人,正高6人,副高6人,研究生14人(博士3人,硕士11人),研究生占主系列人员的50%。近3年来,结核病中心设有全日制专科门诊,完成年平均6000余人次的门诊、会诊任务。年收治病人达1000人次,其中各种复杂、疑难和危重病例占15%。床位使用率平均为88.7%,床位周转次数为8.1。治愈好转率达95%以上,医疗总收入达到3676.4万元,总收益1113.1万元。 二、专业技术干部队伍 (一)学科带头人 王巍,主任医师,现任结核病研究中心主任、医学硕士、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防痨协会常务理事、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分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北京结核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全军结核病协作组付组长、军队医药科技委员会传染病和寄生虫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军医学科委会病理专业委员会传染病病理学专业组委员和全军健康促进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也是军队保健会诊专家组成员。担任《防痨信息》主编、《中国防痨杂志》编委、《传染病信息》杂志编委、《人民军医》特约编审、《军医进修学院学报》编委、《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审稿专家,是《中华中西医杂志》、《中华实用医药杂志》和《中华医学实践杂志》常务编委。享受军队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二类岗位津贴。从事临床医疗工作三十年,在结核病快速诊断和鉴别以及耐多药结核病综合治疗方面做了许多工作,有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承担了国家、军队和北京市科研课题,已发表论文和论著60余篇,获得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和军队医疗成果奖二等奖各1项,军队科技成果奖和军队医疗成果奖三等奖6项,在国内与军内本专业学术界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吴雪琼,研究员,结核病研究中心副主任、结核病研究室主任、医学硕士、博士生导师。现任WHO“Stop TB Working Group”成员、中国防痨协会理事、全军医学科委会生化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防痨协会第八届理事会基础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防痨杂志》、《中华实用医学杂志》、《防痨信息》编委,《中华结核呼吸杂志》、《微生物学通报》、《中华预防医学杂志》、《中华内科杂志》、《中华微生物和免疫学杂志》、《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和《中国公共卫生杂志》的审稿专家。近年曾到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医学院微生物免疫学系、NIH疫苗研究中心和挪威公共卫生研究所国家结核病参比实验室和奥斯陆大学挪威国家医院移植免疫研究所学习。在结核病的实验室诊断和鉴别诊断,尤其是结核病分子生物学、细菌学、免疫学快速诊断技术的临床应用具有丰富的经验。完成多项国家及军队科研课题,发表多篇论著,获得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1项和多项军队科技成果奖。张翠英,主任医师,结核病研究中心副主任、结核病防治队队长、现任全军结核病防治技术指导组副组长、全军结核病防治协作组成员和全军流行病学专业组成员。在军队结核病控制方面作出了成绩。开展了军队肺结核多种短程化疗和军队肺结核全程督导化疗的研究、分子生物学技术用于结核病暴发流行调查和军队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获得军队科技进步奖三等奖3项。庄玉辉教授,曾任结核病研究中心副主任、结核病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二级教授。是结核病领域著名老专家、国家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国际防痨与肺部疾病联合会员、任中国防痨协会基础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分会常务委员、中国防痨协会顾问、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常务编委、微生物学通报编委、中国防痨杂志编委、中国实用医药杂志常务编委和中华医学杂志(及英文版)特邀审稿专家。他理论基础扎实,知识渊博,科研经验丰富。