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消毒工作的开展

消毒工作的开展

一、消毒的种类与对象
(一)消毒的种类洪涝灾区现场的消毒,根据目的不同可分为预防性消毒和疫源池消毒两大类。
1.预防性消毒 洪涝灾害发生后,位于庄台低处的简易厕所、粪坑(池)、牲畜圈舍被淹,严重污染了各类生活与居住环境,极易引起肠道传染病的暴发流行,对这些有可能存在病原体的环境,有选择性地进行预防性消毒。

2.疫源地消毒 对存在或曾经存在过传染源的场所进行消毒。目的是杀灭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根据消毒的时间不同,又可分为随时消毒与终末消毒。

随时消毒。随时对病人或带菌者排出的呕吐物、分泌物及被污染的所有物品及时进行消毒,目的在及时杀灭排出的病原体。对肠道传染病患者的排出物,因洪水阻塞交通,无法住院隔离,必须及时实施随时消毒,这是洪涝灾期防止疾病在水围庄台传播蔓延的重要措施。
终末消毒。患者住院、转移、死亡而离开疫源地或终止传染状态后,对疫源地须进行一次彻底的消毒。目的是完全消除病人已经传播或遗留在住室、各种物体上存活的病原微生物。这种消毒主要用于肠道传染病及炭疽病、结核病。在洪水围困的情况下,病人很难转移,应采取多次随时消毒,要严格做到终末消毒有一定的困难。
(二)消毒的对象根据洪涝灾害的实际情况,对消毒的对象大致可分为污染地消毒、疫源地带消毒和污染物体消毒。
1.污染地消毒 污染地泛指被人、畜粪及其它污染物污染了的地区。在洪涝灾害发生后,大量灾民迁侈到堤坝、公路、庄台、山丘上,没有厕所,人畜随处便溺,环境污染十分严重,污染不仅是整个居民点的地面,也包括周围水体。此时蕴藏着传染病尤其是肠道传染病暴发的危险,因此,必须进行消毒,起到预防的作用。消毒的时机应包括在灾害的全过程中。洪涝灾害发生后、围困期间、洪涝水退后都存在地面、水体的污染,坚持不同时期对污染地带的预防性消毒,是防止传染病蔓延的重要措施。

2.疫源地带消毒 疫源地带是指彼传染病人排泄物污染的地带。一旦发生传染病尤其是肠道传染病后,当病人排泄物未加处理时,在病人活动的范围内很容易形成疫源地。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也可将病原微生物扩散到病家以外的地方。疫源地的范围往往大于病人活动范围,因此消毒的范围也应随之扩大。疫源地带消毒的时机受制于洪涝灾害现场传染病的流行态势。

3.污染物体的消毒 被肠道传染病患者排出物污染的物体,有较高的危险性,必须严格消毒。更重要的是诊断不明的动物尸体,由于洪涝阻隔,尸体无地埋葬或焚烧,同时气候炎热、潮湿。如不及时处理,极易腐败污染环境。

二、常用消毒剂的选择与消毒方法
(一)化学消毒法主要是含氯消毒剂,常用的有漂白粉、漂白粉精。其次是酚类消毒剂,如来苏尔;还有季胺盐类消毒剂常用于预防性消毒,如新洁尔灭等。消毒方法有喷洒、擦拭、熏蒸等。
1.喷雾消毒 一般用于较大范围的地面及物体表面的消毒。多用于已证实或有污染指征的被围困的庄台或水退后的地面。对于已确定为伤寒、霍乱、痢疾的污染地面,此法常常被使用。消毒范围还应包括庄台及其附近的各类水体。

来苏尔是现场消毒中使用最多的一种消毒剂,常用的浓度为3%溶液,稀释液主要用于污染地区的喷雾消毒,或污染物的浸泡、擦拭消毒。来苏尔消毒范围广泛,也用于肠道传染病人的粪便、呕吐物所污染的地面,可使用5-10%溶液喷雾消毒。

漂白粉可用于已知被粪便污染或灾区庄台己有肠道传染病流行时,使用2.0-5.0%的漂白粉溶液,按每平方米500-1000毫升的量进行喷洒消毒,以保证消毒效果,喷洒时间尽量选择晴天或雨停后,以保证喷洒后有1-2小时的作用时间。当地面潮湿时,可直接喷洒漂白干粉于污染的地面。在常温下,以漂白粉20-4O克/平方米的剂量,作用2-4小时即可。当漂白粉中有效氯含量低于15%时不宜使用。

2.擦试消毒 主要用于病家消毒,对制止肠道传染病在家庭内的传播具有一定作用。擦试消毒在实践中容易被忽视,调查证明这是造成灾害期间或水退后肠道传染病高发的原因之一。1-5%米苏尔溶液、5%漂白粉溶液是常用于擦拭消毒。0.2-1.0%过氧乙酸液也是常用作擦试消毒。10-20%漂白粉浓度的溶液常用于洪涝灾区的一般肠道传染病人的粪便消毒。

3.熏蒸消毒 常用的有乳酸、甲醛、过氧乙酸等。在灾区发生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时,对家庭、影剧院等可采用熏蒸法进行消毒。

(二)生物学消毒法这是利用生物学的作用达到杀灭病原体的方法。在洪涝灾害期间最常用而广泛推广的是高温堆肥。将有机垃圾、人采粪便加适量垃圾土和水分收集成堆,留出通气孔,经泥封后,产生高温,达到杀灭病原体的目的。另一种方法是不留通气孔,属厌氧发酵达到杀灭病原体的作用,这种方法又称常温堆肥。

谢谢正好用到
知足知不足

TOP

返回列表