承担国家重大理论发展规划(973计划)“严重传染病防治基础研究”项目子课题,获得国家级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1项、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金关甫,曾任结核病研究中心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三级教授。是结核病领域著名老专家、临床经验丰富,始终站在临床工作的第一线,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良好的开拓精神,担任全军呼吸内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际防痨与肺部疾病联合会员、中华医学会北京结核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全军SARS专家治疗指导组组长,获得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1项、军队医疗成果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军队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 (二)技术干部人才梯次 结核病研究中心有一支知识、年龄结构合理的专业技术干部队伍,主系列专业技术人员共有28名,其中高级职称10名,中级职务人员15名,研究生14人,其中博士3名,硕士11名,占主系列(医疗、研究)人员(28名)的50%。护理系列38名(含合同制护士3名),具有大专以上学历者占20名,占52.6%;中心十分重视专业技术人员的临床、科研、教学和外语能力的培养,在医疗、结核病防治、保健、教学、科研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中级以上技术人员均在专业上各有侧重,老专家在指导中心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技术水平 结核研究中心的各项医疗数、质量指标均达到“三级甲等医院”标准要求,在完成日常繁重医疗工作的同时,积极做好为部队、为老干部医疗服务工作,防治队深入部队基层开展结核病防治工作,获满意效果,得到上级单位及有关部门的好评。在多年的临床专科医疗、深入部队和科研教学实践中,中心已逐渐形成了主要以结核病快速诊断、鉴别诊断,耐多药结核病综合治疗为重点的特色优势,在开展新的诊断、治疗方法的同时,密切结合临床课题,进行了细菌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等基础科研工作,在临床和基础研究工作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优势,中心整体水平达到国内同行专业的先进水平。部分技术居国内领先。 结核病研究中心的专业技术特色和优势主要有: (一)耐多药结核病快速诊断治疗 将Bactec快速培养检测技术与分子菌种鉴定技术相结合,快速进行结核杆菌培养、鉴定、药敏和菌种鉴定。全部过程(包括培养、药敏、菌型鉴定)报告结果仅需20-25天(传统方法需三个月)。明显缩短了诊断时间,加快了治疗节奏,赢得了治疗时间。 (二)纤维支气管镜灌注含药介质治疗耐多药空洞性肺结核 耐多药空洞性肺结核临床常见,病情重、传染性大、死亡率高,常规治疗方法难以奏效,是治疗的难点之一。我国该项治疗最早由天津肺科医院开展,以后药品供应中断。为此中心经过数年的研究,筛选了多种介质,最后确定卡波姆为含药载体,经过动物实验和一系列基础研究之后,应用于临床,保证了治疗。开展了经纤维支气管镜灌注多种含药介质治疗耐多药空洞性肺结核,该含药介质具有病灶局部滞留时间长、药物浓度高、无粘膜刺激作用、缓慢自行排除和几乎不吸收入血等优点。应用该技术使耐多药空洞性肺结核痰菌阴转快,治愈率明显提高,获得了单纯服药难以获得的良效,拓宽了结核病治疗方法。至今治疗296例,成功率90%。良好的治疗效果也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病例。 (三)耐药基因检测指导耐多药肺结核的治疗 中心基础研究室在国内率先开展了耐药基因的检测工作,近年来又率先将耐RFP的ropB基因;耐INH的katG基因;耐SM的rpsL基因;耐EMB的embB基因和耐PZA的pncA基因的检测用于临床的治疗。根据结核分支杆菌的5种耐药基因检测和常规药敏结果,指导耐多药结核病的个体化治疗,使治疗方案的实施更加有效,至今治疗258例,成功率达80%。 (四)建立以个体化治疗方案,提高难治性结核病的疗效 中心根据结核菌耐药的规律和特征,经过数年的临床实践。总结提出了以LVFX、P、AK为基本化疗药物的化疗方案和采用微卡(母牛分枝杆菌)治疗难治性肺结核,取得了很好的疗效。至今已经治疗194例,成功率75%。 (五)母牛分枝杆菌菌苗(微卡)免疫治疗耐多药结核病 中心率先与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共同研制开发了新型双向免疫调节剂母牛分枝杆菌菌苗,获得国家新生物制品二类生产批号,已生产并首先投入临床使用。通过临床实践证明母牛分枝杆菌菌苗与化疗联合使用可以提高初治肺结核患者的痰菌阴转率,缩短耐多药结核病的疗程,提高临床治愈率,疗效明显。与国内同类水平比较处于领先。 (六)激光治疗结核病中心 近些年来应用激光体表穴位照射和支气管腔内结核灶多点照射治疗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和支气管内膜结核新技术,至今已治疗267例,成功率73%。 (七)抗SARS的英勇和辉煌 在抗击SARS的斗争中,依靠院党委的领导,不怕死、不怕苦,圆满完成了任务,收治患者218例、治疗成功率92.7%,摸索出了治疗SARS及其并发症的宝贵经验,撰写出有关SARS诊治的相关论著20余篇,创造了全体医务人员零感染的奇迹,并组成医疗队支援外单位,圆满完成了任务,为我军、总医院和临床部争得了荣誉。10名医务人员火线入党,中心被表彰全军防治非典工作先进单位和总后和首都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先进集体,荣立集体一等功。 (八)实施短程化疗与化疗全程管理军队结核病患者 中心首先对军队肺结核患者采用多种短程化疗与化疗全程管理,使患者痰菌阴转率明显提高,提高了临床治愈率,疗效显著。至今已治疗360例,成功率98%左右,复发率低于1%。 四、教学工作 中心为微生物免疫学和结核病临床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点。目前有博士生导师3名、硕士生导师2名,研究课题有深度,既立足国内外学科研究前沿,又结合临床实际,为临床服务。中心承担着“四生”的教学任务,近6年来,已招收、培养研究生17名(博士7名、硕士10名),现在读研究生7名。18人外出学习、进修。担负了18名军内外进修生、20名轮转生、52名实习生的培养、带教和辅导工作。培训军队防痨骨干41人,现场培训BCG接种人员245人。中心举办军队结核病学习班2次,主办全军结核病学术会议1次。各种SARS培训班11期,培训人数2300人。中心还积极参加国际大型专业学术会议,了解国际上结核病控制发展的新动态,有论文在国际专业学术会议上交流。目前已有2名专业技术人员出国进修学习。主办全军性刊物《防痨信息》共37期,在国家243个单位和军队305个单位交流,为国内和军内的基层单位培养了的许多学科骨干,有五人成为所在单位的学科带头人。五、科研工作中心三年多来,获得国家重大理论发展规划(973计划)“严重传染病防治基础研究”项目子课题1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基金1项、国家十五重大科技专项基金1项、WHO专项基金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首都医学发展基金3项、军队医学杰出青年人才科研基金1项、军队医学青年基金2项、军队十五医学面上课题1项。总计获得科研课题14项,科研基金477万元。这些课题密切结合临床实际,起点较高,抓住了前沿领域的关键,研究深入、细致,科学性与实用性较强。 2001年以来中心获各种科技成果奖共10项,其中“结核病免疫治疗及诊断技术研究与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结核病治疗用无细胞Vaccae菌苗作用机制与临床应用研究”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结核杆菌耐药分子机制、菌群失调、快速诊断技术及治疗的研究”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军地耐多药结核病快速诊断及治疗的临床系统研究”获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此外还获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奖三等奖3项、军队医疗成果奖三等奖2项。获得结核分支杆菌生长识别器专利1项。 2001年以来中心在核心期刊、统计源期刊共发表论文146篇,其中SCI收录2篇,CA收录5篇,BA收录1篇。编写著作9部,编写讲义、教材2部。六、学科发展方向中心在发展上将遵循“创、人、联、新、全、精”六字方针。创:中心要有创劲,要高起点,不断地创新、发展,走向世界,在世界结核病控制中占一席之地,发挥应有的作用。人:人才培养,人才引进是中心亟待解决的大事,有了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群体,中心发展才有后劲;联:中心需要与院内外、军内外、国内外的医疗科研单位密切协作,互相学习,共同提高临床医疗和科研水平;新:中心要广泛了解新信息,掌握新技术,始终站在本专业领域的前沿,在基础研究、临床和防治方面先人一步;全:中心在结核病控制上方法要多,技术要全面,对结核病的诊断治疗难点有办法,能最大限度解决患者的困难;精:中心在常规的临床诊疗过程中,要精益求精,以满腔热情和精湛的医疗水平创造社会和经济效益。 http://www.309zzb.com/index.php?q=node/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